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金國21
-
2 # 趙寒翔
單就中國古代畫中人物好像個個活的悠哉悠哉的。其實這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宣揚的那種超然,遠離塵世喧鬧、避世的心態有關!中國古代那些文化士大夫推崇清靜,遠離塵世,超脫,出世的生活,很多高士們不願意入朝為官,不願意同流合汙,就紛紛選擇歸隱山林,笑傲江湖。他們這些人的心態絕對是非常樂觀,看破紅塵,追求一種自己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那麼他們的心態絕對是明朗超脫,所以個個都不會愁眉苦臉了。
當然啦,這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現實中如果你放棄名利,放棄錢財,放棄家庭,你一個人跑到大深山裡過這樣的生活,估計過不了幾天不被狼吃了,就是活活給餓死了。
-
3 # 潤玉程收藏推薦
古代人物繪畫,包括山水人物,是文人畫的意境,在於筆墨情趣,表現超然的人物的精神狀態,是文人寄情山水之間,懷忘故園山川的情感訴求。在古代很多畫家的繪畫裡,畫的人物除了特定的人物以外,畫家在繪畫中透過人物表現自己的精神風貌。那種超然脫俗,悠閒自得,以達到較高的藝術造詣。
繪畫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經歷過許多演變 ,從人物畫早期,吳道子、 顧愷之 、趙孟頫、都是非常傑出的人物繪畫代表。
在古代,底層進入上流社會,除科舉之外,沒有其他途徑,進入科舉,入仕做官,魚跳龍門,成了古人再也正確不過的人生追求。
然而也有一些性情恬淡的人們,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一生愛好讀書,寄情山水,在江河湖海間延伸個人夢想,成就生命精彩。這樣的人不多,但也並不少,或能給人“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感佩。古代文人的灑脫,以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比較著名,過起了隱居生活,直至終老,堪稱古代第一閒人。
-
4 # 文利wenli
古代人物畫的題材以佛道,高士,仕女,為主。表現的是一種超然的生活狀態,雖有融入生活場景,但還是超越於生活,表現的一種美好向往,具有浪漫情懷,以表現自在、灑脫、吉祥、令人嚮往的場景為主。是高於生活的提煉。是書畫家心中的嚮往。。以換境思維,使人進入書畫家忘我的畫境為目的。
-
5 # 半夏雨荷雲墨軒
首先,古時生活屬於慢節奏,就像此時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甚或農村,叢林的對比。那時的文明建設程度不如現在,順水依山,耕牛農家,炊煙荷塘麻花鴨,漁舟車馬,鬧市酒旗叫賣浮華。
其次,寧靜安詳何嘗不是我們任何時代的追求,生活在大城市林立間的我們何嘗不想親近自然,去海邊,草原,雪山,農家小院賞花釣魚採茶。
再次,依畫而言,何種內容和畫面是你的選擇,浮華熱鬧?乾淨純美一山一水一橋一塔?這基於情感基於美感。美就應該寧靜,就該單純,質樸,才更長久。
運用到生活中,對服飾的搭配超過三種色調零亂如麻,對裝修裝飾,娛樂之處可以炫彩耀眼,那不是久居之地,如果把自己的家弄成那樣估計沒有多少人喜歡,那些刺激感強的東西長時間消耗你的能量。
最後,什麼時候做畫,開心的時候,傷心的時候,平靜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畫者,你會畫什麼?人物,花草,山水,建築,還是戰爭?喧鬧?琳琅滿目?顯而易見,我們喜歡某一處美好寧靜深思安詳,動了心絃之人事物。除非狂躁不安可能有奇畫異作,那時候更想拿的不是筆應該是酒杯或長劍,仰天對月呼歌恨長沙。
思忖一刻,也許你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
-
6 # 發哥144020591
古人畫中人皆悠然充滿幸福感,從我理解的角度分析,我認為當時著明畫家不論是吳道子,還是顧愷子等人,首先他們為當時統治者服務的,仕女圖,步攆圖等,或佛或道,或鬼或神都以統治者或貴族喜好和審美為基礎,故畫中人安祥富態悠然自得,為統治者富裕階層歌功頌德,為太平盛世粉飾太平,故深受宮人及大地主階層喜歡。不過也有畫家寄託了對理想和抱負的追求,希望人人也包括窮人吃飽穿暖享受這太平盛世,但窮人是看不到畫的,畫裡也沒有窮人,更無飢寒交迫之情形。而憤世疾俗的畫家八大山人勇敢地作出反抗,他所畫鳥之動物皆白眼看人!我很是欽佩。
-
7 # 曇花一現泡沫有何意義
在農耕文明“天人合一”哲學大框架下的“休閒”,強調的只是勞動與休息的辯證關係,人的身體的一種休息行為。我們的先人又從養生保健的角度,進一步提出養心調神,以靜為主,形體保健,以動為主的觀點。對於中國古代文人來說,非常注重文學休閒、藝術休閒。無論是“獨釣寒江雪”的老翁還是遊走山川的的行者抑或高朋相聚的茶會,都折射出古人將藝術融於體閒境界。
(1)特點:與農業生產勞動緊密結合,指一種身體的休息;體現了辯證法的思想;具有養生保健的特點,動靜兼具;與文學藝術緊密相聯。
成因: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為基礎;深受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文化教育發達;並深受儒家理學思想的影響。
特別注重人生的研究。所講的心、性、情、氣、意、良知等都表示對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種認識;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人生以極大的關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遙與解脫,是矢志不渝的追求。那飄逸灑脫、高潔絕塵的風骨神韻,歷來是道家所向往人生境界;佛教則把追求淨化超升,從而達到“涅 ”境界,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把的真性、道家的飄逸、佛教的超脫融合起來。
2、重踐履。知行是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它所涵蓋的是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的統一,偏重於踐行儘性,履行實踐。孔子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之”,就是依其所知以實踐,而獲得一種樂趣。不只是把思想與觀念表達出來就達到目的,而在於言行一致、知行統一。自己所講的與自家身心的修煉必相符合。當然這裡的踐履並非人類的生產實踐,而是偏重於個人的修德重行。由此,便引出第三點。
-
8 # 休易休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特殊的環境,當時的古人絕大多數都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封建的社會制度大大的限制了人們的發展。現代人你可以隨便的倒買倒賣,你可以去經商,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古人是不可以隨意從事商業活動的,甚至晚上都不讓出門的。古人不想出去嗎?不太可能吧,他們也是有所束縛的,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你以為他們就過得很悠閒了?他們也是沒辦法,他們身上都有著沉重的賦稅。相比較而言我們現在人過得累,感覺壓力很大,是因為我們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自己活的更好點累點也無所謂。還有就是古代的文人畫客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的,所以他們在畫裡當然可以表現的很悠然自得。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喜可以噴,但是請抱著討論和切磋的態度噴。
-
9 # 藝術狂人2
古代名畫中,人物都活得悠閒自在
特別是竹林七賢,整日在竹林中過著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生活,酣暢飲酒,不問朝政,不問世事,在竹林中悠閒過著隱居的生活,尋得心靈的一方淨土
古代許多畫家,都以竹林七賢的高風亮節,自由不屈的氣節為題材創作
比如明代畫家陳洪綬,明代畫家仇英,清代冷枚,清代畫家沈宗騫,任伯年都畫過《竹林七賢圖》
在古代,由於許多文人不滿社會的黑暗,朝廷的腐敗,所以選擇了隱居避世的生活,遠離世俗的紛擾,寧願在深林老林過著清貧愜意的生活,也不願意與世俗社會同流合汙
由於古代隱居的現象很普遍,所以造就了許多經典山水畫作品
國畫中的山水,是古代文人追求心靈的平靜,心靈的棲身之所
古代畫中的人物,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不問世事,清靜無為,整日吟詩作賦,酣暢飲酒
但是,生活並不是那麼悠閒愜意的
生活卻處處都是艱辛的現狀
畫家蔣兆和的畫作,充滿現實主義,他的創作,心繫百姓疾苦,以百姓的勞苦生活為題材
他創作《流民圖》,畫家刻畫了戰爭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逃難老百姓,畫家以宏大的構圖烘托了這一歷史的悲劇
蔣兆和畫筆下的黃包車伕,撿破爛的老人,算命的盲人,深刻見證了舊中國老百姓民不聊生,人間疾苦的現狀
所以,就算古代畫中的文人,都是悠閒自得的閒情逸致的狀態,隱居深山老林,但是隱居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坎坷和艱辛的
真正的詩和遠方,確實需要大量的經濟基礎支撐
回答完畢
-
10 # 無意倜儻
繪畫本身就是文人墨客閒優之思想境界的集中體現,它以寫意的手法反映出作者的思想,遠遠優於西洋畫寫實的匠人手法的油畫。你不覺得賞中國古書法,繪畫是在與古人相見,受其教誨嗎?
回覆列表
古人生存無太多欲望,吃飽,有衣穿,有地睡大覺就可以了。而如今的人類奢侈品太多了,人類慾望過高,永遠達不到滿足,都生活在苦海中。佛教渡教徒脫離苦海,最關鍵要無慾。戒律是現代人類最應學習的佛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