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象眼觀天下

    耶律德光攻破汴梁城,滅亡後晉後,確實準備建立中原王朝,準備統一全國。為此,他改國號“契丹“為“大遼“,就是一種輿論上的準備。

    耶律德光像但是契丹人在汴京所作所為比明末李自成更甚,到處“打草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了各地民眾蜂擁而反抗,各地的軍閥也開始對抗契丹軍。山西的劉知遠對契丹人的後路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所以耶律德光最終被迫撤軍,放棄了統治中原的野心。

    耶律德光在回軍路上病死,之後遼國因為汗位之爭,耶律阮和耶律李胡兩大勢力發生內戰,遼國一時之間無暇南下,劉知遠也趁勢入主中原,建立了後漢王朝。

  • 2 # 靜夜史

    建立王朝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工程啊!很明顯,遼國還沒有這個能力。

    看一下秦漢隋唐以及明清的王朝建立歷程,就知道建立一個王朝需要費多大的勁。即使趙匡胤這樣基本撿來的王朝,也是他的前半生不斷韜光養晦,後半生戎馬征戰才坐穩的天下,很明顯,遼國還沒有準備好,且當時的環境也不允許。

    1、當時的割據軍閥仍然有強大力量

    契丹建國40年,之所以沒有南下與中原爭奪,就是因為中原地區的軍事實力一向很強大。雖然相互征伐不斷,但是一直沒有給契丹機會,特別是沙陀人建立的後唐,李存勖東征西戰,一度統一了包括中原全部以及巴蜀在內的廣大地區。

    因為長期的征伐,各軍閥手下虎將如雲,軍隊更是生猛,再加上燕雲十六州尚在中原軍閥手裡,所以遼國也沒有可以南下的視窗。直到石敬瑭奉上燕雲十六州,但此時消滅後晉距離拿到燕雲十六州也不過十年時間,很明顯遼國還未徹底消化,對如何立足中原缺乏準備。

    石敬瑭之所以給遼國奉上燕雲十六州,且認耶律德光為父皇帝,主要原因在於他手中沒有強悍的軍隊,但是他沒有不代表其他將領沒有,當他死去,繼任者更無能,手下將領如劉知遠等必然群起造反,中原繼續軍閥混戰,遼國依然無從下手;

    2、遼國沒有奢求在中原建國

    說到底遼國還是個遊牧民族,東西向經營長城以北比南北向南下中原阻力更小,也更容易成功,所以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大舉西征,收服了漠北地區。

    關於遼滅後晉,屬於兩者之間的“個人恩怨”,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初是遼國扶持的後晉,今天的後晉不聽話,自己來消滅後晉屬於報復行為,和趁機佔據中原不沾邊。況且周邊還有劉知遠等新軍閥虎視眈眈。

    遊牧民族南下都會遇到氣候逐漸變熱的問題,由於此時的遼國剛剛開始漢化,對於中原地區的適應能力還不具備,因此無法長時間立足中原。

    綜上,遼國不可能在滅後晉後在中原地區建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燕過紫禁城

    遼滅後晉背景

    五代時期,後唐大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叛變後唐,後被後唐兵包圍。為解圍,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認其為父,稱父皇帝,割燕雲十六州。石敬瑭隨後建立後晉,在位期間,一直對遼稱臣、當了七年兒皇帝。但石重貴(石敬瑭養子)繼位後,拒絕再向契丹稱臣,遼、晉關係急劇惡化。

    公元943年至947年(契丹會同六年-九年;後晉天福八年至開運三年),契丹軍三次南下。最終在公元947年第三次南下時,在後晉杜重威投降契丹、後晉主力喪失殆盡的情況下,後晉出帝(少帝)投降契丹,後晉滅亡。

    遼為何沒能在滅晉後建立中原王朝

    遼在滅晉後,未能在中原建立王朝,這一點與另外兩個少數民族迥異——(1)拓跋氏北魏統一北方併入主中原;(2)金滅北宋後入主中原。究其原因,大約有三:

    原因1——遼未完成封建化/漢化。從當時契丹的情況看,並未完成封建化/漢化,儘管自耶律阿保機起,契丹已開始漢化程序,但在滅後晉時並未完成。契丹形成自身特色的穩固的政治制度(以“因俗而治”為主要特點),是歷經遼穆宗、景宗直至遼聖宗耶律隆緒時才完成的。

    反觀後唐、後晉、後漢的沙陀三朝,漢化程度較高;之前北魏在一統中原的過程中,所消滅融合的各政權的漢化程度也很高,無疑也促進了北魏的封建化程序和對這些地區的統治。這一切,都不是滅後晉時的契丹可以相比的。

    原因2——打草谷的惡劣影響。不能不說,遼未能在滅後晉後直接入主中原,“打草谷”的惡劣影響絕對是直接原因。“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沒有專業的後勤保障,靠臨時搶奪民間的行為供給,一方面說明遼的漢化程度不高,保有鮮明的草原遊牧民族特點,另一方面也給中原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自然無法立足。

    史書記載,遼太宗耶律德光滅後晉後不得不撤軍北退,主要原因就是“縱兵掠芻粟”,激起中原人民廣泛反抗。

    反觀金的表現,金一直高度關注經營中原的問題,希望以此作為統一全國的大本營。金先透過代理人偽齊政權經營中原,看到偽齊不得人心後,滅齊,並宣稱:“齊王虐民,命廢之。放五免行錢,散鄉軍,敲殺貌視人,教爾百姓快活。”——“民心於是稍安,而北軍亦不敢擾民。”。從這段記載來看,至少金軍對百姓的騷擾程度是要輕於契丹的。

    原因3——其餘割據勢力的威脅。遼得燕雲十六州和滅後晉,很大程度上屬於天上掉餡餅,遼並未在中原深耕過,初來乍到,不過是契丹人還是中原民,彼此都無法適應。而此時,因為契丹沒有在中原經營過,其他割據勢力的威脅仍然很大,中原並不太平,比如後來繼後晉稱帝的後漢開國之君劉知遠,契丹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在沒有太多準備的情況下經營中原地區。

    總之,立足不穩、不曾經營中原地區,再加上“打草谷”造成的極端惡劣影響,滅後晉後的遼並沒有能夠在中原立足。這也是必然的。

  • 4 # 城市歷史小小剛

    既然說到遼滅晉,咱們先說一下五代吧!五代指唐朝907年滅亡之後依次出現位於中原的五個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

    (李存勖)

    後唐之後就是後晉,到這裡就該說一下後晉的建立了:後唐最後一位皇帝繼位後十分猜忌石敬瑭,而石敬瑭也因畏懼而懷有叛變之心。之後就有了石敬瑭契丹借兵叛變,認遼太宗耶律德光為乾爹。(史上稱石敬瑭為“兒皇帝”,不得不承認自安祿山認楊貴妃為“乾孃”之後,認“乾親”之風被後世發揚光大。)並且承諾事後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繳納歲貢布帛三十萬匹。遼太宗耶律德光幫助石敬瑭於太原建國後晉,石敬瑭為後晉高祖。

    (耶律德光)

    後晉高祖石敬瑭死後,其侄子石崇貴即位,稱“後晉出帝”。其重要大臣景延廣因不滿屈尊於契丹的統治,對契丹人的敵意十分強烈屢次挑釁契丹人。結果耶律德光憤怒的對後晉展開數次戰爭,於946年滅了後晉。

    滅了後晉之後的第二年遼朝建立,耶律德光於汴州(今開封)稱帝,史稱遼太宗。遼太宗本來對統治中原很有信心,但是遼軍進入開封后卻大肆屠殺百姓,為了解決軍糧問題,遼太宗還縱容騎兵四出以牧馬為名搶劫糧草、財物,美其名曰“打穀草”,同時又以賞軍為名向各地百姓、官吏及士族“恬借”錢綿,各地官員紛紛抗爭。結果原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定國號漢(史稱後漢)與遼分廷對抗。

    遼太宗在中原局勢失去控制,無法立足的情況下以天氣炎熱為由率軍北返,途中病逝。在得知遼太宗逝世後,漢人擔任的節度使紛紛反叛,很多留在中原的遼將也擅自北逃。不久這些地區基本被劉知遠的後漢所控制,遼朝最終沒有統治中原。

    沒有統治中原自然未能在中原建都。

  • 5 # 玉之溪

    答:回答題主問題,誰說遼國建立後沒有在中原建都,河南開封不算中原嗎?

    遼國建國後,剛開始是在內蒙古赤峰市境內建都,後來也曾在河南開封建都,但不時在開封和內蒙古赤峰市之間變遷。

    建立遼國是由古代中國契丹族首領耶律阿阿保機於公元907年建立。遼國建立後,不斷開拓,建立了偌大的遼帝國,面積達到48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900萬。

    遼國建立後,不斷在內蒙古和開封之間變換首都,最終形成了二元政治中心的的格局,北方的發源之地內蒙古赤峰設立了北院,管轄本部,在長城以南的開封設立了南院管轄結合部及中原漢族居民,但是最高權利在北院。

    遼國建立後不斷和北宋及西夏國交戰,勢均力敵,最終被被崛起的金國取代,後來遼國皇室後人耶律大石流亡中亞,又建立了西遼,享國70餘年,被後起的蒙古帝國所滅。

    圖|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無限火力哪些ADC更好對陣法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