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0
回覆列表
  • 1 # 閒聊新發現

    山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吳承恩的《西遊記》“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意思應該都差不多。

    用語文裡的修辭手法來說,就是誇張,在山中住一日,在外面住一日卻感覺像一千年那麼久。

    實際上真正表達的意思應該是:

    在山中,每天都是鳥語花香,綠樹蔥蘢,四季如青,空氣清新,不仔細觀察,感覺每天都是一樣的週而復始,人也就那麼幾個人。

    而在世上,人來人往,車來車往,房子蓋了又蓋,路修了又修,眼中看到的一切一直都在變化,而且感受是那麼真真切切,看得是那麼清清楚楚。世事發展變化太快,想要靜下來都很難。

    所以很多詩人,在想逃離世事的時候,都覺得山中無限好!

  • 2 # 張春龍

    天上只一日,人間又一年。山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這是傳說中的天界與人間的時間對比差別。至於這個差別是否存在,無法檢驗也無法知道。

  • 3 # 火楓一葉

    原始說法是:山中(有的版本作“洞中”)方七日(有的版本作“一日”),世上已千年。語出漢籍“爛柯山”的故事。說一個樵夫進山砍柴,見倆神仙對弈,看得忘了時間,等下完,發現自己手裡的斧子把已經爛掉了。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說的是下面的事,不同出處我都引一下:

    東晉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間(345年一356年)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寥寥數語,把人物、事物、前因後果交代得清清楚楚。簡練的文字中,又含藏豐富的意味,讓人回味無窮,遐想不已。《晉書》根據虞喜的記載略記為:“王質入山斫木,見二童圍棋。坐觀之,及起,斧柯已爛矣。”

    北魏孝文帝時(471年一476年),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四十《浙江水》引《東陽記》中雲:“信安縣有懸室坂,晉中朝時,有民王質,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四人彈琴而歌,質因留,倚柯聽之。童子以一物如棗核與質,質含之便不復飢。俄頃,童子曰:‘其歸!’承聲而去,斧柯崔然爛盡。既歸,質去家已數十年,親情凋落,無復向時比矣。”這記載較之虞喜所述,不同點甚多。酈道元的記述很具體、生動,但很顯然,酈道元是北方人,所聞有異。虞喜是浙江餘姚人,所述也早。應該說,虞喜的敘述更為妥當。

    南朝梁人任防(460年一508年)的《述異記》載:“信安郡石室山,晉時樵者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於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隋書·經籍志》載篇名為《洞仙傳》中稱:“王質,東陽人(信安當時為東陽郡所轄)也,入山伐木,遇見石室中有數童子圍棋歌笑。質置斧柯觀之。童子以一物如棗核與質,令含咽其汁,便不覺飢渴。童子云:‘汝來已久,可還。’質取斧,柯已爛盡,質便歸家計已數百年。”

    宋慶元年間(1195年一1200年),祝穆《方輿勝覽》在說到衢州爛柯山時寫道:“晉樵者王質入山,忽見橋下二童子對弈,以所持斧置坐而觀。童子指示之曰:‘汝斧柯爛矣!’質歸,見鄉閭已及百歲雲。”另有張君房所編著的《雲航七鑑》等,也記載了此事。

    明代記王質爛柯的文章很多,如寥用賓的《尚友錄》、胡翰的《青霞洞天遊記》、留文溟的《爛柯山記》等。明萬曆年間(1573年一1620年),國子祭酒蕭良有在《龍文鞭影》中寫道:“晉王質,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見二童子圍棋,質置斧觀之,童子以物如棗核與質,含之得不飢。比還,斧柯已爛。至家已數百年,親舊無復存者。後復入山得道。人往往見之,因名其山日‘爛柯山’。”

    清初蔡方炳《增訂文輿記》載:“衢州府山川:爛柯山,府城南,一名石室,道書謂青霞第八洞天。晉樵者王質入山,見二童子弈。質置斧而觀,童子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飢。局終,示質曰:‘汝斧柯爛矣!’質歸家已百歲。

    另外,餘鈺、劉兆元、王觀文、周鴻、。顧元熙的《龍見壺稿》、《滌襟樓》、《宜園小品》、《芥園文集》、《蘭因館稿》等書中均有爛柯山王質觀弈之事的專著。

    民國十年六月出版的《華人名大詞典》載:“王質,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中,見二童子圍棋,質置斧觀之。童子以物如棗核與質食之,便不覺飢渴。童子曰:‘汝來已久,可還。’質取斧柯爛已盡。亟歸家,已數百年,親舊無復存者。復入山得道。”

  • 4 # 鬼谷子竹簡

    在山中,每天都是鳥語花香,綠樹蔥蘢,四季如青,空氣清新,不仔細觀察,感覺每天都是一樣的週而復始,人也就那麼幾個人。

    而在世上,人來人往,車來車往,房子蓋了又蓋,路修了又修,眼中看到的一切一直都在變化,而且感受是那麼真真切切,看得是那麼清清楚楚。世事發展變化太快,想要靜下來都很難。

    所以很多詩人,在想逃離世事的時候,都覺得山中無限好!

  • 5 # lio285734372

    傳說遠古時候,某村莊有一個叫王志的年輕人。王志早年失父,只留下母親相依為命。

    王志為人勤勞,每天上早起上山打柴,然後挑到集市上賣掉,換些吃穿日常用品,以供母子二人度日。某一天,王志從集市上回家,腹中飢餓,便問母親有什麼吃的。母親告訴王志說:鍋中有面條。於是,王志開啟鍋蓋,裝了一碗麵條吃了起來。剛吃了半碗,母親又告訴他:這麵條是兩個糟老頭做的,可我又沒有看見他向鍋裡下面,而是下了很多鼻涕,於是變成了麵條。王志聽後,就把餘下半碗麵倒在地上,被自家的狗給吃了。然後母親又說:這兩個老頭,兩腳腐爛,煮麵的時候,用他們的腿腳放進灶裡面當些燒。這時,王志把母親的話聽錯了,好象是說他們把家中桌子的腿腳給當柴燒了。然而仔細一看,自家桌子果然少了二條腿腳。於是,王志就怒氣衝衝,隨手拿了抦斧頭,前去追趕老頭評理。

    王志出門趕了不一會,便在前面半山腰趕上了,只見兩個老頭正在安閒地下棋。王志從小喜歡下棋,便放下斧頭,一旁觀看。不知不覺地太陽西斜己經不早了。其中一老者開口便說:年輕人,巳經不早了,該回家了。說罷,兩個老人就突然不見了。再一看,自己斧頭的柄都爛光了。於是,王志就匆忙趕回家。

    趕到家門口,王志蒙了,既找不到自家的房子,也找不到自己的母親,而且周圍都是一些不認識的生人。其中只有王志門前一口水井尚在,那一隻吃過麵條自家看狗,看見王志顯得異常的親熱。後來,經村裡面最老的前輩回憶分析,還是聽這位前輩說,聽他太爺爺說過,還是太爺爺的太爺爺時候,是有一位王志上山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後來,人們便世代傳:

    王志追神仙,一去便千年。

    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

  • 6 # 赤誠子

    "山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這是古代修行人的感慨,也是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修行人入定後,就脫離了空間與時間的牢籠,意識界中再無時間的概念,但人可以正常學習思考生活,等到出定後才發現外界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這種情況完全可以證實是存在的!但是一定百年,或者千年,則沒有一定的證據,只存在神話傳說裡。

    歷史傳中有很多這種故事,比較出名的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還有"爛柯山遇仙"等。

    其實還有一層意思是,人在山裡遠離俗世,基本生活經久不變,而世俗中變化太快,今天流行這個,明天就又就行別的東西。而從山上下來的人,跟不上世俗快速變動的生活,所以才發出"山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的無奈感慨。

  • 7 # 風魂001

    就像是仙境一樣。所以沒有時間感覺。就像相對論說的相對時間一樣。只是因為我們的存在狀態不同而導致的。還有一個事例我們所熟悉的,就是世外桃源。很有一種進入另外一個時空的感覺。所以用了世外。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這山中無歲月就和這世外桃源很相似。世上以千年,說明兩者對於時間感受不同導致的差別。也說明了兩者的存在狀態的不同。

  • 8 # 至道無恙

    在一個封閉的空間或者是世外桃源,和現實世界脫離關係,然而都是現實世界,就像終南山的隱士一樣,不問世事,潛心修行,這裡的世上已千年,相對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還記得老家我父親說過一個現實故事,

    老家的老家有一個幾十年沒有出過大山的老奶奶,(60年代孤身一人住在山裡)突然有一天,山上來了一輛汽車,老奶奶當時哪裡見過汽車,便喊到,快看快看,有一個鐵疙瘩上山了,還會動,這是什麼東西?看了稀奇。老一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住著相對封閉的悠然自得生活,聽父親還說還有一位老人,問我父親,毛主席他老人家還好嗎!這是9幾年的事了。

  • 9 # 餘可同933

    此說法形容精神障礙患者喪失時空認知,智力停留在孩童時期,說話不合時宜,做事顛三倒四,引發圍觀和笑料。

    很多人不懂,以為這說的是宗教信仰,出塵脫俗,高人一等。其實不然,乃比喻老弱病殘的畸形心態也。

  • 10 # 飄飄莎莎大雪

    時光荏苒,山中歲月悠閒過著神仙般的日子,無市井之吵雜,無世間人事之煩擾。1秒鐘 可以放大俗世間的千倍煙雲。心如止水,觀世間滄海桑田 ,頓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夜醒來很愛哭,感覺一個人很害怕,很想爸爸媽媽和喜歡的人,這樣的表現是不是沒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