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紙上煙雲

    劉備起點太低,雖然祖上闊過,但到了他這一輩早就輝煌不在,不然也不至於淪落到織蓆販履為生,社會地位卑微在兩漢,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深遠。

    反觀曹操的簡歷,《三國志》記載,曹操祖上源自西漢國相曹參,父親曹嵩是當朝大宦官、十常侍曹騰的養子,而他本人以孝廉舉官,這是兩漢名臣公侯的標準起點。

    這一低起點,有兩大後續影響,根基不穩,缺乏外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不到士族和官員的支援,起勢的時候,難以培植屬於自己的黨羽,這些也是導致劉備在創業初期顛沛流離的根本原因。

    但即便如此,劉備還是厲害,打下了屬於自己的地盤,擁有了堅定擁護自己的臣屬,個人能力不得不服。

    事實上劉備有三次統一全國的機會,第一次在得到徐州之後,但因為條件不允許破產;第二次是官渡之戰前後,這次失敗的過錯要歸結到袁紹這頭蠢貨身上,若非他坐視,剛興起的劉備實力不至於迅速鎮滅;第三次是漢中攻伐戰結束後到關羽北伐期間,東吳不濟,沒有在側面牽扯到曹操兵力,導致局勢徹底沒有翻盤的機會。

    最後一點,在三國時代,有一個很硬性的指標是誰命長誰厲害,偏偏蜀國的核心人物都命不長,如龐統受伏被射殺、張飛被刺殺、法正黃忠馬超皆病死。

  • 2 # 活著就要搬磚

    劉備不能統一三國的原因很多,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人口基數少,歷史統計資料,三國中,蜀華人口90萬,魏國443萬,吳國230萬。

    二:後備人才不足,三國初立,文有諸葛孔明,費禕,郭攸之等,武有關羽,張飛,馬超等五虎上將,到後期這些人相繼去世之後並無特別出彩的人才,反之魏國及其繼承者晉國相繼出了鄧艾,羊祜等諸多大將。

    三:過早的消耗掉國力,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估計是藉口),發動了對吳國的戰爭,但是在夷陵一戰中損失大約五萬精兵,致使時隔六年之後諸葛亮才首次兵出祁山,然而諸葛亮在首次失利之後,短短几年內頻頻出征,國力得不到回覆。

  • 3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劉備起點太低,父祖雖然有些官運,但父親早逝家內靠賣草鞋織物為生,社會地位只比普通人高一丁點或者完全不高。從學於盧植需要族人資助,但絕非私學,更多可能只是成千上百人之一根基不穩,曹操二十歲已經開始步入仕途,三十歲已經成為東漢政治權力核心之一,人脈關係遠超劉備,同期劉備還在基層摸爬滾打。缺乏外援,劉備因為沒有人脈與根基,無法得到同時期軍閥的廣泛支援與認同,曹劉各自都遇到呂布襲擊的問題,事後曹操得到袁紹支援挺了過來,但劉備在徐州還沒得到士族與官員的完全支援,也沒有外援幫助,很快失去基礎。關張水準非常厲害,劉備本人軍事能力也非常出色,但沒有足夠資源,對抗條件不對等,個人再優秀也無法擺脫客觀環境帶來的落差變化。劉備有三次能統一全國的機會。第一次是得到徐州後,但各方面條件不成熟被翻盤第二次是官渡之戰前後,但袁紹進軍緩慢,劉表孫策都沒動靜,給曹操時間抽出手消滅了還沒強盛的劉備勢力。第三次是漢中攻伐戰結束至關羽北伐期間,但因為東吳襲擊時糜芳在堅城江陵不戰投降導致荊州失守,無法繼續利用分兵戰術分散曹魏兵力,但考慮到漢中時期劉備年紀很大,所以可以認為雖然漢中時期有機會打下統一的基礎,但劉備這一代人是沒法統一的了。缺乏根據地是最有問題的一點,劉備因為沒有背景,純粹靠名聲與能打兩個條件支撐起自己品牌,導致他的發展速度遠低於曹操,這也是曹操最幸運的一點,如果劉備背海面西,透過徐州一代擠壓曹操生存空間,那麼曹操除了南下打張繡劉表外,就只能繼續西進打西北方向的馬騰。實際上西北是非常難打的,不但地理條件惡劣,運糧有難度,西涼兵戰鬥力也向來有保證,打下來的利潤也並不高,除非入蜀,否則沒必要非打下來,而南方的張繡,曹操也只能靠招降而不是硬吞,打劉表就更不可能,當時劉表是最強的軍閥之一,地盤比袁紹還大,戰略縱深與水軍都可以長時間抵抗。所以發展速度與鞏固速度慢的劉備在曹操發展完成後就徹底沒有了機會,中原地區已經被瓜分結束,要找機會只能等袁紹打贏曹操後中原大亂,但袁紹輸了。大後期蜀國無法繼續北上的原因,則是因為人才不如前期,人口資源少難以承受大規模損失。實際上人口少不代表打不贏曹魏,如果能做到關羽張飛那樣能在一次戰役裡大破數萬人或活捉數萬人,外加捉到曹魏前線大將,曹魏就算人口遠超蜀國與東吳,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可以看得出人才凋零對劉備死後的蜀國有多大影響,尤其是軍事方面的人才上,過於建制化以及對資源的看著,導致軍事人員缺少冒險的機會,對冒險的風險判斷也不足夠姜維北伐大勝大敗下耗死了蜀國,就是這麼個例子,但這種情況在劉備時期除了劉備本人的夷陵之戰是如此外,其餘時候大多是根據地不穩情況下打出的保底戰績,擁有根據地時期,戰役都以勝利告終,例如漢中、襄樊、上庸、南郡、赤壁、入蜀。比較搞笑的是,蜀國核心人才的壽命大多不長,或死於非命。關羽死在核心嫡系糜芳投降,曹仁自己在江陵頂了一年都能撐住,糜芳卻連半個月都不嘗試,這是非常小几率的事情。張飛被刺殺法正黃忠短命,壯年病死龐統前線指揮被射殺馬超雖然不敢用,但就算想用,馬超很快也病死了。

  • 4 # 燕山東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劉備稱帝蜀漢,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回顧歷史,就當時中國局勢而言,劉備不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

    一、蜀漢國小兵弱格局所限

    三國時期的地盤歸屬是:曹魏佔據中原,天下十四州有十州在手,人口、土地、軍事力量、資源儲備都是三國中最強;吳國地處江南,生活富庶,孫氏父子從小便紮根於此,手握三州,眾志成城;至於蜀國,鼎盛時期也只有一州在手,而且幾乎是全民皆兵的狀態,佔據地理優勢勉強自保而已,而且這份天險也並不是劉備用軍事力量打下來的,眾所周知,劉備是被請進去的。

    二、政治立場軟弱,意氣用事糊塗

    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但是劉備缺乏作為君王的虎狼之氣,凡事兒女情長,過於感情用事,這是他性格中的大弱點,以至於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劉備傷心欲絕,不計後果執意發兵討伐,鑑於不利局勢,文臣武將紛紛勸阻,他將奏章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勿得再議。"立國大業每一步皆出於理智,劉備此次討伐卻是復仇行動,並不是征戰大業,從而一反"隆中對"中確定的戰略決策,背離眾意,終於,被陸遜敗於夷陵。 對蜀漢來說,夷陵慘敗,大損國力,元氣大傷,許多將領在此戰中陣亡,如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等,還有一些奇謀異能之士也在此戰中陣亡,如馬良等。蜀漢後來的幾十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諸葛亮隆中對策時制定的宏偉戰略藍圖也就此成為泡影,給日後蜀漢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三、個人能力一般,沒有霸主氣魄

    縱觀三國大小戰爭,在有謀士的情況下,劉備就是一個執行者,聆聽者,很少有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在沒有謀士的情況下,劉備只能打一些小規模的戰役,基本也是敗多勝少。但是在三國所有的君主中,軍事能力明顯能勝過劉備的只有曹操和孫策,大致和袁紹、呂布、公孫瓚等人相當,略遜於董卓但強於袁術、劉表、孫權、劉璋等人。不過劉備有一個過人優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個是歷代帝王幾乎很難做到的!

  • 5 # 最後1支腎上腺

    劉備起點太低,雖然祖上闊過,但到了他這一輩早就輝煌不在,不然也不至於淪落到織蓆販履為生,社會地位卑微在兩漢,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深遠。

    反觀曹操的簡歷,《三國志》記載,曹操祖上源自西漢國相曹參,父親曹嵩是當朝大宦官、十常侍曹騰的養子,而他本人以孝廉舉官,這是兩漢名臣公侯的標準起點。

    這一低起點,有兩大後續影響,根基不穩,缺乏外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不到士族和官員的支援,起勢的時候,難以培植屬於自己的黨羽,這些也是導致劉備在創業初期顛沛流離的根本原因。

    但即便如此,劉備還是厲害,打下了屬於自己的地盤,擁有了堅定擁護自己的臣屬,個人能力不得不服。

    事實上劉備有三次統一全國的機會,第一次在得到徐州之後,但因為條件不允許破產;第二次是官渡之戰前後,這次失敗的過錯要歸結到袁紹這頭蠢貨身上,若非他坐視,剛興起的劉備實力不至於迅速鎮滅;第三次是漢中攻伐戰結束後到關羽北伐期間,東吳不濟,沒有在側面牽扯到曹操兵力,導致局勢徹底沒有翻盤的機會。

    最後一點,在三國時代,有一個很硬性的指標是誰命長誰厲害,偏偏蜀國的核心人物都命不長,如龐統受伏被射殺、張飛被刺殺、法正黃忠馬超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遭遇了跟腱斷裂這樣的大傷,他還有望拿下30000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