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月青風

    出身九零年,一歲多就開始做留守兒童了,一直由外公外婆帶大,那時父母在新疆煤礦工作,頭腦裡第一次有父親的印象是我六歲的時候,母親接我去新疆,見到父親的第一面至今印象很深刻:一身的煤灰,能看清楚的只有兩顆在轉動的眼睛,當他提出要抱我時,我躲開了,然後我看到那個堅強的男人哭了。之後的多年,雖然假期也會去到父母身邊,但也可能是長大了,懂事了,慢慢也就習慣當一隻候鳥了。從初中開始就自己生活在自己的家中,白天吃在學校,週末去看望外婆他們,照顧他們,只有在冬天的時候,偶爾晚自習後回到家裡,面對一室的清冷,會忍不住給父母打電話(北方的冬天很冷的)。也是因為這樣的日子,和父母的關係一直不算親厚,特別是和母親的關係很差,嚐嚐會因為一點小事爭吵;所以高考之後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叛逆:我填報了離家很遠的學校……,直到後來自己結了婚,有了孩子,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當初的不易,和母親的關係才緩和。

    在我看來,我的人生從一歲多開始直到現在一直都是留守。所以我討厭留守,現在每次看到關於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訊息都感慨萬分。

    如果條件允許,沒有誰願意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隨著社會的發展,留守兒童還在呈上升的趨勢。要想解決留守的問題,在我看來,還需要家長和國家的共同努力。

    大多數的留守都是源於農村,或一些三線城市,而究其原因不在乎:

    一、條件不允許將孩子帶在身邊,比如一些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工作地點時常變動,對於大齡受教育家庭來說很不方便,甚至可以說很麻煩。

    二、大城市的入學難,很多父母也願意把孩子帶在身邊,但對於大齡受教育的孩子來說,大城市的各種入學條件限制了他們與父母在一起生活,儘管現在很多地方的入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是個問題。

    三、家長的認知不足。很多父母還沒有認識到“留守”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很多家長抱著“孩子還小,ta不懂,以後大了會理解的”的心態,從而對孩子的身心教育不重視,也是九零後及以後人群身心健康發展出現明顯的極端化,這也是當前社會“校園暴力”、“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頻發的重要因素,縱觀這些社會不良事件發生的背後受害人群中留守兒童不在少數,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絕大多數。

    由此可見,留守問題的存在,已經不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逐步衍生成社會問題了。

  • 2 # 四哥生活vlog

    現在的孩子不好培養,父母在外面外出打工,跟著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所以說他們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脾氣,情緒,學習都跟平常的孩子不一樣。很多孩子產生了,自卑厭學的心理,那麼我們要就業,最好選擇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對家庭對孩子對父母有個照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涯最重要的一個賽季,考辛斯會是湖人首發中鋒的最優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