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卓然堂
-
2 # 謝亞鐵
僅憑工痕判斷是否為古玉只是一種一般的較低階的眼法,其實大多人對古人治玉工藝未能確切全面瞭解,憑工痕去否決一件古玉是相當淺薄的,況且今天仿出古玉工藝大多並不難…當然,有的工痕是古是今是很明顯的,但古人治玉的方法不是我們能全部都瞭解的,這些年來,對古人治玉工藝的確認有太多的臆斷,如玉器大陰線或凹處螺旋紋,很多人認為不是古人的治玉工藝,尤其自從那個持這觀點的人裝模作樣的成了專家,鑑藏事業就完蛋了…但也讓真正高手撿到漏了…其實螺旋紋很多是真古法,是和解玉砂壓桿磨出的,是古人治玉智慧,對這旋紋顯然是不可一概而論的…個人認為,古人治玉大陰線及凹處大多使用壓桿磨法,只是大多磨去這螺旋紋罷了…再如古人治玉的鏤空技法,看來古人未必一定使用拉絲工,鑽鏤技法新石器時代就使用,歷代都有使用,且不管是拉絲工或是鑽鏤,古人都儘量磨去這工痕的…所以,僅從工痕去斷古玉的眼法是遠不夠的,僅僅以工痕去決定其真偽更是不足取之法
其實古人治玉有的工藝至今沒有人搞清楚是怎樣做出來的,很多做了鑑定大師也還是一塌糊塗的…如第7圖這龍山文化玉鉞的“8”字還可貼切地放回原位,這“8”字咋弄出來誰也搞不清楚…再如第8圖不足2毫米陰線內有平衡旋磨紋(觀摩者用頭髮置陰線附近拍)現代並無這工藝,若仿品仿所謂“古工藝”比這樣做容易得多…不要低估古人治玉工藝,現代技術也未必可為,古人很多工藝是個不解的謎…
-
3 # GW65916
古代玉器工藝,刀痕只不過是一種看法,二者是神,三種是光,結合壓手和土香氣味來判斷,古代工匠做了一半人死了,左手右手,也不同,總之一個畫家寫字,有興趣寫得好,不開心時也發不出力,所以我認為是作參考,學術派是看工,像這樣看不到好玉,不敢碰,而我們一路眼睛一掃,便是好玉即收之
-
4 # LZF080513
我完全贊同!
要了解一塊古玉是真還是假,不能只看古玉的工痕,工痕可以造假的。
要充分認識一個真正的古玉,既要看它的工痕,又要看它的自然氧化,還要看它的自然侵染。
自然氧化層,就是古玉長期和空氣接觸,緩慢氧化形成的膜,這個膜就是包漿。造假的包漿是用酸或者是用人為高溫形成的。形成的時間短,粗糙,高低不平整。而自然包漿是千百年緩慢形成。很密集而平整。
工痕是古代的,包漿是古代的。這就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確定是古玉了。還要看浸,浸染是玉石長期處於某個環境而受到的感染,這個感染會滲入到玉石的內部,讓玉石的本色產生一些變化。
有了這幾點了解,人們就不會買到假古玉了!!!
-
5 # 大河話珠玉
首先,古玉的工痕鑑定是古玉辨偽裡的重要一項,但是僅僅透過古玉的工痕鑑定就能定期真假,顯然是不科學的。文化期用於祭祀的玉器以造型表現神韻,大多都是素面的,還有後期的琮,壁,環等很多是沒有雕琢紋飾的素器,僅僅依靠工痕一項這些玉器怎麼鑑定。
真正玩古玉經驗很豐富的高手,也是經過很多年的市場打拼,眼觀和過手海量的各個時期的標準器,同時一直沒有脫離市場,仿品能仿到哪種程度,沁色灰皮作假能做到什麼狀態,心知肚明。為什麼有的東西都不用上手就能立判真假,就因為長期過手積累了大量的資訊在腦海中,就如同你朝夕相處的親人,換成另一個透過整容整形偽裝的很像,但一張嘴說話,一舉手投足,您立馬就認出這不是你所熟知的人,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古玉的鑑定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學習,去慢慢比較。有時還要用上化學和物理的知識去分析,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現在網路發達,圖片畫素高,眼學可以學的快,但是必須上手真品實物很重要。真的需要學三年,看三年再去嘗試購買,自己不花錢永遠也買不到經驗。只有花了錢,有刻骨銘心的痛,才能促使你進步,也是促使你學習的動力。
對於新入行的愛好者,在認真學習了各個時期的料,工,型,紋,沁具體的時代風格後,從陰線入手,確實實用。因為你沒有很多年的經驗,再談其他方面也是瞎談。比如神韻,老氣,包漿,沁色的變化等。我個人認為鑑定古玉是做減法的一個過程,這當然需要紮實的實戰經驗,料先不談設計面比較廣,但至少要知道這件東西透過看造型是什麼時期的,磨製的紋飾是否符合這時期,看表面的打磨和光氣是否符合這一時期,沁色是否自然過渡,然後看雕工是否符合這一時期特點,最後看邊緣有沒有斷修,後期改制等。有一項不符合,就應放棄,或者至少存疑。這就是做減法,而不是抱著一件東西到處找腦海中殘留的真品特徵。
玉器的磨製必須得使用工具,水和磨料。水就不用說了,掌握各時期的磨製工具和使用的磨料也很重要,不要說工痕了,就拿到一件東西,什麼時期的應該使用什麼樣的工具製作,腦海中要清清楚楚,要不你所謂的工痕就找不到依據,還辯什麼辨。
-
6 # 緣產地綠松石
謝謝邀請,一些人認為僅僅透過古玉的工痕鑑定就能確定其真假完全是偽科學,您贊同嗎? 古玉本身由於其上附加了太多的歷史文化價值,任何一塊傳承下來的古玉都可以稱之為無價之寶。單單憑藉工痕鑑別就就能確定其真假絕大多數是偽科學,其理由如下: 1:首先其實很多古代的工藝操作方法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清楚,能夠還原出來就更少了。而且關於還原出來的工藝是不是跟古代的工藝百分之百吻合根本就是一個未知數!所以首先就不能確定對古代的工藝是百分之百的清楚,所以其實單單就工藝來說其實不是百分百肯定的更何況確定真假呢?
2:古玉的工藝通常是有年代特徵而沒有特別清楚的個性化區別,通常只能透過工藝來判斷大概的年代而不是精確的年代。最重要的是古玉的工藝是屬於單一性質的特徵,如果針對單一性質的特徵其實是比較容易造假或者找到應對方法的。比方說松石鑑定中有人說浸水變色是真,浸水不變色是假一樣不靠譜!比方說古代玉石的切割很多是繩鋸切割,難道今天就不能模仿古人用繩鋸切割了?
3:古玉古玩類的鑑別從來就是眼力知識和經驗多方面學習比對推敲的結果,從來都是從多方面來鑑別的。比方說工痕,包漿,沁色,風化磨損,年代特徵等等多方面比對和推敲得到的結果!如此嚴謹任然是有打眼的時候,何況從單方面的工痕判斷?
回覆列表
工痕鑑定古玉,也稱微痕鑑定,是近年來比較時興的名詞。按說工痕鑑定一直是古玉鑑定中的一個成分,但其佔的地位似乎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贗品氾濫,有些高仿品的造型、沁色甚至手感十分接近真品,有些人需要藉助工痕或微痕才能作出判斷。
過去收藏古玉的人從未聽說過工痕或微痕,當然也不擔心微痕有什麼不對,藏玉幾十年,也是最近才學會了這個詞。
以往收藏玉器,程式比較簡單。玉件在手,即刻便可判定是明清還是高古,生坑還是熟坑。其次再判定年代,是史前玉還是商玉、周玉、漢玉,整個流程,往往瞬間完成。感興趣的話,再進一步觀察玉質、玉色、光澤、沁、絡、裂,同時也欣賞器型、刀工。整個過程也就是幾分鐘時間。如是熟坑玉,把玩體驗一下玉質的溫潤感,整個鑑玉過程即告完成。如果滿意,下一步就是問價格了,如果不滿意,連價格也不要問,忌諱。
現今,由於贗品充斥,這個鑑玉流程已被打破。看工痕的話,鑑玉之時需手持放大鏡一枚,如同以往玩玉新手一般。根據發展勢頭,肉眼工痕識別已升級為微痕鑑定。如果成了鑑玉的必經之途,發展下去,人人要抱一臺顯微鏡去鑑玉了。
根據網上的一些帖子,微痕鑑定的內容主要是利用近代技術,也就是放大鏡,和現代技術,也就是顯微鏡,來觀察一些造偽的蛛絲馬跡。根據以往對老工藝的理解和認識,進行邏輯推理,如果可以排除了老工藝製作的可能性,贗品即可原形畢露,所謂“一偽皆偽”。
時常看到網上一些關於微痕鑑定的帖子,經常點開學習。有時確受啟發,也有時不得要領。自認不是資質低下之輩,但對照片上砣工入點、拐角、出點之類的判定,往往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畢竟,腦子裡沒有先人如何用砣工琢玉的概念,很難融會貫通。有時也想,一些老的概念,如高速電動工具造成的崩茬,鑽孔的角度等,肉眼即可辨,微痕學分析又能增加多大把握呢?
高仿贗品給玩玉新手造成很大困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微痕似乎有了用武之地,甚至可以辦班培訓。但微痕鑑定還需要規範化,以取得大眾的認可。作為鑑玉的輔助手段,應有一席之地,但擁有一票否決權,似乎還沒到火候。
強調工痕鑑玉,一個傾向是容易一葉障目,疏忽全面判斷,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玉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抱一臺顯微鏡即可尋幽探微,得其精髓的。過去文人作詩,強調功夫在詩外。玩玉賞玉之人,鑑玉水平的高下,也不應該侷限在顯微鏡的視野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