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丹青工坊
-
2 # 蘭影竹風
沒有誰優誰劣,只是少數人的看法。如《聲律啟蒙》“一東”中“晚照對晴空”,《笠翁對韻》“一東”中是“大陸對長空”;《聲律啟蒙》“三江”中“巨海對長江”,《笠翁對韻》“三江”中“大海對長江”,你能說熟伏熟劣!最好兩本書都能熟誦為好,可以互補不同內容!此兩本書都是學習明朝的司守謙的《訓蒙駢句》而作,訓蒙駢句根據《平水韻》而作!
三本書大部分皆同而又豐富不同,熟誦後都能基本掌握平水韻部。
兩本書多數內容是重複的,以韻為篇章目,如一東,二冬都是以ong韻為主,對句押ong韻。兩本書主要訓練的都平仄相對,和對仗(文意相對)及押韻。
平仄就是將漢字四聲調劃為兩派,現代漢語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古代也分四聲,為平、上、去、入四聲,平聲為平,上、去、入三聲為仄。簡單理解,平聲就是平調,上聲為升調,去聲為降調,入聲為短聲調。平仄相對就是詩中聯句的上下句平仄相反。
那麼何為押韻,押韻即詩中聯句特定位置韻同。古體詩可以韻同聲同或為同一個字,格律詩要求韻同聲不同,格律詩的聯對和對聯中,要求收尾押平聲韻,韻部正好在這兩本書裡找。
這裡附上格律詩知識:
近體詩的句子是以兩句為一個單位的,每兩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類推)稱為一聯,同一聯的上下句稱為對句,上聯的下句和下聯的上句稱為鄰句。
近體詩的構成規則就是:對句相對,鄰句相粘。
對句相對,是指一聯中的上下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反。
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聯,其它各聯的上句不能押韻,必須以仄聲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韻,必須以平聲收尾。
再來看看鄰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來是相同,但是由於是用以仄聲結尾的奇數句來粘以平聲結尾的偶數句,就只能做到頭粘尾不粘。
例如,上一聯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聯的上句要跟上一聯的下句相粘,也必須以平聲開頭,但又必須以仄聲收尾,就把原本的
“平平仄仄平”
變一下,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為什麼鄰句必須相粘呢?原因很簡單,是為了變化句型,不單調。如果對句相對,鄰句也相對,會成為如下句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聯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謂齊梁體律詩,就是隻講相對,不知相粘,從頭到尾,就只是兩種句型不斷地重複。唐以後,既講對句相對,又講鄰句相粘,在一首絕句裡面就不會有重複的句型了,形成了如下句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根據粘對規則,我們就可以推匯出五言絕句的四種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二、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三、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四、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言律詩跟這相似,只不過根據粘對的原則再加上四句而已。根據粘對規律,還可以十句、十二句……無限地加上去,而成為排律。
-
3 # 小明哥vlog
《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對比兩本書,會發現《笠翁對韻》裡面關於文人、文學、歷史等的典故比較多,對於我學中文的來說,哪一句話裡面藏了什麼典故,基本上是一眼看出。小朋友是肯定不懂的,但是我也只是帶著他和我一起讀,他的年齡還沒有達到我跟他解釋他能聽懂的程度,所以第一輪是沒有解釋的。馬上開始的第二輪,計劃加入一些典故的解釋。
2、關於聲律的部分
從中文語音修辭學的專業角度去說,在同一個韻部當中,笠翁對韻所選用的字,韻母的開口度要更大一些,而韻母的開口度越大,發音就越響亮,就更有氣勢。
-
4 # 梧桐樹邊羽
為什麼有人說《聲律啟蒙》要優於《笠翁對韻》呢?
這兩本書內容實際上差不多的,都是按照韻部,訓練初學平水韻者的平仄對仗技巧。
要說區別呢,就是兩本書的作者,《聲律啟蒙》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進士車萬育。而從書名也可以看出來,車萬育編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小孩子啟蒙聲韻和對仗知識,所以也就有針對性的降低了理解難度,並且朗朗上口,意思也不復雜,讓小朋友們開開心心地接受了音律對仗知識的普及。
也就是說,《聲律啟蒙》更像我們今天專業的幼教讀物。它分為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能讓讀者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而《笠翁對韻》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戲曲家李漁。他是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兩書的內容差不多,但是我們從書名也可以看出,李漁用自己的號“笠翁”來命名,說明這本書雖然簡單、適合小朋友讀,但並不僅僅是幼教讀物。《笠翁對韻》中裡面關於文人、文學、歷史等的典故比較多,小朋友要理解就有了一定難度,需要有人指點或者解釋才能通曉。
當然,這對有文言文基礎的成年人來說並不算什麼難度。
總的來說,《聲律啟蒙》更適合當時的孩子啟蒙平水韻知識,而《笠翁對韻》相對來說更成人化一點。
為什麼現在有人覺得《聲律啟蒙》更好呢?那是因為我們今天對平水韻、平仄、對仗知識連古時候的小孩子都不如了,要從頭學起,當然是更簡單清晰的《聲律啟蒙》好了。
《聲律啟蒙》作為幼教專著,作者是個進士,感覺就像今天的博士生寫了個繪本,雖然簡單,但是音韻精準,確實是我們學習平水韻和構建古詩詞基礎意識的啟蒙好選擇。
回覆列表
《笠翁對韻》勝出一籌
理由如下
1、《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對比兩本書,會發現《笠翁對韻》裡面關於文人、文學、歷史等的典故比較多,對於我學中文的來說,哪一句話裡面藏了什麼典故,基本上是一眼看出。小朋友是肯定不懂的,但是我也只是帶著他和我一起讀,他的年齡還沒有達到我跟他解釋他能聽懂的程度,所以第一輪是沒有解釋的。馬上開始的第二輪,計劃加入一些典故的解釋。
2、關於聲律的部分
從中文語音修辭學的專業角度去說,在同一個韻部當中,笠翁對韻所選用的字,韻母的開口度要更大一些,而韻母的開口度越大,發音就越響亮,就更有氣勢。
比如,在〈一東〉裡面,《笠翁對韻》的第一句是"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聲律啟蒙的第一句是"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到:
相同點:
①地和雨,都是開口比較小的韻母;
不同點:
①天和雲,天的韻母是a,是一個大開口韻,發音更響亮;
②雲的韻母又是u,是一個閉口韻母,發音相對而言沒那麼響亮。
平仄部分是沒有什麼顯著的差別。都是: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3、關於平仄知識的小分享
現代漢語的語音分為四聲,分別是: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
古代也分為四聲,但是不那麼叫,分別是:陰平,陽平,上〈shǎng〉聲,去聲。其中陰平對應現代漢語的第一聲,陽平對應現代漢語的第二聲,上聲對應現代漢語的第三聲,去聲對應現代漢語的第四聲。
其中陰平和陽平屬於平聲字,上聲和去聲屬於仄聲字。音韻要想和諧,一般都要平仄搭配,讀起來才會有抑揚頓挫之感。(以上是我的一些專業知識,貼出來供大家參考。)
總結:
《笠翁對韻》典故豐富,音律和諧,文化底蘊深厚,小朋友從小如果能夠熟讀背誦,那是再好不過的事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