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家猴子很帥氣
-
2 # 樂陪娃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如果贏了就高興的手舞足蹈,但如果輸了就很不開心,甚至嚎啕大哭。
究其原因,可能是孩子缺乏“輸”的體驗。比如大人平常對孩子的讚美較多,孩子習慣了讚美,習慣了“贏”的感覺,缺乏“輸”的體驗,當他一旦輸了,就會不適應。
一、孩子怕“輸”,讓孩子有“輸”的體驗1. 玩遊戲之前先講好規則
在孩子玩之前,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比如“這個遊戲玩的時候可能會贏,但是也可能會輸,如果輸了咱們不能哭。”
然後讓孩子重複一遍規則,如果孩子懂了,就可以開始玩了。
2. 大人給孩子示範“輸”的情況
我經常和孩子一起玩紙牌遊戲,開始玩的時候,我肯定先輸,就是想給孩子示範輸了應該怎麼做。當我輸了的時候,我說,這回我輸了,下一局我要繼續努力,並跟她分析我輸她贏的原因,我下局玩的時候應該從哪些方面注意。
再次給她打預防針,“你看我也會輸,遊戲有贏也會輸,如果下次你輸了,也不要難過哦。”
3. 給孩子製造輸的場景,經常讓孩子有“輸”的體驗
在玩的過程中,我給她示範了輸的場景後,就按照規則繼續玩,讓她有輸的情況,有時她還是會不開心。但是有了上面的兩次預防,應該會好一些。這種輸的場景多進行幾次,讓孩子多一些輸的體驗,慢慢地就會平常心了。
二、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孩子怕輸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的“抗挫力”差,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對孩子的抗挫力進行訓練。
1.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玩一個遊戲,遊戲當中缺少了一張卡片,遊戲沒法玩了,孩子就不開心了。後來我建議她自己畫一張,透過我的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畫了一張臨時卡片來替代。雖然畫得沒那麼好,但這也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這樣能夠激勵孩子遇到問題不怕,積極去解決問題。
2. 孩子遇到困難時充當孩子的“腳手架”
孩子在玩或者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在情感上需要共情,把困難擺出來,鼓勵孩子,並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給孩子搭把手,引導或示範孩子去完成。
在不斷的強化中,孩子會用積極解決問題來代替哭哭啼啼,久而久之,抗挫力也就養成了。
-
3 # 小辮子媽媽
孩子4歲,玩遊戲的時候,如果自己輸了,就很不開心?
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總是輸不起,家長為此很苦惱,該怎麼正確引導孩子對輸贏的態度呢?
家長要接納孩子們這樣的情緒,“想贏”是一種天性,是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和成敗觀。要讓娃懂得:在人生的漫長道路中,每一個人都會面臨失敗、遇到挫折。
其實孩子的這種“輸不起”的心理特徵,跟個人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如果家人對孩子過於溺愛和呵護,就會使孩子逐漸養成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受委屈的習慣,從而在面對挫折時輸不起。
過於嚴厲長大的孩子: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過於嚴厲,要求孩子盡善盡美,一旦孩子做不到,就對孩子批評指責,也會讓孩子變得輸不起。因為他們經常受到來自於家長的精神打擊,會越來越自卑、膽小。比如孩子摔倒了,家長卻拿著木棒過去指責孩子:“你怎麼這麼笨?走路都會摔倒!”
鄰居李嘉恆是個5歲的小男孩,事事都很喜歡贏,就連爬樓梯都要爭個第一,如果不是他第一個爬樓到家的話,就會大哭起來,媽媽為此沒少和他講道理,但是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到底該怎麼來引導孩子正確的輸贏觀念呢?
“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乃成功之母”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成功和失敗都是一種經歷,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有競爭意識,害怕失敗,在失敗後感到憤怒和失望是正常的表現。
遊戲對兒童的影響並不在於輸贏本身,而是在於家長的反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和孩子玩遊戲呢?下面有幾點需要注意:
1、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玩遊戲輸了,情緒上很不開心,這時家長不應該嘲笑或者訓斥他們,而是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寶寶剛才輸掉了遊戲,但是沒有關係,我們下次可以贏回來。”要讓孩子知道,不管輸贏,爸爸媽媽永遠都在你身邊,安慰鼓勵你。
2、傳授遊戲經驗,讓孩子自己努力贏
家長和兒童做遊戲的時候,他們是處在不平等的位置上的。因此在遊戲之前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熟悉遊戲規則,讓孩子進行充分的練習。
也可以告訴孩子因為家長和他們的年齡、經驗,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在一些方面讓著你,讓了哪些地方要明確告訴孩子。然後可以透過不斷的練習,讓孩子考自己的努力贏得遊戲,這樣對孩子以後強大內心的培養,具有很好的幫助。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多和同伴遊戲,雙方實力均衡,這樣的輸贏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3、正視輸贏,不在不開心
家長要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輸贏。遊戲重在參與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家長還可以藉助孩子的輸贏,教會他如何面對挫折。只要存在競爭就一定會有輸贏,一次的輸贏不代表以後的輸贏。
在孩子輸掉遊戲,情緒穩定以後,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父母可以透過遊戲,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適當的訓練,幫助孩子不斷提升自己,為下次贏得遊戲做準備。
孩子玩遊戲輸掉以後,不開心,是正常的現象,沒有人喜歡輸,這說明孩子很渴望贏,家長就可以透過遊戲來培養孩子的受挫折能力,內心強大了,孩子以後面對挫折和困難,才不會那麼容易低頭。
-
4 # 嘟嘟寶貝
孩子4歲,玩遊戲的時候,如果自己輸了,就很不開心,怎麼辦?
父母都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希望孩子能夠總是快快樂樂的,我們也會經常鼓勵孩子: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但是在現實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總是贏,總會有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有個小男孩,在比賽打球的時候輸了,小男孩很沮喪,他的爸爸為了鼓勵他,就對他說,“輸了不要緊,你在爸爸心中一直是最棒的”。但是孩子仍然不開心。
其實這個男孩的爸爸的作法效果並不好,一是孩子仍然有情緒,二是也不利於孩子吸取教訓、下次改進。
正確的作法應該是什麼?
1、接納孩子的情緒,與孩子共情。任何人輸了都會不高興,包括成人,所以應該看到並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有些難過,爸爸(媽媽)也輸過,而且輸了也會不開心。
孩子覺得被理解,而且父母也有過同樣的感受,孩子的情緒就會逐漸緩和,也許過一會兒孩子就會忘了這件事。
2、與孩子一起查詢原因,幫孩子進步。那個男孩的爸爸雖然是在鼓勵孩子,但是這樣的做法無法改進現實,也不能讓孩子的球技提高,爸爸應該先與孩子共情,然後,再幫助孩子查詢失敗的原因,再陪孩子練習,提高孩子的技能,增加贏的實力,這樣才能幫孩子進步。
3、引導孩子重視過程,不必事事一定要贏。不管是打球還是玩遊戲,是為了享受過程,所以要重視過程,對結果不用太在意,不必事事都要贏。
當孩子“輸不起”時,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正確的引導,不僅能讓孩子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抗挫能力,也會使親子關係更為融洽。
回覆列表
“怎麼老是輸啊,我不要跟xx分在一隊”……“跟我一隊,單腳著地玩推拉遊戲,永遠不會輸”……“媽媽,我們來玩捉迷藏吧,哈哈哈,媽媽我在這裡呀”……“我媽不讓我跟學習差的孩子一起玩”……
玩遊戲是孩子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孩子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種方式。
孩子輸了不開心,可能是缺乏信心,一輸遊戲,挫敗感就會佔據孩子的心。
作為家長,我們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制定遊戲規則還有規劃遊戲的輸贏。信心不足的孩子可以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贏了大人而變得自信。
有點自負的孩子,可以讓他輸的多點,這樣他會知道自己的不足。
玩遊戲主要是為了開心,學習之類的都次要。多和孩子玩遊戲,親子感情會越來越好,孩子會更好地成長,也會和家長有更多的溝通交流,安全感也會更多。
玩遊戲也是一門學問,可以看看《遊戲力》這本書。
多跟孩子玩遊戲,甚至可以透過遊戲來教育孩子,你有多用心,孩子就會成長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