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聖觀

    英法的本性一點都沒有變!看看中東和北非就知道。他們的收斂只是實力不允許罷了!

    同情歸同情,但不能帶樣,如喪考妣!

    西方人痛心很正常,那是人家宗教文化信仰的象徵。表示同情和慰問也就足夠了!

    人家巴勒斯坦的表態就很到位:對事件表示遺憾!

  • 2 # 坐看雲起君

    聞名世界的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也是世界的。它記載了法國古典歷史的輝煌,也見證了歐洲文藝復興盛世的演變。這樣一座精典的人類歷史寶庫,發生重大火災,是十分令人心痛的事件。

  • 3 # 河畔青楊

    說說我個人吧,第一次刷到巴黎聖母院失火的訊息時,我先是震驚,然後是遺憾。說實話,巴黎聖母院失火也讓我想到了我們毀於大火中的圓明園,國之瑰寶毀於一旦,怎麼說都是人類的損失,都是歷史的遺憾。

    只是,圓明園與巴黎聖母院所承載的歷史又各不相同,圓明園固然有民族的恥辱在裡面,但它也時刻提醒著華人,要銘記歷史,要不忘崛起。而巴黎聖母院雖然沒有類似的恥辱經歷,但它同樣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結晶,有著它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即便毀於意外,也令人嘆息!

    就我個人的觀點吧,歷史是需要我們銘記,但也要眼界高一點看待問題。畢竟,與黑洞相比,地球、人類都是休慼與共的整體。

  • 4 # 楊木林子宋小欠

    今天還和同事探討了這個問題,既然災難已經發生,當地也只能傾盡全力盡力彌補了。失去的已經失去,還能怎麼樣呢?

    今天和同事探討的主要兩個方面

    第一:這的確是全人類的損失

    巴黎聖母院舉世聞名,應該說像巴黎聖母院、我們的北京故宮等等,這些知名的建築,尤其是還有珍貴館藏的建築,不是某一個國家的財富,而是屬於全人類的,正如同體育精神是不分國界的,即便我們是再普通不過的公司小職員,也為此而深感痛心,希望損失能減少到最少吧。

    第二:這世間哪裡有什麼永恆?

    有些東西,你以為它一直會好好的在那裡。一天天,一年內,甚至於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可是2019年的這場大火,改變了它的命運,即便最大限度地修復,也永遠不會如當初一樣了,這世界哪裡有什麼永恆呢,總要告別的,哪怕是和一棟建築,既然,慘禍已經發生,只能積極面對,別無他法。

  • 5 # 陶短房

    不論是作為一名法語專業畢業生、一名文學和歷史愛好者,或一名近代史研究者,我都無法接受和理解某些人那種幸災樂禍和歡呼雀躍的反應,無法接受“你們能燒圓明園,所以巴黎聖母院燒了活該”的邏輯。

    巴黎聖母院並非一座屬於法國統治者或殖民者、侵略者的建築,而是從1160年籌建起就作為對市民和外來參觀者全免費開放而設立的公共性場所,這裡湧現過無數法國著名的學者、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其中也包括對中法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對中國有功的許多名人,如1711年率先將中國“六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小學》和《孝經》的合訂本)翻譯成歐洲語言出版的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為康熙編纂中國地圖盡心盡力,並極力向歐洲介紹和推崇中國文化的張誠(Jean-François Gerbillon)、白晉(Joachim Bouvet)等都曾在巴黎聖母院學習、生活和工作過很長時間,相反,參與英法聯軍(不是某些人所說的“八國聯軍”,謝謝)入侵中國、燒燬圓明園的殖民者中,卻並沒有什麼人來自巴黎聖母院。僅僅因為“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圓明園也是法華人燒的”就遷怒於前者,甚至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損毀幸災樂禍,拍手稱快,是一種莫名其妙的遷怒情緒——如果照這個邏輯,《國際歌》是不是也不要唱啊,它是哪華人寫的?

    巴黎聖母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註冊的文化遺產,和中國的長城、故宮等並列一冊,將心比心,如果我們的故宮、長城遭遇什麼不測,某些美華人以“貿易戰”之類的理由在網上歡呼雀躍,咬牙切齒,你們將作何感想?

    巴黎聖母院見證了從三級會議召開到百年戰爭結束,從為聖女貞德平反到拿破崙加冕皇帝,從法國大革命到二戰中巴黎解放,近800年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是活的歷史見證,對這樣一座歷史豐碑的遭受損失,任何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都應為之惋惜。

    巴黎是雨果《巴黎聖母院》中的核心場景,是無數蜚聲世界文藝作品的經典情節發生地,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要多麼陰暗醜陋的一顆心,才會為這樣一道美麗風景的蒙塵而歡呼?

    .

    冤有頭,債有主,即便是“雲憤怒”也請找對了人。

  • 6 # 划船不靠漿abc

    聖母院燒了是讓人感覺很可惜的事情,關鍵在於法國總統提議全球募捐重建,但我們對等的看這個事情,聖母院的火很可能不是人為的,我們是否應該先去為人為破壞的敘利亞、利比亞等一批國家募捐重建呢?他們天天有傷亡,天天濃煙滾滾,滿目蒼夷。

  • 7 # 那葉茄蘿

    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巴黎聖母院的遭遇。但是我們也不應忘記我們曾經的遭遇。忘記歷史就等於對國家的背叛,就等於對革命先烈們的背叛。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過,有兩個強盜,進去一個院子大肆搶奪。雖然時間過去了很久,久的差點讓我們忘記了曾經,可是不代表所有人都會忘記。對馬克龍的號召我真不知他是怎麼有臉說出來的。這是他國家的事兒,如果他不能做主讓國會撥款憑什麼要讓其他國家的人給你捐款?呵呵!

  • 8 # 微言常理

    在惋惜巴黎聖母院被焚燬的時候,我想到了長城,阿房宮和圓明園。任何一個輝煌的建築都有它衰敗、最後變成廢虛時候。任何人都挽救不了它們衰亡。

    我們的長城,在它還沒有完全竣工,建造它的大秦帝國就在陳勝吳廣的起義聲中倒塌了。長城,就算秦朝不亡,也許也不會有竣工的一天。因為工程浩大,還沒有修完,先修的就已經破敗。秦亡以後,長城也隨之失去了它的效用。從那以後,長城就只是一個建築物的存在。而它的建造者,大秦的子民,卻因此而付出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慘而又痛苦的代價。孟姜女哭長城倒的故事,至今還在民間流傳。可以說,長城是建築在老百姓的屍骨之上,是建築在人民的痛苦之上。長城象徵著人民的苦難和不幸。

    阿房宮也在秦亡後,被項羽一把火焚燬。阿房宮建築面積之大,建築之宏偉且豪華。杜牧的《阿房宮賦》裡說,“覆壓三百里,隔離天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這簡直就是統治者們驕奢淫逸,發洩野性的場所。它的焚燬,不僅無人惋惜,而且表達了人民的意願。因為它的產生,一磚一瓦一木一土,無不凝聚著人民的痛苦、血淚,還有生命。

    圓明園的焚燬。如今說是民族的鬱忿和恥辱。不少人因此而痛恨八國聯軍。為什麼呢?為什麼沒有人為阿房宮的焚燬感到恥辱呢?其實圓明園的建造,也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它的使用者和用處與阿房宮沒有兩樣,都是滿足統治者驕奢淫逸,荒淫無恥的獸性。原因就是,阿房宮是自己人焚燬的,而圓明園是外華人焚燬的。我們可以毀掉我們所有的一切,但是別人不行。我們可以自己屠殺掉成千上萬的同胞,但是別人不行。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一戰,秦將白起,把俘虜的四十萬趙軍全部活埋。這幾千年來,多少宏偉的建築在爭奪權利的戰爭中毀於一旦,又有多少生靈塗炭?有幾個人還記得,清軍入關,陽州十日屠城。這些陣年往事,似乎都被塵封於歷史的長河,無人問津。我們能記住的,也是現在的年輕人都知道的,可能就只有南京大屠殺和火燒圓明園。中國的歷史是苦難深重的,充滿悲劇的!外園列強也好,統治階級也好,誰也沒有權利毀壞任何一切,更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我們保護歷史建築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後人記住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

    我覺得,巴黎聖母院的存在,和我們的阿房宮,圓明園的存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巴黎聖母院,首先,在人們的心裡,它是神聖的聖潔的,它是拯救人類靈魂的地方,也是送人的靈魂進入天堂的地方。雖然宗教是騙人的,但是,從現代人的角度,你不信它,也對你毫無傷害。巴黎聖母院,它作為一個古建築的存在,以及圍繞它所產生的無數的文藝作品,都讓人感到世界的美好,人生的幸福。特別是當你置身於巴黎聖母院前時候,你真正能感受到一股神聖力量向你襲來,讓你肅然起敬。別理解成我去過巴黎聖母院。我是在讀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時,在他對巴黎聖母院建築的描寫中感受到的。我也因此喜歡上了巴黎聖母院。當我知道它被燒燬的時候,我心裡非常難受!我認為,它不同於滿足私慾的任何建築,它是人類神聖、聖潔、美好的象徵。它應該得到人類的保護,它不應該毀滅。至少不應該毀於和平文明的今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化包括文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