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練泥:將瓷胎的原料——高嶺土、瓷石經過磨洗、除雜揉勻後,調和成用於製作瓷器的瓷泥。
2.製坯:用模具或者手工,將泥製成需要的外形,將坯胎晾到半乾的狀態,再放到拉坯機上,用刀旋削表面,保證瓷器外表的光潔。最後依照需要,使用材質不同(鐵、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紋。
3.按上釉分,瓷器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中彩”三種不同的種類。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國元代青花瓷器都屬於這一類:將顏料直接塗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進行上釉。由於顏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夠長期儲存,並不易被磨損。但由於施加釉下彩將使顏料經過約1天的高溫灼燒,會導致部分瓷器顏色變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顏色變化較多。
釉下彩的顏色不夠鮮豔。
釉上彩:將未上色的瓷胎塗釉後放入窯內燒結為素瓷,待冷卻後再進行上色,並放入相對低溫(約700℃–900℃)的窯爐中進行二次燒結。這樣的做法能夠保證釉彩的花紋和顏色豐富多彩,但長期暴曬或使用會導致表面磨損,導致顏色脫落。
釉上彩的顏色鮮豔,但是容易掉色。
釉中彩:按釉上彩方法施於器物釉面,透過1100~1260℃的高溫快燒(一般在最高溫階段不超過半小時),釉面軟體包化熔融,使顏料滲入釉內,冷卻後釉面封閉。細膩晶瑩、滋潤恍目,抗腐蝕、耐磨損,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既能保證顏色的鮮豔,又不容易掉色。
燒窯:首先把陶瓷製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製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製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汙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
彩繪: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溫度約700—800度。
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裡紅等,則稱為釉下彩,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退色。
1.練泥:將瓷胎的原料——高嶺土、瓷石經過磨洗、除雜揉勻後,調和成用於製作瓷器的瓷泥。
2.製坯:用模具或者手工,將泥製成需要的外形,將坯胎晾到半乾的狀態,再放到拉坯機上,用刀旋削表面,保證瓷器外表的光潔。最後依照需要,使用材質不同(鐵、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紋。
3.按上釉分,瓷器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中彩”三種不同的種類。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國元代青花瓷器都屬於這一類:將顏料直接塗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進行上釉。由於顏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夠長期儲存,並不易被磨損。但由於施加釉下彩將使顏料經過約1天的高溫灼燒,會導致部分瓷器顏色變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顏色變化較多。
釉下彩的顏色不夠鮮豔。
釉上彩:將未上色的瓷胎塗釉後放入窯內燒結為素瓷,待冷卻後再進行上色,並放入相對低溫(約700℃–900℃)的窯爐中進行二次燒結。這樣的做法能夠保證釉彩的花紋和顏色豐富多彩,但長期暴曬或使用會導致表面磨損,導致顏色脫落。
釉上彩的顏色鮮豔,但是容易掉色。
釉中彩:按釉上彩方法施於器物釉面,透過1100~1260℃的高溫快燒(一般在最高溫階段不超過半小時),釉面軟體包化熔融,使顏料滲入釉內,冷卻後釉面封閉。細膩晶瑩、滋潤恍目,抗腐蝕、耐磨損,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既能保證顏色的鮮豔,又不容易掉色。
燒窯:首先把陶瓷製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製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製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汙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
彩繪: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溫度約700—800度。
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裡紅等,則稱為釉下彩,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