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大獅

    “從來薄倖男兒輩,多負了佳人意。”民國一個短暫且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年代,也是一個無數大師倍出的年代,雖“南渡北歸”之後這些人的命運各自不同,但是卻幾乎都有一個同樣的嗜好,那就是“多情”,而後“薄情”!

    如金嶽霖、梁思成、胡適、郁達夫、魯迅、郭沫若、沈從文、吳宓、李叔同.....更有那個奇葩男子胡蘭成。那些人物,哪一個不是“薄情寡義”之輩,又哪一個不是“多情種子”。

    “誰人播下多情種,換來男兒競風流!”腐朽保守的大清朝沒了,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民國,無數的有志之士在此之前便早早到了國外,或東洋或西洋進行學習,在學習了洋人先機文化和思想的同時,也學會了外華人的開放。

    正如高曉松在自己的《曉說》中所說,那些在生活在國外的文壇大師們最喜歡的就是開舞會,因為這裡有武俠大師古龍書中最令男人喜歡的兩樣東西,那就是“美人與酒”。

    當每個人喝了酒,而後在狂歌縱歡之後,便三三兩兩抱在一起,幹什麼呢,自己想唄。在國外如此,回到中國依舊將這些新潮開放的思想帶來回來,因為他(她)們認為這才是人類最美最正常的事情。

    而那些風流的男兒們在回國後更是成了無數女性追求和仰慕的物件,他們不缺錢,因為在當時他們每個人都可以拿到驚人的高額工資,也不缺女人,因為那些有著新潮思維的女性會不由自主的來到你身邊。

    這些人很多在出國前都有過家室,甚至有幾位已經有了孩子,但是當看到自己依舊有著保守傳統觀念的妻子後,便一百個不情願,因為在他們心中,這些女人固然是善良的,但是卻不“美”,不管是從內在到穿著打扮,都不會讓自己有任何興趣,反倒會讓自己感覺很無趣,兩人更沒有共同語言,故此便狠下拋棄結髮之妻,另覓她人。

    男子如此,女子也一樣,林徽因、蕭紅、張愛玲、蘇青、陸小曼.....哪一個不也是擁有無數寵愛於一身,哪一個不是跟過幾個男子。

    “薄情”源於“多情”,“多情”源於“性、情”,我說的這個“性情”可不是指這個人的性格,這兩個字我是拆分開的,因為有“性”,所以濫“情”!

  • 2 # 華山樵叟

    謝謝邀我作答!據我粗淺看法:男人或女人本身就是血肉之軀的矛盾體。所謂“薄情”者,是被更有誘惑的另一方佔住靈魂,不得不放棄此方。厚彼薄此。而此方又不願放棄,而釀成悲劇。然而若謂民國文人多薄情,我卻不以為然。難道只有民國文人嗎?未必!現在這種現象更普遍。古來聰明而極具才學者如唐開元天寶年間的大才子元稹,詩做得那麼好,千古傳唱。被它遺棄的女人少嗎?還有那潯陽街頭彈奏那如泣如訴的琵琶女,不也是被人遺棄嗎?有才者,未必有德。德才兼備者實屬難能可貴。

  • 3 # 國家人文歷史

    自古對某些感情充沛的知識分子就有“風流才子”,這樣的稱呼帶有一定的稱讚,而非貶義。為何同樣的事情放至民國時期乃至現代社會,會有“薄情”或是“負心漢”這樣的評價呢?

    古代的婚姻觀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人們雖都贊成妻子只有一個,但對於男子有妻子以外的女人並不排斥,反而看作是一種身份和財富的象徵,是一種人格魅力的佐證。民國時期是中國的一個變革時期,社會處於從中古向近現代的轉型。不光是從政治、經濟上學習西方,社會文化方面更是崇尚西方的禮儀制度。而近代西方文化飽受啟蒙思想中人權、自由、平等的影響,認為社會婚姻關係應該是一夫一妻,且夫妻雙方都應該互相尊重、保持忠貞。

    從清末的新政開始,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人們的思想受到了西方文化的衝擊,對原有的封建舊文化開始進行反思,甚至拋棄。為了向西方學習,從清末時,就派有知識分子出國留學。民國時期,留學潮流更是熱烈。眾多文人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在這樣的情況下,出身封建舊家庭的知識分子既有對新文化的憧憬和嚮往,又帶有舊文化的印記。這也就是為什麼民國時期的文人總是家裡有個包辦婚姻的妻子,外面紅顏知己無數了。

    (上胡適一家,下魯迅與許廣平)

    在這些文人中,有處理得相對較好的,比如胡適、魯迅。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大力倡導白話文。他幼年讀私塾,成年後留學美國,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和哲學家。他的妻子江冬秀就是他母親包辦的,胡適也曾想跟其他人一樣悔婚,但最終不忍心,還是與妻子成婚。但他有好幾位紅顏知己。美國有韋蓮司為他痴痴等候,國內他與表妹曹佩聲愛的死去活來。但最終在妻子的堅持與挽回下回歸了家庭。魯迅也是如此,在日本留學時,無法拒絕家中的包辦婚姻,與大他幾歲的朱安結婚。但他與朱只是掛名夫妻,不忍這個舊式女子離婚後遭受非議或不測,於是並未離婚。朱安就一直在老家,侍奉魯迅的母親。魯迅在外與許廣平同居,把她當作妻子。胡和魯也許在現代人看來都有做的不恰當的地方,但在當時,他們至少沒有讓那些無辜的舊式女子成為他們追求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犧牲品。

    (上徐志摩和張幼儀,下郭沫若和安娜一家)

    而這些文人中也有處理得十分“絕情”的,在當時被當做風流緋聞,甚至反抗舊時代的舉動,被世人叫好,但現代人看來,確實可以說一聲“渣男”了。如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包辦新娘張幼儀,飽受徐的鄙視。張幼儀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在懷次子時,漂洋過海來找徐,還被徐扔在波士頓。一個女子在國外無依無靠,生下孩子後,等來的是丈夫的離婚協議。而徐與其他女子的緋聞更是不計其數。郭沫若的“風流”更是不相上下。且不說他的包辦妻子張瓊華被他冷落一生。他在日本的愛人佐藤富子,為他與家庭鬧翻,為他生了5個子女,郭回國後還是將她拋在腦後。郭後來還與黃慕蘭、彭漪蘭、於立忱以及其妹於立群都有過感情。特別是於立群,郭與她結成了第三段婚姻。有趣的是,郭的一生並沒有與他的妻子們解除婚姻關係。這樣混亂的婚姻感情狀況,也只有在當時那個政局動盪、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才湧現不斷的吧。

  • 4 # 追求一句中的

    問題很有趣,當我們用現代的觀念去考察舊時代的人時,的確找不到幾個完人。

    在民國以前,中國一直是多妻制。民國其實也是多妻制,不過接受新思潮的精英階層很多人都追求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前者為“多情”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後者則為“薄情”埋下了伏筆。

    在追求家族旺盛的時代,多生是符合社會道德的,因此,富貴人家的多妻是非常普遍的。我們現在看不慣的“多情”這個東西,在那個時候卻是符合社會道德的。富貴人家如此,貧苦人家也這樣,《小姨多鶴》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多妻制是社會基礎,對於新派人物來說,就很容易陷入“薄情”的大坑。比如魯迅,除非他拒絕許廣平,否則,都愛則違背了新道德標準,只愛一個就顯得喜新厭舊了。

    民國時代是華人追求個性自由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人物風流自不比說,也是流氓活躍的時代。與現在不同的是,民國是名流臊客風流,現在是全民風流。

  • 5 # 馬到成功148659402

    民國時期文人受多元文化影響,既有傳統的中國文化思想,又有歐美自由奔放的文化思想,從胡適等發起的新文化運動影響深遠,人們以反封建的旗號,追求自由,衝破幾千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戀理念,想往自由戀愛。

    從積極的方面看,解除了父母的包辦婚姻,娃娃親,童養媳,一些上外邊讀洋學堂,接受新思想的年輕人得到解放,找到自己心儀的物件,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

    而家中的童養媳,仍在家中侍奉公婆,盼來盼去卻是一紙休書,有多少從青春年少的美麗少女,變成了黃臉婆,給男人生兒育女,卻最終被拋棄。

    象詩人徐志摩,風流瀟灑,與陸小曼勾搭上後,拋棄了給她生兒育女,孝敬公婆的張幼儀。

    而那個年代出現了多少負心漢!無人知曉,但願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可以不愛,不能傷害!

  • 6 # PLH紅塵幽蘭

    民國時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剛結束幾千年的帝制開始新制新政,期間經歷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西方文化和思想不斷湧進來,文人的留學潮興起,加之文人的思想和感情世界本就異於常人,不但開放和豐富且凡事都喜歡走在時代的前列,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文人多風流吧。

    男人常愛拿身邊女人的多少來炫耀來證明自身的魅力,文人亦是如此。別以為有學問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就不淺不俗,在對待女人對待感情這方面,他們比普通男人的淺薄俗氣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自身的優越條件使得不乏投懷送抱的女人,自身的優越感也使得文人們很是飄飄然,很是享受這種“風流瀟灑”的生活。

    風流多情本身就難免薄情,若再自私無原則無道德,那結果絕對就是無情的深刻體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解僱沃頓,總經理佩林卡感謝並肯定了沃頓的出色工作。既然如此,他為何還被解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