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濁哉是個啥
-
2 # 韓真善美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非常看重的節日,很多人也會回家與家人團聚,團聚當然少不了吃啦,除了桌上豐富的菜餚外,也會吃很多小吃,當然粽子肯定少不了的,那除了粽子,我家鄉還要吃其他小吃呢。
餈粑和粽子一樣少不了的,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餈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裡用木杵搗成泥狀製作而成,餈粑可用油炸,味道也是多樣化,紅糖餈粑就是我的最愛。
鹽鴨蛋,茶葉蛋也是要吃的,蒸玉米棒子,還有艾葉煎雞蛋,老人說這樣吃,一年都不長瘡。
我家鄉大概就這些小吃吧,當然很多異地區域的也會有其他小吃。總之來說,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確實博大精深。
-
3 # 李小白侃水果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哈爾濱,每年端午節都是非常熱鬧的,人流快媲美春節了。
端午節前夕,媽媽就會早早的買粽葉,買江米,買蜜棗。臨近端午節就會包上,早早3點鐘就起來包,包完後,就拿鍋開始蒸,蒸的時候一定要多蒸一會,這樣會更粘,更好吃,我家一般都會蒸4個小時。還會煮茶葉蛋,熟雞蛋,和鵝蛋,因為孩子們要把熟雞蛋和鵝蛋畫上各種圖案,開心的去外面和其他小朋友撞蛋,看到她們玩的開心的樣子,全家人都開心的很。並且早早的就戴上五彩線,看誰家的五彩線漂亮。
大人們呢,就會本著傳統去江邊踏青,採幾個艾蒿掛在家門口,象徵著去災,吉祥。年輕人那就不用說了,他們會提前一天晚上就開始行動,幹嘛去?上江邊!
有人說,最熱衷過端午節的人,一定是哈爾濱人,上百萬人遵循著一個古老的儀式——上江邊。
這個初夏裡最撩撥情意、激起幻想、沉澱回憶的節日,哈爾濱人整夜不眠,舉城狂歡,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都是絕無僅有的。
端午節前夜,中央大街和松花江畔人山人海。
下午四點左右,老街人流就從四面八方湧來,晚上七八點鐘,中央大街已經被人流“灌滿”,地下通道更是擠得沒有下腳地。
暮色降臨,松花江兩岸華燈齊舉,輝煌炫目;
江面上客船穿梭,燈火遊動。
各個碼頭上等待買票乘船的市民,排起了長長的佇列,
沿江兩岸已是人山人海,音樂、歌聲、舞蹈構成了一幅繁華美景。
走到江邊兩案,紮下帳篷,擺好吃的,或者燒烤爐子,和朋友們一起開始喝起來,喝到高興的時候在來了篝火晚會,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那種感覺別提有多美好了。玩累了就一起迎接日出,看著太陽從地面跳出來,我們就知道端午節來了。
我愛我的家鄉,愛我家鄉的端午節!
-
4 # 愛美食的太湖珍珠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就要來臨,首先祝大家端午安康。每年端午,我們這兒就上演粽子大戰,各家粽子店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買粽子。當然,在鄉下還是自己包粽子的多。除了粽子,在端午節還喜歡吃綠豆糕和鹹鴨蛋。鹹鴨蛋一般人家在端午節這段時間,招待客人必用。白白的蛋白,黃黃的流油的蛋黃非常招人喜愛。吃飯或吃粥,作為佐菜都不錯。
再來說說綠豆糕。綠豆糕是端午期間做客的禮物,親戚朋友間走動會帶上一盒綠豆糕和水果等。一般綠豆糕現成買的多,近幾年來,流行自己做綠豆糕,口感不輸商店裡賣的。現在我來分享一下做綠豆糕的方法。
綠豆洗淨在清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放在鍋子裡裡煮熟。水量大概沒過食指一節半的位置,按電磁爐蒸煮鍵約煮45分鐘。在這期間,關火兩次燜煮。每次燜煮時間5到10分鐘,煮到豆子軟爛、有點裂開就行。
去皮這一環節有點累人。需要趁豆子熱時,搓呀搓,搓豆子,當然豆子不要很燙,不然手會受不了的。現在,許多人買豆子時就買脫皮的綠豆,方便多了。去皮後放在豆漿機或料理機中打成豆泥,取出,用紗布幫忙擠幹豆泥的水分。
小火炒豆泥,用色拉油或黃油都行。200克脫皮綠豆,色拉油或黃油60克,白糖50克,麥芽糖25克。小火將豆泥炒幹(雖然前面已用紗布擠幹豆泥水分,但為了成功率高,再用小火炒幹)加入60克黃油或色拉油,繼續翻炒,炒至油全被豆泥吸收為止,倒入白糖50克,麥芽糖25克繼續翻炒,直到可以抱成團。晾涼後平均分成30克左右的一個個劑子,搓圓放在綠豆糕專用模具裡,下壓脫模即可。夏天天熱,吃點綠豆糕清熱消暑,是一道不錯的點心。
-
5 # 推開門找美食
端午節馬上就到了,想必大家都在為端午節準備著,過端午節,大家都知道吃粽子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端午節吃粽子飲雄黃酒,喝雄黃酒有驅走病魔的說法,雄黃酒就是在白酒裡面放入微量的雄黃,喝雄黃酒可以祛溼解癢。
端午節吃油條,糖油餅,煎餅,糖糕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電錶性的節日美食。以前生活條件差,成年過節走親串門都有帶糖油餅做禮物的。
端午節吃大蒜蛋,將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塊兒煮,一家人吃。據說可以驅毒,有益健康。
各地的風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吃食。有的地方吃黃鱔,吃豆腐,吃打糕等等。一般端午節放假回家肯定會給朋友們帶一些本地的特色小吃。
-
6 # 爸爸的試吃員
我的家鄉是在河南的古都安陽屬於北方,我們這裡端午節都是吃的一種我們叫菜角的食物,形狀類似於粽子,裡邊包的是韭菜、粉條、雞蛋。圖片給大家看看,做法很簡單,
-
7 # 冰心點語7
我的家鄉有一種叫籺的小吃 。 是節後常帶的一種特色小吃。 原料: 糯米粉(500克)粘米粉(300克) 用粘米粉也可以 ,但是會很黏) 有鹹的,有甜的。 鹹的材料分別是:豬肉、馬蹄、木耳。 把材料洗淨,剁碎,分別炒幹水份,放鹽油,炒香備用。 甜的餡料是:黑豆煮好,剁碎,炒幹水份,花生炒脆,剁碎。把炒好的黑豆、花生倒在一起,加入白砂糖,攪拌均勻即可。 接著就是鍋裡燒好適量的水然後將小部分的糯米粉倒進去煮熟,把剩下的糯米粉和粘米粉攪拌均勻,把煮熟的糯米粉剷出來放到攪拌好的粉堆裡。 將 煮好的糯米粉在粉堆不斷地搓,一直搓到粉團沒有裂痕出現為止。 把大粉團製作好了之後,就是把粉團捏成一個個小圓,再弄成薄餅狀,再把之前做好的餡料放進去,收口就可以,放到鍋裡蒸熟就完成了。
回覆列表
中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除了尺粽子還有以下多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華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基本就是這些習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