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下里春秋

    關羽,正史中有記載的斬顏良是真事,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三國志第一人非關羽莫屬!呂布趙雲什麼的都靠邊站。

    可以算是千古第一神將了。

    武力絕倫,身手矯健,智力也是超凡卓絕。

    否則也不會在半年時間裡迅速擴大戰果,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後來雖然死在宵小之手,但是這不是他的問題。

    荊州被偷襲,他不是沒有安排防禦,只可惜糜芳和傅士仁這倆叛徒太賤了!

    公安失守,後勤補給出問題,他又帶著那麼多兵,就算是神仙也無能為力。

    北伐他的戰役都很完美,可惜老天爺嫉妒,沒辦法。

    如果說真的有問題,那隻能說是人際關係不好,太狂了。

    但是關羽真的是有資格狂,太強了!!

  • 2 # 歷史怪誕說

    所有人都在忙著內戰,只有他揚中國威!但是卻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提起三國時期誰才是“第一名將”,恐怕大家的答案會褒貶不一。

    有些人覺得是呂布或者趙雲,一個天下無雙,一個渾身是膽。

    可能還會有人覺得是關羽、許褚、張遼等人。

    不好意思!如果是評選“三國第一名將”,那麼以上幾位都無法入圍!

    呂布和趙雲的確是勇冠三軍的人物,代表三國時期的武學巔峰。

    但是對於他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猛。

    稱他們為一代猛將,這個評價毋庸置疑,畢竟他們的戰鬥力擺在這裡。

    但是他們雖猛,並沒有立下太大的功績,所以無緣問鼎“三國第一名將”的資格!

    就算是曹操和周瑜,也的確稱得上是名將,一個官渡之戰揚名,一個赤壁之戰逞兇。

    如果論謀略方面,曹操和周瑜的確能排進當世前三,這一點想必沒有人會反對他們,然而他們也沒有入圍“三國第一名將”的資格。

    曹操是帥才也是一代梟雄,所以條件限制了他,只能治理國家!

    周瑜赤壁之戰以後舊疾纏身,還沒來得及繼續延續神話,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很多人提到了夷陵的陸遜,逍遙津的張遼,然而這些人,在我看來都無法被稱之為“三國第一名將”。

    名將二字看似簡單,卻頗有含義。

    並不是說一個人有才能,有本事便能冠上這個美譽。

    而是要實打實大用戰績來說話。

    官渡一戰只是打敗了袁紹,並未拿下河北。

    赤壁一戰只是打退了曹軍,並未逐鹿中原。

    逍遙津只是打退了孫權,並未實質性的戰果,哪怕是夷陵的陸遜,也沒有拿下蜀國。

    所以他們都沒有資格。真正有資格稱之為“三國第一名將”的另有其人,他叫做毋丘儉!

    相比三國二十四名將,毋丘儉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

    論官職,他巔峰時刻僅僅混到一個鎮東將軍。

    論武藝當世二流,不是呂布趙雲等人的一合之將,輪謀略曹操周瑜等人碾壓他幾條大街,但是論戰績,論成就毋丘儉絕對是傲視整個三國。

    毋丘儉是曹操麾下的一員將領,被任命為幽州太守,替曹魏鎮守北方。

    時勢造英雄,不得不說毋丘儉趕上了好機遇。

    當時高句麗經常作亂,於是毋丘儉為了守護曹魏的威嚴,曾經兩次跨海徵東討伐高句麗。不僅大敗高句麗的軍隊,更是攻破了高句麗的首都,兩次差點讓高句麗亡國。

    第一次:毋丘儉率領數萬騎兵與高句麗展開了一場大型戰役,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整整殲滅高句麗一萬八千人。

    這一份戰績,整個三國又有幾個人相提並論,赤壁之戰雖然是以少勝多,但是周瑜是否殲滅了曹操了兩萬軍隊,恐怕沒有人敢保證。

    不僅如此,毋丘儉並未停止腳步,一路帶兵攻到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山城”,打的高句麗入地無門。

    最後毋丘儉以勝利者的姿態警告高句麗國王,以後不要打魏國的主意,方才罷兵返回幽州。

    如果高句麗如果敢說個不字,恐怕當時就已經亡國。

    第二次:不得不說,高句麗是一個屢教不改的國家,再一次挑釁魏國的尊嚴。

    於是毋丘儉再次東征,大敗高句麗東川王,斬殺敵軍三千餘人。

    之後魏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抵達北沃沮與肅慎的邊境地帶。

    最後依舊是高句麗東川王抵擋不住壓力,再一次選擇了投降,付出上萬人口,才令毋丘儉止戈休戰。

    毋丘儉兩次徵東,不僅僅是三國時期,在中國整個歷史上來說都是一次偉大的壯舉。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遠的一次征討,魏國的鐵騎所向披靡,兵鋒更是觸及到今俄羅斯的濱海地區。

    北韓半島有很多地區劃入了魏國的版圖,高句麗政權名存實亡,雖然苟延殘喘,卻再也無法興風作浪。

    之後將近半個世紀,高句麗低三下四,屢次向魏國俯首稱臣。

    以上便是毋丘儉一生最偉大壯舉,說到這裡不知道朋友們有何感想。

    當我們熟悉的三國武將在內戰中你爭我奪,他卻為了擴大中國的版圖東征西戰。

    《三國演義》遺忘了他,也遺忘了很多真正的民族英雄。

    但是歷史卻記住了他,毋丘儉的豐功偉績註定載入史冊。

    “三國第一名將”這個頭銜給予他實至名歸。

  • 3 # 刀劍如夢zh

    我選魏延

    理由一:獨守漢中多年,保蜀漢北大門,死後魏國入漢中如入無人之地

    理由二:子午谷奇謀,以身犯險,不畏刀劍,不懼生死,有勇有謀

    理由三:最終冤死,更令人惋惜

    總結:能攻善守,不畏生死,千古將才,韓信故事

  • 4 # 若水陽明

    三國第一良將,必須是常山趙子龍

    大家肯定常說什麼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這都是在曹操陣營裡,有的是偷襲,有的是捏軟柿子。在劉備陣營裡華容道放走了曹操,水淹七軍後輸掉了荊州。關羽的影響力組要在每個朝代都喜歡把關羽作為忠義的化身,希望臣民都能像關羽一樣。

    但是趙雲大部分功績都是在劉備陣營裡,從長坂坡救幼主,平定西川到漢水破曹,一直為劉備開疆擴土,不只是一員猛將,更是一員福將。

    趙雲本來是跟著白馬將軍公孫瓚,與劉備見過面,後來因理念不合,藉故回家。直到7年之後才與劉備再次見面,並追隨他輾轉荊襄。開始了他的傳奇一生。

    長坂坡單騎救主

    劉備帶領10萬軍民往江陵轉移,路上後續部隊被曹軍追上,劉備妻子和孩子在軍中丟失,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對說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裡去了,劉備並不相信。後來趙雲從萬軍之中將阿斗救了出來。劉備抱起兒子摔在地上說道“小兒差點損我一員大將”

    漢水破曹

    劉備攻漢中時,黃忠率軍偷襲,趙雲帶領數十騎去迎接,路上遇到曹軍主力。趙雲且戰且退,在寨門口一人一騎,曹軍以為有埋伏不敢前行。趙雲讓軍士放箭,曹軍驚愕,向後逃散,落入漢水者很多。劉備來視察軍營說“子龍一身是膽”

    體諒百姓疾苦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想要把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分賜給諸將。趙雲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要等到平定後再接受田舍。建議劉備把田地分給老百姓,也能穩定人心。

    趙雲是一個心懷百姓,不居功不自傲的人,一身都是膽氣,對蜀漢的建立有著卓越的貢獻。對待軍隊軍紀嚴明,體恤下屬,善待百姓。是一員福將。

  • 5 # 博古論今天

    要看一個人是不是良將,主要看三點。一是領兵治理能力。二是絕對的忠誠度。 三是為主公的貢獻程度。

    能達到這種程度的,我覺得鄧艾才是第一人選。

    鄧艾主要活躍在三國中後期,早期被司馬懿賞識才真正步入仕途,他管理的屯田屯兵措施非常重要,曹魏政權能夠在三國鼎立中有著絕對的實力,鄧艾的這些政治主張起到關鍵的作用。後期,他幫助司馬氏推翻曹魏政權,東攻東吳,西拒蜀漢,大名鼎鼎的姜維在他手上都沒有獲得一次勝利,他文武雙全,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內政治理都是一流的。

    鄧艾是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還給他取媳婦,可以說是司馬懿的得意門生,所以鄧艾對司馬家族也是非常的忠誠。

    在三國後期,鄧艾簡直所向披靡,姜維的多次北伐都被他一一擊敗,後來奇襲陰平小道,攻入成都滅掉蜀國,這直接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他這個貢獻非常巨大。只可惜後來跟鍾會不合被冤死了。

    三國猛將非常多,但是真正能稱得上良將的並不多。鄧艾所做得貢獻都是巨大的,直接影響了整個格局,這才是第一良將的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車時發出“嘎嘎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