回覆列表
  • 1 # 瑞雪豐年175817412

    二戰的歐洲戰場已經進入機械化,強大的火力離不開巨大的物資需求保障。機械化戰爭不是能靠蓄力就能實現兵力投送和物資保障的,蓄力只能作為當時歐洲戰場的一小部分補充,而起不到決定作用。提問者或許是搞錯了時空,如果把問題放到古代或者中世紀還可以,放到二戰就不合時宜了。

  • 2 # 娶個民子真難

    一戰以後,歐洲很多強國都注重軍隊機械化,英國法國蘇聯相繼生產了很多坦克,德國受到制裁軍隊機械化發展不如歐洲其他強國,希特勒上臺才開始擴軍,在短時間內軍隊從幾十萬壯大到幾百萬,進攻法國之前德國也才有三千多輛坦克,質量和數量都不去法國,更別提能用於運輸的後勤保障車輛,所以德軍至少用了幾十萬屁馬用做後勤運輸!這也是無賴之舉,特別是和蘇聯開戰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消耗更是驚人的,蘇聯的鐵路和德國不匹配,加上游擊隊的騷擾,德軍的後勤保障一直很艱難的維持著!

  • 3 # 國平軍史

    有大量二戰時期,德國軍隊浩浩蕩蕩、一望無際的以坦克、自行火炮和半履帶裝甲車等所組成的機械化部隊,讓吃瓜觀眾以為德軍已經強大到非同小可的地步。

    事實上,有許多這樣的照片,是德軍宣傳部門拍攝的,包括大量的影像拍攝,有意在國內和佔領國透過紙質媒體釋出和電影放映,宣揚的就是德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威猛形象,讓外界對德軍戰戰兢兢,有些小國家就乾脆不抵抗,直接舉手投降,還美名其曰保護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其實,戰時德軍有機械化部隊不假,但更多的德軍是純徒步作戰的,由於德國軍卡的產能嚴重不足,就投入了大量的馬匹,用於戰時的後勤供給,網路上能搜尋到此類照片,但數量不多更多的是德軍機械化部隊行進的雄姿。

    由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軍卡和摩托車等組成的機械化部隊,實際上只佔德軍的少數部隊,大量的陸軍只是步兵,靠“11路公交”趕路,甚至德軍中有大量的腳踏車、牛車和手拉的板車,都是有歷史記載的客觀事實。

    即便德軍佔領了西歐許多國家,獲得了大多數工業裝置,但德國在巔峰時期的汽車也只有年產30萬輛,大多數時候在15-20萬輛的區間內徘徊,而同期美國的汽車年產量卻高達500萬輛,就汽車產量而言,德國連美國的零頭都不到。

    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啟動,德國共動用了超過50萬匹騾馬用於後勤保障,在東線蘇德戰場上,前後總共投入了超過100萬匹以上的騾馬。

    同期的美英軍隊,早已全部實現了機械(摩托)化作戰,步兵開赴前線都是乘坐裝甲輸送車和軍用卡車,榴彈炮等都是軍用卡車牽引,或採用自行方式的自行火炮。

    戰時有相當多的德軍部隊,只能裝備騾馬,沒錯就是騾子和馬匹,尤其二戰末期,德國陸軍的機械化程度,在歐戰國家中是最低的,機械化程度第一美軍、英軍第二、第三義大利軍隊、蘇軍第四、德軍則排名墊底,其他交戰國軍隊由於實力等原因,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就當是空氣一般。

    德軍先後投入的騾馬不會少於200萬匹以上,除了少量的騎兵成建制地需要軍馬,其他供各軍兵種的偵察兵使用,其餘則大都被用於後勤補給,騾馬與板車的有機結合,是用來替部隊運送各類食物和軍用物資的。

    調動一個不含裝甲師或摩托化師的純步兵軍,德國軍方曾經有過統計,需要動用6010節車皮,其中 2960節車皮都要用來“伺候”騾馬,可見騾馬在德軍作戰序列中,有著極為龐大的規模。

    由於軍卡數量供應不上,德軍只得大量徵用馬匹、騾子來作為軍隊後勤的主要保障,尤其是騾子,雖然不及馬匹善跑,但其馱載的重量以及在山地的行動能力,卻是軍馬所遠遠達不到的。

    但騾馬在戰爭中的損失卻非常大,除了遭遇空襲以外,意外翻車等原因,也導致大量的騾馬死傷,且有大量的騾馬是活活累死的,得不到軍人的有效照料,缺乏優質飼料等原因,死亡率居高不下。

    由於蘇德戰場距離非常遠,嚴重製約了德軍的後勤供應,軍卡不夠用,騾馬也累死,大量騾馬運用於戰場,依然難以保障前線將士糧彈的有效供給,後勤跟不上經常與軍隊作戰脫節,也是德軍戰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德國的資源畢竟有限,國力真正爆發是在三十年代上臺執政以後,軍工裝備包括軍隊才慢慢擴容,攻打波蘭二戰爆發前才步入發展的快速道,有限的資源都向坦克、自行火炮、裝甲輸送車等傾斜,軍用卡車的數量確實有限,是開戰以後德隊依然保有相當數量騾馬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 4 # 不正經的軍棍

    這個問題呢,你得這麼考慮,德華人用騾馬運輸,原因是汽車不足,有車的話,就不用馬了。而同時期,盟軍後勤清一色的汽車,就連蘇聯人,都得到美國大量汽車援助。

    很多人眼裡,德華人是滿地坦克,滿地汽車,德國軍隊完全機械化。實際上呢,德軍也就半機械化的水平,遠遠不及盟軍的機械化水平。美國在二戰中開足馬力生產,直接就甩德三十幾條街了。

    1939年的時候,納粹德國有100萬輛汽車,這是德華人開足馬力生產的,希特勒卯足勁弄個全民汽車化的結果。這個時候,德國有七千多萬人,差不多就是70個人才有一輛車,而同時期的美國是十個人一臺車,相差甚遠,你看下底特律的汽車工業,就知道德國輸在哪了,產能。

    而戰爭中,德軍每個步兵師,配備942輛車,裡面包括卡車和摩托車,這些車夠幹嘛?德軍每個師都有自己的運輸隊,在戰線內運輸之用。而從補給站,德軍靠運輸團運輸。整個東線戰場,有三個運輸團,九千號人,6600輛車,每時每刻都有20%的車處於維修狀態。戰前德軍103個師的兵力,用於運輸的汽車總載重量只有19500噸,這是什麼概念?你再看下諾曼底登陸,的盟軍上去47個師的時候,汽車總載重量是69400噸,再往前推,盟軍上去25個師的時候,動用17萬輛汽車,56萬噸物資。對比之下,德軍這叫一個慘啊。

    二戰時期,蘇聯的各類汽車總產量都要比德國多,而且,蘇聯透過租借法案,還從美國英國獲得一大堆汽車,總共大概四十多萬輛,蘇聯自產才二十多萬輛,蘇聯除了運輸之外,還把美國支援的卡車加上喀秋莎火箭炮去追德國兵。正是有了英美支援的汽車,蘇軍才保證了後來反擊途中的追擊速度。

    而德軍用騾馬運輸,這就是無奈之舉,用騾馬直接反應的是德軍的悲哀,而不是強盛。軍馬作為運輸,只能是補充,馬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物,載重量大,還是汽車載重量大啊?馬跑得快還是發動機轉得快啊?這是二戰,德華人打閃電戰,裝甲部隊跑出去三百英里了,這馬車才跑到哪?到莫斯科,德軍劣勢就完全體現了,德國兵在莫斯科城下含淚啃雪,還容易啃壞肚子,物資就是上不來。最慘的是斯大林格勒,德國兵直接把轟炸機改成運輸機了,拿來運送物資。

    軍馬,對於德華人來說,是一種補充,汽車產能不足的補充,沒了軍馬,德國兵西北風怕是都喝不上了。整個戰爭期間,盟軍這邊汽車總產量是300萬輛,軸心國這邊所有加一起才五十多萬輛,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就這點汽車,德國兵的戰線卻橫跨整個歐洲。

  • 5 # 戰爭之王

    因為二戰已經是機械化戰爭,由於德軍缺乏足夠的車輛等交通工具,所以只能配備大量馬匹用於各種作戰裝備物資的運輸工作。但是效率低下、運力不足的馬匹自然無法同車輛相比,自然無力保障前線需要了。 二戰中德軍的絕大多數部隊,不僅沒有著名的SDKFZ251等型號的裝甲輸送車(這些往往是精銳部隊才能裝備上的),甚至連足夠的卡車等車輛都不夠。阿登戰役中一些德軍間諜被識破,就是因為德軍四人坐一輛吉普車,這明顯不是富裕的美軍的做法,故被識破。而在很多德軍士兵的回憶錄中,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徒步。 但是步兵沒有汽車可以步行,而像火炮、物資等就沒法離開運輸工具了,因此除了盡一切辦法徵用佔領國車輛,德軍還配備了大量馬匹用於運輸,高峰時期德軍中服役有60萬匹馬,二戰中德軍總共使用了100萬匹馬,比如在波蘭之戰中,平均每個德軍步兵師就有近5000匹馬,可見德軍在運輸車輛上的缺口有多大。但是馬匹相對於車輛缺點太多,運量不足、運輸速度太慢,而且汽車加了油就能跑,可馬匹需要不斷休息。 所以總的運輸效能上,馬匹遠不如車輛。但是德國嚴重缺乏車輛,二戰中德國汽車產量也不過40萬輛,但是美國則高達240萬輛,不僅自己使用綽綽有餘,還大量支援了盟友。在戰爭中後期,德國飽受盟軍空襲困擾,在這種情況下本就不高的後勤運輸效率更是進一步下降,必然無法滿足戰場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陷阱2015深度解析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