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史學家
-
2 # 小煒哥
肇始於20世紀70、8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在英美等國發展以來,在經濟上與蘇聯差距越來越大。蘇東劇變之後,繼承蘇聯大體的俄羅斯欲破除積弊深厚的計劃經濟體制,想全盤引進西方市場經濟體制,在聽從世行、IMF等國際機構和美國主導的西方經濟專家的建議後,俄羅斯實行經濟上的“休克療法”,即將過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完全打碎,用新自由主義思想改造原有的經濟體制。其中,以私有化、市場化、股份化改革最為兇猛,造成俄羅斯在90年代初期到中期國內貧富懸殊加大,創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寡頭經濟。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為此不得不撤換幾任總理來挽救顏面。儘管說是“休克療法”,但新自由主義經濟體制無法生硬的嫁接在臃腫龐大的共產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上,造成的盧布貶值、物價飛漲、普通民眾生活出現極大困難,這無一不是拜“休克療法”所賜。葉利欽在世紀交換之際下臺,普京趁著全球能源漲價之勢才慢慢將俄羅斯從“休克療法”的“休克”中緩解過來。但休克療法造成的俄羅斯寡頭至今仍影響著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
-
3 # 雲石
1991年,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主要政治遺產,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都由俄羅斯接收。儘管如此,新生的俄羅斯的國家復興仍舉步維艱,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政治上,棄集權專制體制改用分權制衡為的西式民主制度;經濟上,採用了“休克療法”試圖來振興經濟。
不過,這個最先在玻利維亞取得顯著成效的“休克療法”,在俄羅斯卻水土不服,使得俄羅斯經濟非但沒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機,整個國家動盪不安,並直接導致了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的嚴重衰退。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要採取“休克療法”呢?
先看看什麼是“休克療法”:簡單來說,因社會公供求嚴重失衡,透過控制社會總供求,並採取嚴厲的行政和經濟手段,在短時期內強制性地大幅度壓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方式,人為的平衡社會總供求,以此遏制惡性通貨膨脹,恢復經濟秩序。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面臨崩盤,社會供給能力嚴重不足。而經濟體系存在結構性的問題,短期內,要向達到供求平衡,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只能壓制需求。從這個角度看,“休克療法”是符合俄羅斯國情的。
不過,理論上可行,具體操作卻是另外一回事。
“休克療法”本身是一種極端的經濟政策,崇尚的是大破大立,在短期內徹底解構將俄羅斯原有經濟體系,然後在此基礎上重建。這種身體極度虛弱卻灌猛藥的方式對當時的俄羅斯而言,太過激烈。雖說,有可能起死回生,但因此喪命的機率也很大。
雖然,在俄羅斯之前有玻利維亞透過此方式得以新生,不過畢竟“休克療法”的實踐基礎並不多,並不是一個成熟的經濟理論。
俄羅斯是不是應該悠著點,多方考察之後再下定論?
可是,俄羅斯太急了,把“休克療法”當成了救命稻草。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而1992年初,俄羅斯聯邦便在全國大範圍內推行休克療法。這個時間點看上去確實這個是很草率的決定,通常來說,至少先找幾個試點地區推行看是否有效,再做進一步的打算。畢竟,這是關於國家民生的重大經濟政策,急不得。
那俄羅斯為什麼會犯這種常識性的政治錯誤?
關於及時拯救俄羅斯的心理衝動我們都能理解,但促使這種冒進的行為的關鍵原因還在於俄羅斯當時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困局。
表面上看,俄羅斯繼承了超級大國蘇聯的豐厚遺產,應該家底很厚,不過,這些不過是紙上富貴罷了。事實上,蘇聯治下的俄羅斯,產業發展嚴重落後於時代。絕大數的企業瀕臨倒閉,多達1萬億盧布內債和1200億美元外債,再加上經濟結構嚴重失調,輕工業發展也極端落後,俄羅斯的日常生活物資短缺十分嚴重。
廣大民眾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沒有保證,俄羅斯政府怎麼能不急。
而蘇聯之所以走向了土崩瓦解的地步,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經濟困境,民生問題十分嚴峻。
現在,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可蘇聯時代遺留的經濟問題也在其中。就算俄羅斯聯邦採取了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但民主又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為民眾解決迫在眉睫的生存必需品。而但在俄羅斯聯邦政府的壓力可想而知。
俄羅斯聯邦政府之急還因政治變革,變得更迫切。
首先,俄羅斯人民奮力反抗蘇聯的壓制,社會劇烈動盪,最終蘇聯也被肢解,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民眾迫切需要最基本的生存所需,有好日子過。
而這也是擺在俄羅斯聯邦政府面前最重要的問題。甚至,蘇聯解體後,人民對改善物質生活的期盼更加強烈。
其次,西式民主制度下,全民選舉產生政治權力的執掌者,政客要上臺,必須要迎合民眾需求,獲得選票。如果不迅速改善民生,讓民眾對將來有盼頭,那麼政客就有被攆下臺的危險。
而蘇聯時期早已嚴重失衡的經濟結構,產業老化,國家債臺高築等歷史遺留問題太多太複雜,俄羅斯要想短期內翻身,怎一個難字了得?
不過,民眾可等不了太久,政客們就是熱鍋上的螞蟻,急需要立竿見影的方法。
於是,政府兵行險招,只能賭上一把。於是,未經足夠的時間和實踐驗證的休克療法在俄羅斯被推上了歷史舞臺。
死馬當活馬醫,是迫不得已,也是險象求生。人民主觀期望太高,而國家客觀條件又不具備,在俄羅斯的西式民主架構下,共同導致休克療法的倉促鋪開。
從陰謀論角度來看,“休克療法”,也隱含著當時俄羅斯統治集團推卸責任的政治算計。當時的俄羅斯聯邦政府,根本不具備提供足夠民生物資的能力,但作為國家治理者,又必須承擔這個義務,以緩解民眾堆積過多的怨氣。如果當時政府不及時出臺政策,民眾也會認為政府是不作為的,那時怨氣也會更重。
多種原因之下,一步到位的方式實現價格、外貿的自由化和貨幣的自由兌換,以及迅速實現私有化,甚至不惜採取無償分配公有財產的辦法。這樣一來,政府身上的壓力相當程度減小了,而將包袱扔給了市場。到最後失敗了,政府也有理由推卸責任。
如果,俄羅斯繼續在蘇聯公有制基礎上逐步調整,那政府一方面手握大量國家和社會資源,另一方面又不能提供足夠的物資,滿足民眾需求,也會使的執政勢力更迭頻繁,甚至在民族持續的抗議中,俄羅斯聯邦會有步蘇聯後塵的風險。
多方壓力之下,俄羅斯的國家統治集團,被趕鴨子上架,最後只能心存僥倖,拿國運做賭,而“休克療法”最終卻引發了俄羅斯經濟的總崩潰。
回覆列表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社會並沒有很大起色,因為蘇聯解體而帶來的巨大沖擊使得整個俄羅斯在90年代初仍然處於混亂和失序的狀態。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初斷崖式下降,僅僅相當於蘇聯1989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失業率更是高的驚人,失業人口最高的時候曾經多達1000萬人。而蘇聯時期遺留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卻沒有得到糾正,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俄羅斯開始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所謂的“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作為一種經濟手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所提出,其核心內容就是透過放開物價,緊縮貨幣和財政,實行自由貿易等手段來實現私有化。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始於1992年年初,當時的俄羅斯總理是年僅35歲的蓋達爾,在蓋達爾的主導之下,俄羅斯開始了大規模的私有化運動,而據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回憶,當時的俄羅斯政府內部充滿了美國和西方的顧問,所以與其說是葉利欽政府實行了“休克療法”,不如說是美華人在背後操縱。
俄羅斯在實行“休克療法”之初還是收到了一些比較積極的效果。因為物價的上漲,蘇聯時期出現的排長隊購物的現象不再出現。“休克療法”以一種激進的手段打破了蘇聯時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為此後普京的改革奠定了基礎。至今雖然我們國家的專家學者對於俄羅斯的“休克療法”頗有苛責,但是俄羅斯許多學者仍然稱讚“休克療法”對俄羅斯的經濟結構調整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但是在實行“休克療法”的後期,大量的國有資產被私有化,在此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寡頭,俄羅斯人民的財富被搜刮。
而俄羅斯政府之所以在90年代初願意冒風險實行“休克療法”實際上與當時西方承諾對俄羅斯的經濟援助有很大關係,不過俄羅斯最終並沒有等來西方承諾的24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1992年年底,蓋達爾政府被解散,“休克療法”實際上宣告結束,不過“休克療法”的影響卻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