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遁世迷糊人

    烏龜雖然長壽終究是會死的。

    活在當下、力盡可行。不要以為未來的時間還多就可以揮霍無度,生命是有終結的。連神龜都要老死,連騰蛇最終也不過化為土灰,人就更要做於當下最有意義的事。

    人雖最終不過一死,但是死亡不意味著存在消亡於天地?肉身不存也不意味著“腐朽”。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三不朽的標準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提出。立德,即樹立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做到這三點中的一個的就可以死而不朽、流芳百世。

  • 2 # 小一時空

    1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此名言出自兩漢曹操的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

    譯文

    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

    螣蛇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就讓我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3

    這首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

    首先,作品表現的是一種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Sunny向上人生態度。

    其次,從更深層次的寓意,詩詞中更體現了對何為“生”,何為真正的“壽”等生命意義的探討,是一首具有哲理性的經典之作。

    4

    不知怎的,吟誦曹操的這首詩,有時候會讓我想起一首頗為正氣凜然的現代詩:“有的人”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

    兩首詩詞的境界雖然不能同日而語,但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 3 # 戲品聊齋

    第一,本句出處及其背景。題中兩句出自《龜雖壽》,為東漢文學家、政治家曹操所作。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壯志,表現了其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全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第二,全詩內容及其釋義。《龜雖壽》全文: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註釋:1.此詩為曹操組詩作品《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首,詩題是後人從詩歌的開頭取三字而來。2.“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竟:終結,這裡指死亡。3.螣(téng)蛇:一作“騰蛇”,是一種會騰雲駕霧的蛇,是一種仙獸。又一說為星宿之一,有“勾陳騰蛇”之說。出自《山海經·中山經》。4.驥(jì):良馬,千里馬。5.櫪(lì):馬槽。6.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7.暮年:晚年。8.已:停止。9.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引申為長。縮,虧,引申為短。10.但:僅,只。11.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12.“幸甚”二句:此二句是附文,跟正文沒關係,只是抒發作者感情,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尾。譯文: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騰蛇儘管能騰雲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調養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第三,創作背景。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曹操為擺脫被動局面,採用了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師北征,五月至七月皆無果,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曹操寫了《步出夏門行》這一組詩。此篇為組詩的第四首,寫作時間比《觀滄海》稍晚,大約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無限感慨而有此篇。

    第四,作品價值取向。這是一首充滿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詩,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透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詩中“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作者從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觀點出發,否定了神龜、騰蛇一類神物的長生不老,說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 猶有 ”和“ 終為 ” 兩個片語下得沉著。而 “ 老驥 ”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 時露霸氣 ”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現出一種深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併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樸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於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這裡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鬥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闢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註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於雕章啄句的。鍾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彩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要《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