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旺昊曇

    “初唐四傑”是中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

    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說,唐開國後“復有王楊盧駱”,並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為現所知最早的材料。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則以駱為首。杜甫詩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一本作“楊王盧駱”;《舊唐書·裴行儉傳》亦以楊王盧駱為序。我個人根據 杜甫的評價:“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認為王勃成就最高。

  • 2 # 耀眼星辰1B8C

    王勃,最知名的是他的《滕王閣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最難以忘記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妙詩句。

  • 3 # 高樓之上看翻船

    “初唐四傑”指的是“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四人在詩文方面都有很優秀的作品,但個人認為王勃以其《滕王閣序》可力壓其他三位!“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名垂古代文學史!當然駱賓王《討武曌檄》“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也讓武則天驚歎不已!

  • 4 # 閒情偶記生活點滴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為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我很贊同杜甫給他們的定位。

    王勃六歲能文,九歲著《指瑕》。批評顏師古《漢書注》的錯誤。十七歲科舉及第,就在朝中做官。

    王勃雖然存詩不多,但抒懷言志、寫景抒情、羈旅鄉思、送人別友等都有佳作。我上初中時學過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五律。至今都能背出來: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全詩氣勢雄偉,意境開闊,樂觀開朗,尤其是鼓勵勸慰之情讓人動容。

    而那句“海梅存知已,天涯若比鄰”也成了千古名句。

    還有他的五絕《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小詩言旅愁鄉思,鄉思因秋景而深,秋色因鄉思而濃,情景相生,每讀此詩,那一種悲涼渾涵的意境深深地感染著我。

    還有一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更是精彩絕倫。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我特別喜歡這些句子: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宜於長沙。竄粱鴻於海曲,楊意不逢,鍾期難遇,古今懷才不遇的人太多了,嘆之又嘆。

    這樣一位奇才,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如果他能活到暮年,將會有多大的成就啊?不可估量。

  • 5 # 長安視界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篇《滕王閣序》讓無數人記住了王勃。說到王勃就不得不提及他的才華,除了這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外,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也是膾炙人口。

    在初唐那個人才濟濟的時代裡,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最出名的當屬以王勃為首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在時人眼中的天才,因其才學而聞名於世。

    文人好勝,"初唐四傑"也不例外。據《新唐書·王勃傳》記載:"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傑"。炯嘗曰: "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在楊炯眼中,自己的才華比起王勃有過之而不及,自己理應排在王勃之前。但是楊炯也清楚比起盧照鄰,自己確實有所不知。關於排名上的爭議,除了楊炯提出爭議之外,盧照鄰也曾提出疑義。盧照鄰本人曾提出"喜居王后,恥在駱前"的看法。

    那麼四人真實的排名應當是如何的呢?我們現在所熟知"王、楊、盧、駱"的排名起源自何時。如果不是因為楊炯的那句"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相信很多人對於初唐四傑的排名都不會去在意,以為這樣的排名是根據年齡大小來排列的。但是這句話的出現,恰恰證明了才華在唐朝的重要性,文人們必須依靠自身的才華才能取得對應的地位。

    最初唐初四傑的排列順序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種說法,在當時人的眼中,初唐四傑應當是"盧、楊、王、駱"。在《舊唐書》裡面關於四傑的記載,多以盧、楊、王、駱為順序,其中更是以大篇幅來記述楊炯的生平事蹟,而關於王勃的記載則是簡單序列其生平經歷。要知道《舊唐書》是在唐朝時期成書的,更能反映時人對四傑的態度。

    同為初唐時期的知名政治家、文學家的張說十分欣賞四傑,在評價四傑時,他也極為認同楊炯的那句"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張說曾經這樣評價過楊炯:"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後",信然。"愧在盧前",謙也。"

    當然在唐初也有支援"王、楊、盧、駱"的文學大家,河東崔氏的崔融以為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認為王勃理所應當排名四傑之首,正是因為時人對四傑的各自喜好,才有了多重版本的四傑排名。

    到了宋朝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宋代文學家更加理性化。也正是如此,我們在成書於北宋的《新唐書》看到的關於四傑的排名才會是現在所熟知的"王、楊、盧、駱"。

    事實上,時至今日關於四傑的排名又有了新的看法。那個曾經自認為第一的楊炯反倒是成了最後。現在看來,四傑之首無疑是王勃。在王勃短短的二十幾年的人生當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跟《滕王閣序》,憑藉著兩篇詩辭就足以奠定其文學地位。而且王勃也是不可多得的神童,在唐高宗時期,還未成年的王勃就寫下了《乾元殿頌》,此文一出連唐高宗都發出了"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的感慨。

    四傑其他三人當中,唯一能夠挑戰王勃榜首之位的只能是盧照鄰。盧照鄰的成名作在今天遠不如王勃的出名,比較出名的當屬其《長安古意》裡面的那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但是奠定盧照鄰文壇地位的並不是他的詩辭,而是他對唐朝文學形式的影響。

    在《詩學淵源》裡面曾這樣評價盧照鄰:(照鄰)與駱賓王、王勃、楊炯,天下稱為"四傑",而盧居首。詩有奇氣,實出陳隋之上。詠史諸作高古,幾窺魏晉之藩。七言長篇,頗似子山。七絕則為李、杜所宗者也。

    四傑排名第三的則是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詠鵝》就是出自七歲的駱賓王之手。除了《詠鵝》之外,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可惜的是因為涉及到政治鬥爭,因為那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相比起王勃、盧照鄰、駱賓王,楊炯並沒有什麼出彩的詩辭聞名於世,以致於當今學界很多人認為:楊炯既不如盧照鄰,也比不上王勃、駱賓王,只能在事實上位居第四。

  • 6 # 飛天ZY漫雪

    文壇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他們都是初唐中後期較有才華的詩文作家,四人年少就己才名遠揚,他們的內容、風格等方面對宮體詩做出了巨大的突破,為唐詩帶來了新的風貌,且他們的作品在唐代文學風氣的轉變上有過度的作用。

    初唐四傑最出名當然是王勃,王勃的《滕王閣序》想必很多人都讀過,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雖然裡面的,海記憶體知心,天涯若比鄰,化用了曹植《贈白馬王彪》裡的詩句,丈夫至四方,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句意,但讀來感覺他的語言更精煉,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工詩能文,聞一多在《唐詩雜論》中曾說,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浪漫,遭遇悲慘。據說王勃是度海落水,驚悸而死,但更多人對他的卒年有異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藥在含量一樣的情況下價格相差很大,藥效會一樣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