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陳洵洵

    物質需求滿足後,人感到更迷茫的原因是精神需求沒有跟上!

    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定律,人的需求分別從生存需求,安全感需求,歸屬感需求,被尊重和被愛需求,逐步過渡到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呈金字塔狀從低到高分佈。

    當底層的需求獲得滿足,人會自動轉向下一層需求,這些需求可以劃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

    所以,樓主所說的人為什麼物質滿足了精神卻迷茫了,原因就在這裡!

    在物質滿足後,本該跨向精神層面的時候卻斷檔了,你的意識停留在物質層面,潛意識已經開始追求精神層面了,但是你可能還在慣性的作用下認為人應該享受物質是最重要的。

    其實不然,物質和幸福程度雖然聯絡緊密,但是當人的物質豐富程度達到一定水平後,和促進幸福感關係並不大。好比一個人在餓的時候認為麵包好吃,等吃飽了也就沒感覺了。

    而這個時候,精神就會出現空虛,迷茫,無意義感的狀態。

    為什麼有些明星名人富豪在有錢後卻走向墮落?為什麼有人中鉅額彩票後過不了多久又返貧?

    當物質的財富沒有足夠的精神能量來支撐的時候,人就容易走向迷茫,直到你發現生命另一種有意義的活法!

  • 2 # jackxiabo

    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靈魂沒有歸處。即沒有始終如一的信仰,信仰經常變。或許該叫做慾望,物質越來越好了,慾望也越來越大,比下是有餘了,比上還是不足,所以就迷茫了。怎麼樣才能更進一步,更好呢?力有不逮,能力有限,制約著我們的發展。

    或許應該去信基督,每個星期天都去做禮拜,尋找點無慾無求的儀式感,或許能減少點迷茫。

  • 3 # 草叢中仁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提高有助於提升生活品味,減少人的不安全感,不再像以前一樣憂慮該如何吃飽飯,該如何挑選便宜的傢俱,該如何搶到最便宜的飛機票。

    於是很多人開始注重精緻美食,吃人參燕窩,魚翅鮑魚;購買化妝品保養自己,安奈兒、雅詩蘭黛等;為了在外的美,不惜重金改變身體的結構。

    外在的享受或許能帶來心理上的享受,但是那都不會持久,短暫的愉悅之後換來的是長久的空虛。

    人們希望獲得更多的精神滿足,但是精神不像物質一樣可以用錢來買,它是一種內在的涵養,即使你再有錢,“下里巴人”也變不成“陽春白雪”。

    物質生活提高了,口袋裹實了,當什麼都不缺的時候,於是不知道幹什麼了。活著如沒有靈魂的軀體,迷茫的在人間徘徊。這就是精神匱乏的表現。

    所以導致迷茫的原因在於物質與精神不成正比。

  • 4 # 開服裝店的小姐姐

    人努力的根本是為了生活過得更好,有些人的物質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會再努力了,他也覺得沒有努力的必要了,覺得金錢對於他就沒有多大用,但這只是一小部分人,你大部分人當擁有財富的時候,他就會合理的去規劃自己的財富,讓生活過的更加有品質,生活不迷茫更重要的要有計劃,怎麼樣經營好這個家庭,怎麼樣經營好事業?怎麼樣經營好身邊的朋友圈?都需要有計劃,這樣就不會有迷茫了

  • 5 # 坤哥佳妹

    想要的太多。或者是說以前窮怕了!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現狀!

    我是岀生在一個大山家庭裡,有一個哥哥從小家裡就重男輕女思想,所以我沒讀多少書,不怕你們笑話我,我只是一個小學生!

    16歲以前我對外面的世界一點也不知道,每天只知道上山背柴,摘豬草餵豬,每天都重複著!只要地裡莊稼收成好,養的豬長得又肥又大能買個好價錢,每年家裡過年時有剩餘的錢賣來年的肥料種子再能賣上一身新衣服別提有多高興多滿足了!

    16歲後我出門了,是老家的一個親戚在成都開了一個小餐館看我勤快就把我帶出來給他打工,第一次出遠門也有點害怕,看見什麼都好奇,每個月很幸苦的,端盤子,就是那種要端很多菜要送很遠外賣的那種,每到晚上手就很痛,趟在床上眼淚就流出來了想爸媽,可想想家裡的情況想想每月有400塊工資拿,我可以寄錢回家還帳了,(因家裡修磚房欠的帳),就堅持了下來,慢慢的習慣了,也成熟,因親戚的店小我在裡面也學不倒什麼了,就對六姐提出我想到大點的酒店去,畢竟我沒讀什麼書可我想要在這座城市生存,想多掙點錢改變自己,她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很支援我,還對我說讓我好好學要是能遇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要先帶跟她看看!!!

    18歲了進入一家大型農家樂,現在我已經很適應服務員這份工作,而且很享受這份工作跟我帶來快樂,在這裡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組成的大家庭,他們教我怎麼接待客人,怎麼練普通話,怎麼在電話裡給來電訂餐客人交流,經過我的努力當上了領班,工資也漲了不少別提多高興了!後來店裡來了一個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我現在的老公,他是一名廚師,我們倆屬於一見鍾情的那種,而且都是第一次談戀愛,愛情是個好東西它會讓你更上進,因為家裡窮,我喜歡錢,我經常幫老闆算帳收錢,知道老闆他們太掙錢了,就經常在男友面前說,他多聽幾次有一次直接回我要不我們回他家那邊自己開店,我主前他主後,我當時蒙了,我還以為他說氣話的,回到宿舍睡不著滿腦子都是那句話,第一次試想我的人生,我因為家窮沒讀書要是以後我們結婚有小孩我又能給他什麼難道又是沒錢書都讀不起,不決不!第二天上班我見到他就對他說我同意,這樣我們一起辭職了!

    回到他家我們20歲正是青春的好歲月,為了我們倆共同的家,為了在城裡有家,我們放棄了以前的那種生活,開店!!開店容易守鋪子難沒請人什麼都是自己,也沒時間出去溜達溜達!時間久了也沒有朋友了,因為你要守鋪子,沒時間一起玩,生意剛開始也不怎麼好,但好在我有足夠的信心守!我相信我老公和我的能力!一年以後生意好起來了,同時也迎來了我們的大寶,日子就這樣過了兩年兒子乖巧可愛,看見他讓我們更加有動力,他一定得讀書進城讀書,不能像我們以前那樣,所以我們買房了,買完房又欠帳了,慢慢還完在我兒子讀小學之前裝修好,日子好像好過點了,有一次店裡經常來吃飯的夫妻和我們年紀差不多,他們把小孩也帶來了倆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特別乖,特別乖,我特羨慕,都開玩笑說你們送個女兒跟我吧!對是想要個女兒,晚上對老公說,可老公說算了就生一個那樣以後生活會好很多,可不干我說我控制不住想要女兒太乖了要是那天我把別人的女兒偷回來了你別怪我,老公經不住同意了說有了就要,可老天就愛開玩笑我懷不上,不知覺又過了兩年,身上有點錢了,琢磨著換個大點的店,店換了,身上還背帳了,換店不到一個月有喜事了,我懷上了,千盼萬盼終於盼來了,可身上沒錢了還有帳,生意又一般,可我們還是決定要你,十月懷胎幸苦,特別是沒錢要守店和老公一起大起肚子做事!老天公平的是女兒,生完女兒天天要回縣城家裡住,白天要到鎮上開店,就又買了車,我經常笑老公怪我了什麼都想要,哎!加油這點帳很快就會還完的!

  • 6 # 淺悅卷卷

    我們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後,再向上一級就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但是這種需求不像物質方面一樣可以看見,也知道怎樣獲得,相對於物質來說,精神需求是人人需要的,但有時顯得虛無縹緲,想抓抓不住,無從獲得,便更迷茫了。

    想想小時候,那個年代我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吧,心心念唸的新衣服擺在床頭,會在大年初一穿上,鄰居親戚走街串巷互道過年好,彷彿這一天大家都約定好拋棄之前所有的不幸與不開心,都要喜氣洋洋的,年味這個東西,沒有刻意去追求,卻輕而易舉的湧現在我們周圍。

    而現如今,物質條件大幅提升,我們可以經常買新衣服,下飯館,每一天都像是過年一樣。可是,人們心底那種期待與儀式感卻悄悄離開了,我們想盡辦法去營造氣氛卻不如人意。

    相對於物質的追求,精神獲得的難度是指數級的上升。我們在追求物質的時候知道就是獲得金錢便可以,我們可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時間、學識,來獲取貨幣,一旦掙得貨幣,便可以兌換自己需要的物質。

    這是一條簡單明瞭的道理,我們一看便知道。但是,精神上的滿足呢?有沒有類似這樣的轉化或者操作呢?答案是沒有,我們無法得知需要出賣我們的什麼去獲得一個萬能的精神轉化,就像貨幣一樣。

    我們需要愛情,需要親情,需要被需要的感覺,需要實現個人價值,可是這些有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方法與套路呢?這樣想來,精神的獲得遠比物質的難太多太多了。

    但是,我們不會在滿足了物質後駐足不前,每個人都在覬覦著更大的滿足感。在精神獲得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都是懵懂的嬰兒,渴望但是抓不到。

    每個人的物質需求大致趨同,精神世界卻個人有個人的一片天堂,所以,這條路需要每個人慢慢自己探索,畢竟是你想要的,要義無反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落地臺秤什麼牌子好?相關品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