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38636137925
-
2 # 書法中國
小而精、精而雅的日本古代書法
4年前的初春曾有過一次赴日文化交流活動,但來去匆匆,除了對東京上野公園繽紛爛漫的櫻花留下較深印象外,其他的記憶早已模糊。
大阪市立美術館
這次,主要是奔訪帖而來,目的明確,印象深刻。漫步在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展廳,兩層樓200多件展品靜靜地看下來,猶如在瀏覽一部中日書法發展史和交流史,立體、直觀、全面,中日書法的輝煌成就及中國書法對日本書法的巨大影響盡現眼前,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次展出的中國古代書法作品大都出版過,所以還算比較熟悉,倒是第一次這麼集中地欣賞大量的日本書法名作,感受自然會更深一些。這裡僅就展出的日本書法談一下自己的觀感。
空海書法
展出的日本書法面目大致有二。一是以空海為代表的王羲之一路的晉唐風韻,書寫文字多為漢字。其中空海的代表作《風信帖》蕭散簡遠,法意相生,有如王羲之再世,看來空海被推崇為“日本的王羲之”絕非溢美。此外小野道風、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等人的作品也頗為可觀,儘管書體和麵目不盡相同,但基本是空海書風的延續和發展。二是平安時代以來風雅自適、柔弱輕媚的貴族風氣的假名書法。這類作品所佔比重較大,面目也差不太多。
藤原佐理書法
日本自奈良時代起,每隔十到二十年都會向唐朝派出大量的遣唐使,他們把唐朝的先進文化帶回日本。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羲之在日本的存在感和價值或許要大於在中國。我們知道,日本的假名即從漢字中來,平假名取自草書,片假名取自楷書偏旁,其視覺造型更是與漢字息息相通。如果說行書是楷書的草化,草書是行書的草化,日本的假名就是草書的草化。故落筆極為簡約、小巧、空靈,其優長處在於流動和速度,一筆而成,合於自然。“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極為嫻雅自然。儘管此類作品的內容我們多不能識讀,但仍會被那一條條“有意味的形式”的墨線所吸引和陶醉。
小野道風書法
可以說日本的書法是帖學的世界,帖學的陰柔型趣味薰陶了數十代日本書法家們。不尚雄強而尚優美契合了其審美文化心理,這是其特殊的生活環境條件影響下的產物。假名書法多創作於華麗多姿、五彩繽紛的裝飾紙上(這種風氣早在平安末期和江戶初期就開始流行),裝裱也非常考究,處處體現著日本人特有的小而精、精而雅的特點。雖是做壁上觀,卻有書齋案頭把玩的感覺,極為賞心悅目。
桔逸勢書法
這裡見不到日本“前衛派”的“膽大妄為”和少字數派的“亂頭粗服”,有的只是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晉唐書風的延續,有的只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堅守,有的只是一種閒適的心境及由此表現出來的自然安靜的書寫。置身其間,心情也會一下子隨之舒緩安靜下來。我一直以為自然平淡是書法的最高境界,無法之法乃為至法,可是誰又能超脫書法給我們預設的太多的法度和束縛呢?常常是寫來寫去費盡力氣也跳不出前人的軌轍,往往是越寫越迷惑,越寫越做作。今人字俗,皆病在“刻意”二字,過於經營做作的結果必然是精神的蒼白和膚淺。復歸平淡何其難哉!難在平淡非真平淡,而是絢爛之極後的平淡。書法最終還是要“忘懷楷則”“意足我自足”地自然書寫,由“形而下”之技去表達“形而上”之道。
我想,這或許是我觀看此展的一種意外收穫吧。
回覆列表
東瀛島國旁依水,源緣秦闋渡海滔,。遣使童子落船帆,孕育始祖崇安寧! 公元五七年日本島國就派節度使,接受漢武帝“漢委奴國王”金印!在當時能夠讀漢文書和漢字的人很少!到了北魏時期,佛經,造佛像的興起,傳到日本,民間對中國書法產生興趣,從此書法在日本興起,聖德太子書寫的《法華義疏》明顯有著魏碑的風格!成為日本書法史的啟蒙! 唐朝時期,日本派出了阿倍仲麻呂遣使團12次來到中國長安,進行文化,政治,經濟交流!而鑑真和尚應日本聖武天皇的邀請六次東渡日本,把佛經,建築,雕像,書法,繪畫等藝術也傳到了日本,為傳播唐文化作出了貢獻,在日本東大寺內諸帖中就有王羲之的《喪亂帖》《九月十七日書帖》真跡,歐陽詢,褚遂良等書法作品也有不少!為日本書法人士提供了臨帖機會!發現日本主要有《多胡郡碑》,《金剛場陀羅尼經》,光明皇帝臨的《樂毅論》!顯示了,中國書法在日本喜愛,也是楷書,草書在當時盛行! 奈良時代(公元710−-794)至太平時代(794--1192)相當於唐盛時期宋前期,在政治,經濟,文化大發展的基礎上,湧現出許多書法家,史上稱為“三筆”的空海,嵯峨天皇,吉逸勢。空海多次入唐,學習唐代書法家韓雲明筆墨,集王羲之之風,臨徐漫,顏真卿新意,而且作品在當時非常有名氣,手跡有《灌頂記》《風信帖》。嵯峨天皇也是書法流暢,筆法細膩,工整,對於正楷入手,嫻熟,遒勁!吉逸勢的草書,臨摹懷素惟妙惟肖! 後來,日本有湧現出了三位大書法家,“三跡”——三野道風,藤原佐理,藤遠行成。由於王羲之的書法端莊溫雅流暢,頗合日本人的心裡,思想。“三跡”也繼承了“三筆”的章法,傾向於於中國王氏父子書風,筆法獨特,新穎,“唐道書法”和“本土書道”並駕齊驅,兩種書法,以唐文化為基礎,融合了日本特有的感受和理想,造就了日本的“假名文字”,把從中國學到的草書轉化為“平假名”將中國的楷書偏旁改造成“片假名”,也就形成了後來的日本文字! 到了的日本平安朝代後期,唐滅宋興,宋代重視個性書風開始替代了晉唐古典書風,這種書風也在日本上層貴族流行起來,也是日本文化發展的新起點,也推動了日本“假名文化”的傳播!是書法藝術向美學思想的進步!武士執政時代,日本的文化也由柔美平淡的個性,發展成為粗獷豪放的書法流派,中國禪宗佛學影響到了日本而淨土宗,蓮宗及真宗在日本興起,到中國學習禪宗的僧人漸漸多了起來。後來宋朝的文化也影響了日本的文化,黃庭堅的書法強勁,剛毅,俊俏,挺拔,深受追捧,日本許多僧人參與臨摹,許多寺院可以看到黃庭堅,手跡,碑刻,日本著名禪宗弘文法師書寫的《盂蘭盆一品經緣起》《普勸坐禪儀》都是黃庭堅的風格,隨著中日文化的不斷交流,到日本定居的中國僧人也越來越多,帶到日本的書法手跡也是名家之作,宋代的蘇東坡和元代趙孟,一時成為風尚,明未清初時期,也是日本江戶時代,是日本的軍事政權時期,為了尋求人們的統治思想,上層階級匯入中國儒家思想的教育,大力提倡漢文化學習,詩詞曲賦,文房四具開始在日本流行,中國僧人到日本設立禪院,學堂。中國禪僧隱元,任京都宇治廣大寺院院的主持。而且一些到日本的中國僧人都有良好詩歌,文學,醫學,建築,雕刻藝術素養,加深了日本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對日本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日本名副其實的書法家,也湧現出許多,自成一派,唐朝書風,宋元書風,明清書風在各個寺院興起,弟子多達上萬人,聽中國禪師的講座,臨摹中國書法家的手跡,被日本堪稱“尚古主義”米庵,海屋被譽為“幕府末期的善書家”稱號!是日本最有“詩,文,書,畫”皆有才氣的人!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朝米芾,明代的文徵明摹本,開始在日本流行。 到了清朝,著名學者楊守敬,帶來13000冊書籍,碑帖,集篆,隸,行,楷,草諸多書籍,使日本單一文人書法為多元化書法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被日本各界稱為“日本近代書法之父”,受其影響,松田雪柯,嚴谷一六稱為日本一代巨擘!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墨跡!形成了獨特風格的流派,! 日本書道源於中國,但是,他有自己的風格,流派,有兩國書法的一脈相承,博大精深的一面,也有藝術創意,新穎的一面,許多作品不遜於中國的大書法家!雖然兩國書法歷史悠久,交流甚廣,不論是古代和近代書法已經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互信公贏,這對於中日兩華人民之間的友誼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脈相傳揮毫墨,丹青青史盡熠輝,深情拓展眾才藝,雅緻典籍皆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