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文今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齊桓公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孫。

    我認為齊桓公稱霸諸侯就是因為重用管仲。這裡還有個小故事。說因為齊襄公時,齊國政治混亂。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齊桓公當時叫小白逃到莒國,後來齊襄公死了,就有人通知了小白和公子糾,說誰先回國誰就是國君,於是公子小白與公子糾就急忙往回趕。當時管仲是公子糾的謀士,自告奮勇截殺小白,在半路正好攔住小白,並射了小白一箭,沒射正,小白裝死才逃過一劫。後來還是小白先回國的就當上了國君。公子糾跑到了魯國,小白就說讓魯國殺了公子糾要不然就討伐魯國,魯國小沒辦法只好如此,公子糾死了以後,小白要殺管仲,可管仲好朋友鮑叔牙,勸小白說,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於是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

  • 2 # 石碧史家

    齊桓公為何即位後數年時間就能稱霸諸侯呢?一是因為齊國本身國力雄厚,基礎好。而是齊桓公即位早期善於用人,勵精圖治。

    齊國始祖是大名鼎鼎,輔助武王取得天下的國師姜子牙,封國之初就是史家公認的四強國之一。周成王時,齊國又得到天子親授的代表周天子討伐不尊周室的諸侯的征伐之權,在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齊國地處平原地帶,可耕地資源豐富,利於農業發展;東臨黃海和渤海,一方面可發展漁業和製鹽,另一方面可發展海外貿易,中國歷史上最早由政府主導的海外貿易就是源自齊國。地利之便,使齊國較容易發展經濟,增強國力,為稱霸諸侯奠定經濟基礎。

    齊桓公即位之後,不計前嫌,任用曾狙殺自己的管仲為相,加上鮑叔牙、田完等賢才,勵精圖治,君臣同心,一起把齊國推向霸主之位。

    1.整頓行政區劃,使全國形成統一整體。把國都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確保兵員來源;設立三官制度,管理國家政事。都城以外,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司官,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師,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師,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師,十縣為一屬,每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負責地方事務。

    2.寓兵於農,加強組織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兵員平時在家從事農業生產,戰時每家出一人,五人為一伍,由軌長帶領,五十人為一小戍,由裡有司帶領,二百人為一卒,由連長帶領,二千人為一旅,由鄉良人帶領,一萬人為一軍,由鄉元帥率領。每年春秋以狩獵來訓練軍隊,保持軍隊戰鬥力。同時規定華人犯罪可以用盔甲或者武器來贖罪,以彌補軍隊的武備。

    3.改革賦稅 ,根據土地的好壞來決定賦稅的多寡,合理的賦稅減輕了人民負擔,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發展漁業和鹽業,鼓勵對外貿易,使經濟逐漸繁榮。

    齊國本身就是諸侯中的強國,加上桓公即位後用人得當,施政有力,使齊國國力更上一層樓。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乘機吞併弱小的諸侯國,不斷擴大領土和國力,最終成為春秋時期的首位霸主。

  • 3 # 夏途途

    齊桓公為何即位後數年時間就能稱霸諸侯呢?

    1家底殷實,齊桓公是富三代。

    齊國一直都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之一。

    周武王建立西周時,把山東一帶肥沃之地封與姜子牙,這就是齊國。

    建國之初,姜太公就重視農桑,鼓勵商漁。

    《史記》載姜子牙“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到了齊桓公的爺爺齊莊公這一代,老爺子長壽,在位64年;緊接著齊僖公當政33年。

    這百年之間,一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史稱“莊僖小霸”。

    所以,齊桓公並非白手起家,更不是屌絲逆襲。

    他接手的,是經濟強大、政治清明的大齊國,齊桓公只是讓齊國從強國變成了霸國。

    2 不計前嫌 重用賢相管仲

    齊桓公曾用名小白。

    管仲曾經輔佐小白的競爭對手公子糾。

    並且射了小白一箭,幸好只射中了衣帶。

    齊桓公即位後,在鮑叔牙的勸說下,不計前嫌,任命管仲為宰相。

    這就是“宰相”一職的由來,並且延續了二千年之久。一直到朱元璋才將之廢除。

    管仲對齊桓公成就霸業至關重要。

    3 慧眼識珠 用人唯才

    齊桓公知人善用,為齊國組建了一支優秀的幹部團隊。

    比如任命隰朋擔任了外交部長。此人知書達禮,擅長交際。

    又比如任用了經濟部長甯戚。

    甯戚是衛華人,但命運多舛,淪落到替人趕牛車為生。

    有天晚上甯戚撫牛長嘆:

    “南山粲,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

    恰好齊桓公聽見了,哇哦(・◇・)這個馬車伕好有才華啊,是塊真金。

    於是任命甯戚為大司田,掌管農業。

    甯戚不負所望,數年後,齊國的農業突飛猛進,為齊國稱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還有那位向齊桓公舉薦管仲的鮑叔牙,他直言敢諫,善於針貶時事,提出合理的建議。

    某天,齊桓公約管仲、甯戚、鮑叔牙一塊兒喝酒。

    大家都舉杯向齊桓公敬酒,鮑叔牙說:“希望國君不要忘記流亡莒國的磨難,管仲別忘了魯國時做過囚徒,甯戚別忘了夜裡車下喂牛……”

    是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4 優越的地理位置 銳意改革的精神

    齊國位於山東半島,氣候溫和適宜,平原較多,糧食充足。而且三面靠海,海產品豐富,尤其海鹽。

    鹽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是內陸諸侯國所缺少的。

    管仲鼓勵民眾煮鹽,官府收購、專營。

    食鹽販賣到別國,簡直暴利。

    齊國為吸引他國商人,規定“取魚鹽者不徵稅”,還每30裡設驛站,提供免費食宿。

    商人趨之若鶩。

    天下的財富流水一樣嘩嘩地淌進了齊國的錢袋子。

    首都臨淄人口有二十多萬,是當時中國東方最大的城市,車水馬龍,商鋪林立。

    農業方面,管仲廢除了井田制,按土地好壞劃分等級徵稅;由國家組織開礦鍊鐵,大力推廣使用鐵器。

    軍隊方面,管仲推行“寓兵於農”,居民必須服兵役。

    農閒時訓練,打仗時出征。

    同鄉人編為一旅。

    士兵們互相認識,打仗時都拼命衝殺,生怕落後被同鄉人笑話,甚至傳回家鄉,讓家人蒙羞。這一招大大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齊國還規定罪犯可以用兵器贖罪。

    重罪用甲和戟來贖,輕罪用盾或金屬贖。

    很快齊國就有了充足的武器裝備。

    5 尊王攘夷 以德服人

    稱霸諸侯是齊國君臣的同一個夢想。

    但他們缺少一個師出有名的口號。

    總不能像星宿老怪那般亂喊:

    “星宿老仙,法力無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吧?

    機會來了。

    公元前681年,宋國內亂,國君被殺,公子御說被擁立為新君。

    按慣例,諸侯國君更替需要天子首肯。

    齊桓公於是請周天子來干涉宋國君位。

    那時候王室權力衰微,根本沒人拿周天子當回事。

    周王子感動的涕淚交加,授權齊桓公代表周王室去處理宋國糾紛。

    齊桓公首次召令諸侯盟約,並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

    尊王,尊敬周天子;攘夷,抵禦戎狄少數民族。

    做了諸侯國大哥之後,齊國在諸侯國之間奔走忙碌,比如助燕國北征山戎,援邢、衛退狄,最牛的就是阻止周惠王廢太子鄭。

    周惠王去世後,齊桓公擁立太子鄭即位,即周襄王。

    周襄王感激不盡,送祭肉給齊桓公以示表揚。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舉辦了葵丘大會。

    這是齊桓公九合諸侯中最盛大的一次。

    哦霍,直播現場人山人海,彩旗飛舞,那叫一個威武霸氣。

    真是讓人揚眉吐氣,睥睨天下。

    可惜一代霸主齊桓公,做人虎頭蛇尾,最終下場很慘,被活活餓死,死了臭了都沒人收屍。

  • 4 # 海南佳楠卡丁車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和經濟,積累大量的財富

    二是大力吸引周邊的人口,集聚大量的兵源

    三是武備做得好,啟用大量的軍隊人才;

    四是政治清明,大傢俱有奮鬥精神和鬥爭精神

  • 5 # 文化歷史思索

    注意,關於稱霸一說,這個“霸”在那時和後來的、以及今天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那時的“霸”更強調以德服人,強調靠威望實現領導力。所以稱霸諸侯也叫稱伯諸侯。“伯”的意思是老大,稱伯需要大家心服口服。“伯”才是最合理的表達。齊桓公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目的和手段都是不一樣的。

    齊桓公能夠稱霸諸侯,原因應該歸結於一個背景,三個人物。

    一個背景是周王室日漸衰微,周天王已經沒有能力管理諸侯。自從鄭國鄭莊公大敗王室以後,天王的面子更是一落千丈,號令天下的能力更加孱弱。而鄭莊公雖然有稱霸諸侯的一定實力,但是威望不夠,而他本人似乎也沒有這樣的夢想,所以,在出現矛盾衝突的時候,諸侯有點群龍無首的樣子。

    三個人物是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

    齊桓公的修養和心胸決定了他可以重用一個曾經想殺死他的敵人管仲,而且把這個曾經的對手變成忠心耿耿的部下。這一點,是他能夠稱伯諸侯的前提,天下人能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多。春秋五霸中後來的幾個國君,都是靠人格修養來讓諸侯聽命的。而在國力上,他們治理的國家不一定是天下最強大的那一個。

    鮑叔牙的能力和品德在於他能夠慧眼識才,而且能夠主動讓位、甘居人後。管仲的才能是鮑叔牙發現的,不是齊桓公發現的。鮑叔牙不僅不嫉賢妒能,而且不遺餘力把管仲推薦到比自己更高的崗位。我們說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士”精神,鮑叔牙的行為就是最典型的寫照。沒有鮑叔牙,就沒有春秋第一霸齊桓公。

    管仲是一個輔助國君治理天下的奇才,他遊刃有餘的治國方略便是明證。他才識淵博,膽大務實,進退有度,不拘一格。既能在政治上長袖善舞,又長於搞經濟建設。所以後來諸葛亮深深以他為榜樣。管仲管理下的齊國成了春秋諸侯的最亮點之一。實際上,在春秋像管仲這樣能力超強的人不止他一個,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齊桓公和鮑叔牙。

    所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女人和你熱戀一段時間,沒有突發情況,說要冷靜下,會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