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無法適應市場,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用人單位,教育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偏弱。
日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釋出的2008年人才藍皮書《華人才發展報告NO.5》指出了上述問題。報告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核心原因在於中國的教育培養結構失衡,即學術型教育比例較大,應用型教育比例偏小,而且應用型教育又存在偏向學術和理論化的傾向。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大“H”型“雙線制”人才培養的體系。
中國教育競爭力明顯偏弱
藍皮書指出,在2007年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對世界各國的全球競爭力的排名中,中國總體排名從2006年的48名,下降為2007年的第54名,而高等及職業教育競爭力排名居第77位,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而且明顯低於印度、巴西、俄羅斯,甚至是南非等國家。
“由於人才培養無法適應市場,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用人單位,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對中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作深入的反思。”報告進一步分析到,當前,中國人才培養存在的核心問題是教育培養結構失衡,學術型教育比例較大,應用型教育比例偏小,而且應用型教育又存在偏向學術和理論化的傾向。同時,報告指出,在機制設計上,這些問題要根本解決,就需要透過調整教育結構,完善“雙線制”,加大應用型教育的力度,以完善中國人才培養體系,滿足社會對不同體系人才層次的需求。而要完善“雙線制”,對改變目前“應用型”人才,尤其是職業教育生被社會歧視的現狀,國家必須在人事待遇上配套政策,給予“應用型”教育畢業生與普通大學畢業生同等待遇。
現行“h”型的人才培養體系之弊
報告還特別對目前中國的人才培養體系——小“h”型的人才培養體系作了分析。透過該體系,居民在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初等教育)之後,便進入了人生第一次也可說是關乎人生命運的教育分流,一般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進入普通教育系列,循著普通高中—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教育),為將來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做準備;二是進入職業教育系列,一般循著職業高中(中專)—職業高等教育(大專生—本科生),直接為某一職業的就業作準備。
由於目前職業高等教育最高只有達到本科教育層次,而普通教育系列已經達到了博士後教育的層次,因此,整個的華人才培養體系好像是小寫的英文字母“h”型,普通教育的腿長,職業教育的腿短,而且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缺乏溝通,兩種教育系列的學生出來以後,就好似打上了社會身份“工人”和“幹部或知識分子”的烙印,即使透過努力也很難有“身份轉換”的機會。因為“工人”不僅存在社會主流意識的歧視,而且在這類人才的使用和待遇上也與“幹部或知識分子”的使用和待遇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和鴻溝。
大“H”型“雙線制”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指出現有培養體系弊端的同時,藍皮書還提出了改善措施——大“H”型“雙線制”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
據悉,該新體系是基於人才的二分法基礎上的一種人才培養體系構想。人才培養由並行的兩條“體系”線組成:一條線是“研究型”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條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型”人才培養體系主要是為各類學科的學術研究而培養專門研究人才的體系;“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則是專門為各種職業應用而培養專門人才的培養和教育體系。同時“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實行“均衡發展、互相滲透”的人才培養和發展模式。
報告還特別強調,大“H”型“雙線制”的人才培養體系主要透過提升和規正“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層次,如在設定本科、碩士的培養層次上,還應逐步設立博士、博士後的培養層次,彌補小“h”型人才培養體系的不足,達到雙線並行的協調發展態勢
人才培養無法適應市場,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用人單位,教育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偏弱。
日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釋出的2008年人才藍皮書《華人才發展報告NO.5》指出了上述問題。報告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核心原因在於中國的教育培養結構失衡,即學術型教育比例較大,應用型教育比例偏小,而且應用型教育又存在偏向學術和理論化的傾向。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大“H”型“雙線制”人才培養的體系。
中國教育競爭力明顯偏弱
藍皮書指出,在2007年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對世界各國的全球競爭力的排名中,中國總體排名從2006年的48名,下降為2007年的第54名,而高等及職業教育競爭力排名居第77位,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而且明顯低於印度、巴西、俄羅斯,甚至是南非等國家。
“由於人才培養無法適應市場,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用人單位,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對中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作深入的反思。”報告進一步分析到,當前,中國人才培養存在的核心問題是教育培養結構失衡,學術型教育比例較大,應用型教育比例偏小,而且應用型教育又存在偏向學術和理論化的傾向。同時,報告指出,在機制設計上,這些問題要根本解決,就需要透過調整教育結構,完善“雙線制”,加大應用型教育的力度,以完善中國人才培養體系,滿足社會對不同體系人才層次的需求。而要完善“雙線制”,對改變目前“應用型”人才,尤其是職業教育生被社會歧視的現狀,國家必須在人事待遇上配套政策,給予“應用型”教育畢業生與普通大學畢業生同等待遇。
現行“h”型的人才培養體系之弊
報告還特別對目前中國的人才培養體系——小“h”型的人才培養體系作了分析。透過該體系,居民在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初等教育)之後,便進入了人生第一次也可說是關乎人生命運的教育分流,一般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進入普通教育系列,循著普通高中—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教育),為將來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做準備;二是進入職業教育系列,一般循著職業高中(中專)—職業高等教育(大專生—本科生),直接為某一職業的就業作準備。
由於目前職業高等教育最高只有達到本科教育層次,而普通教育系列已經達到了博士後教育的層次,因此,整個的華人才培養體系好像是小寫的英文字母“h”型,普通教育的腿長,職業教育的腿短,而且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缺乏溝通,兩種教育系列的學生出來以後,就好似打上了社會身份“工人”和“幹部或知識分子”的烙印,即使透過努力也很難有“身份轉換”的機會。因為“工人”不僅存在社會主流意識的歧視,而且在這類人才的使用和待遇上也與“幹部或知識分子”的使用和待遇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和鴻溝。
大“H”型“雙線制”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指出現有培養體系弊端的同時,藍皮書還提出了改善措施——大“H”型“雙線制”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
據悉,該新體系是基於人才的二分法基礎上的一種人才培養體系構想。人才培養由並行的兩條“體系”線組成:一條線是“研究型”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條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型”人才培養體系主要是為各類學科的學術研究而培養專門研究人才的體系;“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則是專門為各種職業應用而培養專門人才的培養和教育體系。同時“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實行“均衡發展、互相滲透”的人才培養和發展模式。
報告還特別強調,大“H”型“雙線制”的人才培養體系主要透過提升和規正“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層次,如在設定本科、碩士的培養層次上,還應逐步設立博士、博士後的培養層次,彌補小“h”型人才培養體系的不足,達到雙線並行的協調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