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小云
-
2 # 梨叔說史
一、蘇克薩哈是政治投機者,死有餘辜
蘇克薩哈,本來是睿親王多爾袞的親信,深受重任。但是,他最多算是多爾袞的家臣,在朝廷中的地位並不顯著。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聞到了一股敏銳的政治氣息,順治帝對多爾袞十分不滿。多爾袞在世時,順治帝就飽受窩囊氣,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多爾袞由攝政王先後升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級別越來越高,儼然是當今的太上皇,而且實權在握。多爾袞活著的時候,順治帝拿他沒有辦法,死了之後,對他也是一籌莫展。幸好有蘇克薩哈這個政治投機分子,給了他報復的機會。蘇克薩哈揭露了多爾袞的不軌之舉,使順治帝掌握了證據,以非常惡毒的方式報復了多爾袞——掘墳鞭屍。自此後,蘇克薩哈受到了順治帝的青睞,得以青雲直上,最後成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這說明蘇克薩哈的人品不怎麼樣,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出賣自己的主子。
二、蘇克薩哈和鰲拜的矛盾比較深,犧牲掉蘇克薩哈是政治需要
蘇克薩哈作為多爾袞的親信,肯定為多爾袞出了很多主意。而兩白旗和兩黃旗的矛盾非常深重。作為兩黃旗“槍手”的鰲拜,最討厭的就是多爾袞的“狗腿子”。鰲拜對於多爾袞還是有幾分敬重的,恨歸恨。他對多爾袞手下的人,從來沒有好感,這叫恨屋及烏。蘇克薩哈又出賣了自己的主子,人品讓人非常不齒。鰲拜對他甚為痛恨。而蘇克薩哈偏偏又成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而且想除掉自己取而代之。鰲拜只能先下手為強,他作為大清王朝最厲害的戰將,作為一介武夫,懲治人的最好方式當然是肉體毀滅。康熙對鰲拜擅權也十分不滿,但是他無力收回權力,只能給鰲拜吃迷魂藥,讓他放鬆警惕。鰲拜說要死蘇克薩哈,康熙只好順坡下驢,等待時機再收拾鰲拜。
對於傅宏烈,康熙沒有殺他的必要。
一、傅宏烈是一名清官,而且是一名忠臣
他為官時,清正廉明,敢為百姓請命。百姓鬧饑荒之時,他多方周援,深受百姓愛戴。他還多次向康熙上書,要求減輕百姓的賦稅徭役。
二、傅宏烈道出了康熙的心聲,康熙不捨得殺他
雖然他狀告吳三桂謀反,而被叛處了死刑。這其實是康熙為了安撫吳三桂。但是,康熙內心裡對此很高興,在朝廷一片為吳三桂求情的臣子中,有傅宏烈敢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的臣子,康熙是不好輕易犧牲他的,只是將他軟禁了一段時間,又借大赦天下的機會,赦免了他。
-
3 # 正說清代十二朝
蘇克薩哈:葉赫納喇氏,滿洲正白旗,康熙朝初期“輔政四大臣”位列第二位的輔政大臣,康熙六年因被鰲拜以“不欲歸政”等二十四款大罪彈劾之,被處以絞刑。
傅弘烈:漢族,江西進賢人,清康熙初期著名將領。康熙七年,因彈劾吳三桂圖謀不軌,而被革職論斬,但在康熙九年被釋放,並重新任用。
蘇克薩哈和傅弘烈都是康熙皇帝在面對大敵時,不得不將其犧牲而贏得充足準備時間的政治犧牲品。唯一不同的是,蘇克薩哈真被康熙皇帝處死了,而傅弘烈在被論罪以後的第三年獲得釋放,並得到了重新任用。
那麼,既然都是面對強敵的必然政治犧牲品,蘇克薩哈和傅弘烈為何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兩人所處時期,康熙皇帝所掌握的權力不同
康熙六年,蘇克薩哈被論罪處死的時候,清朝的朝政大權掌握在鰲拜手中,已經親政的康熙皇帝受到鰲拜的壓制並沒有絕對的發言權甚至沒有挽救蘇克薩哈的能力。所以,面對權勢滔天、恃權凌主的鰲拜,為了一個蘇克薩哈,康熙皇帝還沒能力也沒把握對抗鰲拜。況且,在索尼等人的周密安排下,康熙六年的康熙皇帝已經開始醞釀和準備剷除鰲拜的行動,相對於掌握朝政大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親政,取得皇權對旗權的絕對性勝利,康熙皇帝不得不用蘇克薩哈的性命來換取行動的準備時間。
康熙七年,雖然鰲拜的權勢達到了頂點,但此時因為彈劾吳三桂被革職論罪的傅弘烈雖然被判處斬刑,但在康熙皇帝的主張下並沒有立即執行,而是等到了處理掉鰲拜以後的康熙九年。康熙九年,康熙皇帝已經成為清朝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成為獨掌朝政大權的君主,他不需要再考慮任何人的感受,所以他不需要再犧牲一個忠心的臣子做出犧牲,他也完全有能力保護這個忠心的臣子。所以,傅弘烈在擁有絕對權力的康熙皇帝保護下,保住了性命還被重新任用。
2、蘇克薩哈和傅弘烈得罪的人不同
蘇克薩哈之所以是必須得死,是因為他觸及到了鰲拜的根本利益,說到底蘇克薩哈和鰲拜一樣,都是旗權的典型代表人物。但這兩個代表人物之間有了黨爭,有了利益衝突,所以他們之間必須有一個人得死。和實力強大的鰲拜相比,勢力較弱的蘇克薩哈只能認命。所以,蘇克薩哈得罪的是手中握有實權的鰲拜,打不過、拼不過,他只能失敗並付出生命的代價。
傅弘烈是因為彈劾吳三桂圖謀不軌而獲罪,相對於蘇克薩哈和鰲拜之間的黨爭,傅弘烈彈劾的吳三桂是嚴重威脅皇權乃至清朝統治的“外人”。所以,傅弘烈對吳三桂的彈劾非但不會得罪以鰲拜為代表的滿洲貴族階層,反而會因為出於維護自身權益和清朝統治的延續而大力支援傅弘烈的行為。傅弘烈之所以會被論罪處斬,只是因為當時的清政府還沒有做好應對吳三桂起兵造反的準備,甚至還沒有確定吳三桂會不會起兵造反。為了安撫和麻痺吳三桂,為了給朝廷留出更為充足的準備時間,康熙皇帝和滿洲貴族們只能對傅弘烈處以斬刑。但康熙皇帝和鰲拜等朝臣都知道傅弘烈完全是出於對清朝的忠心才彈劾吳三桂,所以他們決定暫時收監傅弘烈,而並沒有立即處斬。
說到底,蘇克薩哈的死乃系滿洲貴族內部爭鬥的結果;傅弘烈能夠保留性命,則是清朝統治階層面對外部威脅時候的妥善處置結果。蘇克薩哈是黨爭的政治犧牲品,而傅弘烈則是忠於清朝統治的臣子代表。兩人的罪行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所以兩人得到的結果截然不同。
3、蘇克薩哈和傅弘烈的罪行比較
雖然蘇克薩哈的死是和鰲拜黨爭的結果,但蘇克薩哈確實有罪。《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傳三十六》記載:
康熙八年,鰲拜敗,詔以蘇克薩哈雖有罪,不至誅滅子孫,此皆鰲拜挾仇所致,命復官及世爵,以其幼子蘇常壽襲。這說明康熙皇帝也認為蘇克薩哈是有罪的,而且對於其“不欲歸政”的做法也是深痛惡覺。所以,蘇克薩哈的死並不冤枉。就算是鰲拜不彈劾蘇克薩哈,在除掉鰲拜以後,康熙皇帝也會追究蘇克薩哈的罪行,並對其處以極刑!
而傅弘烈對吳三桂的彈劾,不但迎合了康熙皇帝針對“三藩”下達的“削藩令”意圖,更加符合康熙皇帝對於“三藩”將來發展局勢的判斷。而且,就傅弘烈的具體做法而言,他是處於忠心、出於維護清朝統治的目的才彈劾吳三桂,說到底傅弘烈並沒有錯更沒有罪行,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幹了一件正確的事。所以,傅弘烈才能得以保住性命。
-
4 # 小白T
蘇克薩哈是輔佐康熙的四大臣之一,原本是多爾袞的手下,但為了上位舉報多爾袞造反,而讓多爾袞被鞭屍。雖然都是康熙皇帝的四大臣子,但各大旗中互相爭鬥,最終蘇克薩哈處於下風,被鰲拜要求殺掉!
蘇克薩哈和多爾袞是什麼關係
蘇克薩哈原本並沒有多麼大的權力,只是多爾袞手下的一個親信。蘇克薩哈雖然沒有多大的權力,卻十分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在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將順治皇帝作為自己的投資物件。他察覺出了順治皇帝對多爾袞的不滿,為了取得順治帝的歡心,於是多爾袞向順治帝遞交了一份檢舉信。檢舉信內容是關於多爾袞生前蓄謀造反,並且死後龍袍陪葬的事情。於是多爾袞被掘墳鞭屍,死後落得一個十分悽慘的下場。而蘇克薩哈卻因為舉報有功,取得了順治帝的歡心從而一步登天,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
蘇克薩哈多爾袞之間的關係並不複雜,複雜的是蘇克薩哈的野心。多爾袞估計在世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在他死後,他的親信會為了加官進爵而舉報自己。多爾袞死後也沒落得一個體面的下場,這一切也都是拜蘇克薩哈所賜。
不知道蘇克薩哈是否之後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總之蘇克薩哈多爾袞之間的關係並不像主僕關係,因為他們之間並不存在主僕之間那種最純粹的忠誠與信任。蘇克薩哈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不惜損人利己。
康熙為什麼要殺蘇克薩哈
作為正白旗代表的蘇克薩哈在滿臣內鬥中敗於兩黃旗代表的鰲拜,而鰲拜是那種斬草除根的人、再加上黃白旗爭久矣仇恨極深,另外康熙雖然想保持平衡。但是,蘇克薩哈式微、索尼不作為、遏必隆是鑲黃旗必然倒向鰲拜,所以蘇克薩哈難免一死。
回覆列表
當時蘇克薩哈
與鰲拜斗,康熙在恆量利害關係後殺了蘇克薩哈是因為要穩住鰲拜而不得己而為之.後者是無關緊要沒有危害大局所以放了他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