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熱愛生活的菲比麻麻

    小的時候收到壓歲錢 媽媽總說媽媽幫你存著 線下我三十多歲了 我有時還想問我媽媽 你給我存多少壓歲錢了‍♀️

  • 2 # 秋小妹的情感匣子

    我是個女孩紙,但家裡並沒有重男輕女,而是給了我足夠的關愛和呵護。不富裕的家庭環境,所以父母希望我能夠成材,一直告誡我要“好好讀書,才能有好處路,才能做個有用的人”,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所以,從小到大,我一直很努力,雖然有時候成績不太理想,家裡人也不會過多責罵我,而更多的是鼓勵我。讀書對女性來說蠻重要的。正如高爾基所說的:學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沒錯,讀書使人進步,讀書使人明智。我見過身邊一些連高中都沒讀完的同學,他們有的自己創業,即便掙錢了也依然苦惱沒有好的學問,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侷限性。有的更是因為沒有文化沒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只能幹些體力活,真的蠻辛苦的。雖然說多讀書也不一定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但精神上是富足的。

    第二句話就是“每天別愁眉苦臉的,少嘆氣”。這句話是我老媽經常給我說的。其實我自己也沒注意到這個問題。果然是親媽,哈哈。在老一輩的人看來,經常嘆氣不太好。至於哪裡不好我也說不上來,可能有點迷信的說法了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的話,經常嘆氣的人,情緒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會比平時要低落一些。所以,即便遇到問題了,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積極向上,絕不向生活的惡魔做妥協。

    第三句話就是我爸說的“要與人為善,待人真誠”。套路太多,能不能少些套路,多點真誠。自己最好別指望別人也能同等對你,但你要做好自己,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讚賞。

  • 3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從自己出生父母就辛勤付出把自己養育成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不讓自己有半點委屈,當自己上學時父母就經常教育自己,在生活方面父母教育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靠別人,這樣就鍛鍊了自己獨立自強自立的思想意識。在吃飯時從小就教育自己不能剩飯菜,吃不了就不要盛那麼多,不要調食。在做人方面要懂得孝敬老人,經常給我講古人行孝的故事,在對待別人要懂得謙讓要講理去說服別人,但是也不能受別人的欺負。還經常講古代戲劇方面的故事,所以從小就被父母“洗腦”就是再這樣的情況下成長,後來上學時就經常教育自己“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荒廢學業,要經常練習不要死記硬背。父母的這切話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在辦事方面要會計劃,經常說“吃不窮喝不窮,不會計劃就會窮”所以這句話後來我就發表在《中國名人名言》這本書中。父母的教誨時時牢記,雖說現在父母離世但是我時刻都懷念他們,上學期間由於自己的原因沒有考到大學,為了實現父母的心願終於考上了成人專科,在父母的關懷下自己努力學習,在自己喜歡的醫學方面也取得了成績,在1997年自己發表論文獲得河南省優秀論文,在1999年發表論文獲得國際二等獎,並且和國際醫院院長法伊思博士合影,當時前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博士參加了跨世紀會議,當時國家人大吳階平同志發賀信祝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思念父母,沒有父母的教誨就沒有今天的成長,願父母流芳百世,我將永遠記住你們的教誨。這就是永遠不能忘記的……

  • 4 # 李梅6613

    我的父親是農民,他是個文盲,除了認識人民幣外,其它的字都不認識。

    我雖是個女孩,但父親卻從來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上學問題上,更是一視同仁。

    他不止一次對我說,娃,爸是個睜眼瞎,一輩子不認識字,就指望你呢。你看,咱村那麼多睜眼瞎,不識字,只有打牛後半截,你要是唸不進去,回來就跟他們一樣。還說,讀進去讀不進去,反正是給你讀,在你腦子裡裝著,我又不識字。只要你能唸進去,爸不論咋樣都咬牙供你。

    幾十年來,父親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克服困難,努力讀書。

    上初中時,正是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華人民都是低標準,瓜菜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沒有肉,沒有雞蛋,沒有油吃。

    我當時上的雖是全省的重點中學,但也吃野菜,從玉米蕊中提取小球藻。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同學都下肢浮腫。後來,有關部門向上級反映,國家給中學生每人每月供應了一斤黃豆,浮腫現象得以緩解。因為餓肚子,有些同學就因此退學。

    我當時十二、三歲,正時成長髮育時期,管不住自己的嘴。前半個月就隨意吃,結果到下半個月每天只剩下四兩糧,早晚各一碗稀飯,中午一個饃。但就在這種情況下,我既沒有回家要吃的,也沒有退學,而是堅持學業,並考上了重點高中。

    上大學時,國家規定大學生生活標準每月15.50元,我的助學金是每月13.50元,每月生活費尚差2元。父親那時年齡大了,就只給了我2元,我交生活費後,買肥皂、衛生紙等一分錢零用錢都沒有。我硬是從生活費中扣出0.90元,度過了最困難的求學階段。

    人生漫漫長路,有平坦得意,也有坎坷荊棘。艱苦的生活,使我懂得幸福來自不易,懂得珍惜。父親雖然已經逝世多年,但他撲素的言語,使我終身受益。感謝父親。

  • 5 # 田戈教育

    父母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我是深信不疑的。

    在鄉下,父母都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照顧我們。他們教育我們讀書,沒有講什麼大道理,就以自身和鄰里為例。“是想過像我們這樣的日子,還是像某某,小時候刻苦求學,現在在城裡工作,坐辦公室,不經風霜,不怕嚴寒酷暑。你自己想清楚了,就知道要怎麼做。”

    如此經常在我們耳邊吹風,促我們警醒。我們自然知道怎麼做了。其實,我自以為我不是比較聰明的人,但是個比較勤奮,能吃苦的人。這種不怕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深深地影響著的未來。讓我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促進我不斷進步。

    父母總教育我們良心為人,與人處誠實守信,能幫助人的儘量幫人。他們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改革開放之前,鄉下沒有什麼商店,一些肩挑做買賣的,往往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要喝點兒水,或吃頓飯都不容易。而要是有路過我家門的,攀得上話,都會讓他們喝杯水,遇到吃飯時分,還讓吃頓便飯。當然是分文不收的。而當時卻是缺衣少食的,糧食往往不夠吃。要是讓人吃了,自己就可能吃少了,甚至餓肚子的。對此,有的不解,但我奶奶卻常說,人出門在外,都有不便的時候,多麼需要幫助呀!我們少吃點兒,有什麼關係?何況我們還可吃其他的。

    也正因此,我們從小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潛移默化,讓我們學會的體諒,多付出。

    “但行善事,不問前程。”我們只要多做善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做事就會容易成功,前程自然一片美好!

    作為過來人,我深深感受到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帶來的益處。如此雖然會累點兒苦點兒,但更多的是付出之後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也正因此,我對父母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我是深信不疑的。

  • 6 # 沸騰之海

    我自我感覺我被父母的影響是極深的,雖然我不常在家,但是父母給我講的兩句話讓我受益匪淺,深信不疑,我慢慢講給你聽。

    一、老師如果什麼都是對的,他就不會去當老師。

    還在小學時候我跟所有的小朋友是一樣的,都是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有時候跟爸爸媽媽爭論某一件事情時候,總是拿“我老師說XXX”來進行反駁,直到有一次爭論恐龍是如何滅絕時候,我引用老師觀點證明“恐龍是因為小行星的撞擊而滅絕”,但是我爸爸反問我“那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呢”,讓我一時語塞。我爸爸當時告訴我,恐龍的滅絕至今沒有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各種猜測均有,老師如果什麼都是對的,他就不會去當老師。

    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深信不疑。更多的不是對老師有什麼偏見,而是凡事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基於特定的時間和環境給予正確的解釋,並非對任何人、任何事有盲目的認可。

    二、爬上山頂看到的風景遠比直接站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美得多。

    這句話是媽媽在初中時候告訴我的,我深信不疑,也深有體會。那時候,初中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攀比心開始作祟。這時候家庭條件的懸殊讓孩子們擁有的各種東西,吃的各種食物,享受的各種服務天地不同。我也偶有抱怨為什麼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家的父母,自己的家庭條件遠不如別人家。這時,媽媽就用“爬上山頂看到的風景遠比直接站在山頂看到的風景美得多”這句話跟我講,告訴我努力的人生是值得回味的。

    原本媽媽講的例子我忘記了,但是我在後來的大學、工作生活中對這句話更有體會,也更深信不疑。特別是很多有錢人家的孩子年紀輕輕就能開好車,而我經過5年的積攢後購買第一輛車“Sagitar”時的喜悅,我至今都猶在眼前。雖然Sagitar只是一輛簡單的代步工具,甚至不如豪車的一個輪胎價值,但是確實我合理消費、正確理財的結果,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努力的價值與喜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巡山戲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