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位元流679

    首先美國當時確實強大,不是軍力強大,而是國力強大,完全具備勝過日本的力量。這個不展開了,大家直接看二戰美國工業數字什麼的就好。日本在亞洲的高速擴張和各種勝利,是由於缺少匹敵的對手。美國參戰後日本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決定勝負的因素迅速轉為各種客觀力量的比拼。所以說,日本把美國拖入太平洋戰爭這一行為本身,就是最大的戰略錯誤,註定了它的結局。反之,如果美國保持孤立主義,沒有實際捲入太平洋的戰事,那麼今天亞洲的版圖還真不好說。

    為什麼美國加入太平洋戰場,勝負因素趨於客觀日本就註定失敗呢?請看太平洋和東亞地圖,日本是細長列島形狀,面對美國方向太平洋是它的縱深,面對中俄縱深在於庫頁,北韓,中國諸海,乃至臺灣琉球等。中國確實積弱太久國力不盛,蘇俄無暇東顧,而且此前日俄戰爭、日清戰爭都勝利了,建立了日本強大的形象,也建立了自信,因此日本一直在東亞東南亞心想事成。那麼東面和東南方向呢?一片汪洋在冷兵器時代是不可逾越的,然而美國是一個現代化到具備跨洋投送能力的對手(雖然也已經是極限了)。轟炸東京表現的力量和威嚇並不是來自於我可以轟炸你的本土,而是在雙方還相距數千公里一片汪洋的情況下我就有能力把戰火燒到你家裡,正是這樣的實力,擁有和以往其它對手的巨大差距的實力,讓日本戰慄,讓日軍中的冒險家們終於開始害怕了。

    當太平洋不再是天塹,日本東側不再具備可防守的縱深,一個狹長的群島最終是不可守的。日本最本質的戰略缺陷暴露了出來(諷刺的是,想要彌補這個缺陷也正是日本發動戰爭的主因),戰爭可以拖得多久雖然不知道,但是失敗基本是註定的。如果在美國參戰前,日本就整合了亞洲,把國家的重心遷移到東亞大陸腹地,那麼美國也是贏不了的。

    回看歷史,你不得不驚歎於日本的野心之膨脹:以亞洲一隅的群島,企圖併吞老大中華帝國,後來還想吃下印度,吃下澳洲。其實,這是自洽的邏輯,不能把自己變成中國,變成印度,變成澳洲,日本不論如何發展都時刻處於無縱深的戰略劣勢下。比如今天,以中國的強大,真要幹起來,日本軍隊再牛逼也沒辦法,導彈輕鬆全覆蓋啊,就算捱得動打你也得有那麼多皮肉挨呀,怎麼打。可見二十世紀初沉睡積弱的中國幾乎是它最後的和唯一的機會了,日本人瘋狂地抓著這個機會。

    另外一個反證就是中國本身,侵華戰爭戰場上基本上是一邊倒的狀況,然而,付出巨大犧牲的中國以大西部構成基地,在敵後進行供給線破擊,加上一定的外部物資援助,還是頂得住不亡國,這就是我們對島國的戰略縱深優勢。類似的,老蔣捲了大半個中國的財富去了灣灣,但是當大陸緩過氣來,甚至發展起來,你再皿煮還是經濟奇蹟也是不可抗衡的。

    所以說,美國加入太平洋戰場,日本就涼涼了。即使珍珠港把美國航母都轟掉了,即使中途島美國艦隊被先發現而且幹掉了,只會影響戰爭程序而不是戰爭結局。

  • 2 # 使用者72865369775

    日本三本五十六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賭徒,即然要偷襲珍珠港就要計劃後路,當時如果準備充足計劃,偷襲到手就要徹底的炸亂珍珠港一切,不留珍珠港復活希望,成功後必須順勢拿下中途島,鉗制美國本土形成威脅,也可以防禦太平洋美軍艦隊,這樣就給盟國希特勒軍隊喘息機會,戰爭情況就撲朔迷離了,所以,合作就怕豬隊友。

  • 3 # 謝金澎

    日本在亞洲戰場取得的不斷勝利,讓軍國主義頭腦不斷髮熱,不斷膨脹到以為除了蘇聯德國自己就是世界無敵。甚至於過高估計了軍國主義的威力,以為憑藉戰爭意志和精神就可以打敗機械化叢集軍隊以及美國的先進軍備。

    為什麼說日本認為除了蘇聯德國他就天下無敵?那是因為日本曾經把斯大林時期的蘇聯當做了沙俄時期或者蘇聯剛建國時期,在蒙古對蘇聯進行武力挑釁,結果被朱可夫指揮的蘇聯機械化現代軍隊在諾門罕戰役中打的遍地找牙,慘敗收場。從此知道蘇聯已經不是日本能夠惹的起的,敬畏有加,不敢忤逆。

    德國自然是不用說了,軸心國當之無愧的老大,橫掃歐洲無敵,德國的軍事能力日本是不敢不服的。

    然後日本以為,一向熱衷於做生意賺錢、孤懸於美洲大陸的美國比較好惹,是一隻塊頭肥大的溫馴綿羊,可以透過軍事冒險一舉消滅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然後美日遠隔重洋,美國就再也沒有對日一戰的能力。

    但是,武士道精神的狂躁和自信,讓日本失去了理性和客觀看待世界的能力,他沒有真正的全面評估美國的綜合國力,是日本這種只能在落後的亞洲橫行的小小島國無法比擬的。

    1940年,美國的GDP已經高達2000多億美圓(1940年的匯率),但美國軍力確實規模很小,陸軍才十萬人,排在波蘭後面,勉強排進世界第七。美國參戰後,其在經濟實力的支援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商。

    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近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這對於小小的日本來說就是不可逾越的鋼鐵洪流了。

    日本在7.7事變前經濟總量不過283億美元,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雖然一直增加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兵員數量達到了總人口的10%,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一共才生產了5000多輛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雖然生產能力亞洲第一,但與同期的美國有著天差地別。

    戰爭打的是什麼?很多人說打的是錢。這個說法沒有錯,但是我認為戰爭打的不僅僅是錢,而是綜合國力,包括國家意志、人口、幅員等等。現代戰爭打的最核心的要素是工業製造能力!

    很明顯的,美國的生產製造能力當時是日本的10倍以上,日本拿什麼去打贏美國?而且受戰爭刺激,美國的軍工製造能力還在爆發式的持續增長,日本受制於島國有限的資源,落後於美國的工業技術,國際制裁封鎖等因素,製造能力卻是每況愈下、強弩之末了。

    所以,太平洋戰爭即便日本真的偷襲珍珠港全面得手,也只能延緩一兩年戰爭時間,而美國的報復還是會如期而至。從以上實力對比可以看出,資源匱乏的小日本要打敗工業製造能力全球第一的美國巨無霸,勢比登天還難。

  • 4 # 品讀歷史人生的意義

    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日本之所以二戰戰敗就是違背這句話,擅自發動侵略戰爭,意圖統治整個亞洲,這簡直就是不可能,戰爭大的就是國家綜合國力,顯然已開始日本就註定了失敗,因為日本的綜合國力要比美國差遠了,雖然戰術運用得當,也不過是一時的勝利,最終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 5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咱們該說不說,二戰時期的小本子屬實強大,亞洲第一,世界前十,日本的聯合海軍更是世界前三。僅次於英國。日本是一個資源很匱乏的島國,況且由於日本陷入中國的戰爭泥潭,日本國內急需要戰爭資源,與此同時日本則看中了資源豐富的東南亞,但是,東南亞當時是歐美列強的殖民利益所在地,如果強勢侵佔東南亞的話,美國自然而然就會像日本宣戰,所以日本覺得不如先下手為強一舉殲滅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可是日本太小瞧美國的戰爭潛力。美軍的當時軍力並不怎麼樣,但是戰爭潛力十分強大,日本沒有想到,美國能恢復的那麼快。

    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激發了美國這個龐大的戰爭巨人,美國曾在一年時間就建造了100多艘航空母艦,而日本趁什麼?日本的建造速度遠沒有美國那麼強大,日本消耗完就沒了而美國得是源源不斷,戰爭打的就是資源打的就是消耗,你東西再多再強你沒了就完了,而美國則是打完了還能恢復,無窮無盡,這就是為什麼用現在的網路語言,達則給老子炸,窮則給老子戰術穿插,非常簡單的道理。

    該說不說日本人員的軍事素質肯定是比美華人強,如果讓他們同等裝備同等環境1v1的話,肯定是日本人勝利,但是日本那老一套早就不好使了,美國大兵誰跟你玩這個呀?直接就轟炸,炸不死再炸一輪,炸不死再炸一輪……直到你服為止。所以為什麼我們都常說美帝是土豪財大氣粗一點毛病都沒有。就比如說,美軍要登一個島,什麼戰術都不用,直接就下令讓海軍對這個島轟三天,就是這麼硬氣,這就是實力。沒招啊!小本子能有這個條件?所以從戰爭開始日本就輸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6 # 吳春明真誠春光明媚

    打仗拼的是資源和技術,日本的科技是很發達的,人心也是很齊,表面上是很和諧和氣,但太殘暴了,心底就是惡想奴役別人,但資源太匱乏,小小島國周邊是海,只有魚能賣到錢吧?可礦產資源只好到外面採購,想到了發展就搶,不好搶就侵略,然後再擴大發展,可就是太貪了,當年如果打一中國,那肯定勝,然後向周邊發展。

  • 7 # 麥子520

    對於太平洋戰爭,在美日殊死搏鬥的最初時間裡,之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他們最初的打算就是如果偷襲成功一舉能殲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從而逼迫美國與其坐下來談判!日本決策層心知肚明,對於美國的綜合國力遠超自己,打持久戰自己註定是失敗的,一旦殲滅目標不能完全實現,讓美華人有喘息之機必然要遭受更大的報復!然突襲珍珠港的結果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並沒有被完全殲滅,其兩艘大型航母躲過一劫,使美國有了反擊日本的進攻橋頭堡!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的最初兩年裡雖然節節敗退,被日本人打的是丟盔棄甲,但是美華人憑藉著自己優於日本的工業實力後來便發起了絕地反擊!日本的失敗已經是註定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愛說話的女生應該怎麼鍛鍊自己才能變得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