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一幽靈
-
2 # 胖福的小木屋
宇宙中每一個天體都是有著自己的“基因資料庫”的,科學家透過調取星球的基礎資料庫給他們進行分類和命名。這個“基因資料庫”的名字叫恆星光譜。什麼是恆星光譜,如何依據恆星光譜對天體分類,這樣分類又有什麼意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恆星光譜是什麼?恆星的光譜是恆星發出的輻射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光柵)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依次排列的圖案。一般指的是恆星在可見光範圍內的輻射波長排列圖案。
而光波是由原子運動過程中的電子產生的電磁輻射。各種物質的原子內部電子的運動情況不同,所以它們發射的光波也不同。
在恆星的光譜中,根據其波長由長至短的排列,恆星的電磁輻射可分為射電、紅外、可見光、紫外、X射線以及γ射線等波段,而這些波段中,可見光卻又可以再分為七色光。
不同的原子所擁有的能級,電離能以及結構不同,因而每種不同的原子均有不同特徵的光譜線。
所以科學家就可以根據每課天體的恆星光譜來識別他們的身份,進行分類。
在天文學中,星辰分類是將星辰依照光球溫度分門別類,而根據維恩定律可以用溫度來測量物體表面的溫度,但對距離遙遠的恆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恆星光譜學提供瞭解決的方法,因為每顆星星的譜線數目、分佈、強度等情況均不一樣,這些特徵包含著每顆星星星的物理性質和化學資訊。
依據恆星光譜建立的摩根-肯那光譜分類法。從1894年哈佛大學天文臺開始對恆星光譜作有系統的分類,在安妮·坎農的主持下,整個工作整整持續了40年時間,截止1934年共分析了數十萬顆恆星的光譜,共編纂成10冊的亨利·德雷伯星表及其擴充星表,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出來了現在廣泛使用的摩根-肯那光譜分類法。
此分類法原本將恆星的光譜分為O、B、A、F、G、K、M、R、S、N等10型別 ,各型之間光譜特徵是連續過渡的。每個光譜型又分為10個次型,用數字0~9表示,如B0,B1,…B9。實際上是恆星表面溫度逐漸降低的序列。O型星溫度最高,約40000K;M型星最低,約3000K。R型與K型相當;N和S型與M型相當。但目前最熱的星為O5,最暗的星為M5,即O型只有五小類,M型只有六小類,總計為91小類。
後來美國天文學家W.W.摩根和P.C.基南等又在光譜基礎上又增加了光度。光度型分為7級:I——超巨星,Ⅱ——亮巨星,Ⅲ——巨星, Ⅳ——亞巨星,Ⅴ—— 主序星(矮星),Ⅵ——亞矮星,Ⅶ——白矮星。按照摩根-肯那光譜分類法,太陽為G2V型星,表明太陽的光譜型是G2,且是一顆主序星(矮星)。
恆星光譜的意義恆星光譜也是每顆星星的獨屬DNA,裡面藏著豐富的資訊資料。科學家透過光譜分析就能得出星星的質量、燃燒速度,再用星星質量除以燃燒速度,就能得到星星的壽命,利用光譜分析,還可以知道遙遠星星的諸多資訊。只要擁有足夠靈敏的觀測裝置,就能從天體中獲得無窮無盡的資料財富。
科學家確定天體和我們的距離也是透過恆星光譜確定的,恆星發來的光透過漫長距離的星際空間,所以恆星光譜中還包含有星際氣體和塵粒的資訊。在許多亮星的高色散光譜中,發現有星際物質中的中性鈉、鉀、鐵、鈣和電離鈦、電離鈣以及其他分子的譜線。許多星際譜線是多重的,說明星光經過了好幾個具有不同速度的氣體雲。星際塵粒對星光的影響主要是散射,這種效應對藍光較強,對紅光較弱,因而較遠的星顯得較紅,這稱為星際紅化。透過對紅化的測量,可以估計塵粒的直徑。將紅化效應同恆星光譜型進行對比,可以粗略地估計恆星的距離。
科學家對宜居行星的探索也是透過光譜來確定的,因為紫外線輻射是行星大氣演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像我們地球大氣層中紫外線輻射一樣,能夠把大氣層中的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根據觀測的紫外線輻射量,科學家估算出被分解前的含水量。
根據這個道理,科學家發現了許多可能適應人類生存的宜居星球。
科學家還會透過恆星光譜進行一下的研究。
比如證認譜線和確定元素的丰度,丰度 (即為該元素在自然體中的丰度abundance of elements)是指一種化學元素在某個自然體中的重量佔這個自然體總重量的相對份額(如百分數)。
或者測量多普勒效應引起的譜線位移和變寬(見譜線的形成和致寬),由此來研究天體的運動狀態和譜線生成區。
關於恆星的許多知識,是從視向速度在光譜上產生的多普勒效應的研究中得到的。例如,密近雙星的兩子星不能從照片上加以區分,但它們的軌道運動引起光譜線位置的週期性擺動。這不但是發現雙星的一種途徑,而且提供了測定恆星質量的重要方法。視向速度的測量對認識脈動變星的本質起決定性的作用,它證明這類星的光變是由於星體的脈動而不是由於掩食引起的。
還有就是測量恆星光譜中能量隨波長的變化,包括連續譜能量分佈、譜線輪廓和等值寬度等。這些特性同恆星大氣中的溫度、壓力、運動、電磁過程以及輻射轉移過程有關,這是恆星大氣理論的主要觀測依據。
恆星大氣理論是理論天體物理學中較早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透過對恆星光譜的解釋來研究恆星大氣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化學組成。恆星大氣理論是天體物理的基礎。可以說透過恆星光譜科學家可以對天體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從而還原天體的真實面目,掌握它的大部分資料。
天體分類之後如何命名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是全球天文學家認可,能為天體命名的主要機構。為了能給予任何天體一個明確的名稱,該會建立一個命名系統,能系統化的為各種不同的天體命名與排列順序。
當天體被發現時,經天文學家及各種觀測核實後先發給天體一個類別的編號,而對彗星、小行星或者行星的衛星則另設會議透過另外的英文名字作為固有名字,以取代難記的編號。
其中星系的命名,與恆星類似,大部分的星系沒有名字,只有少數特別著名的例外。例如仙女座星系(M31)、獵犬座母子星系(M51)等等,而且大部分都只有星表上的編號。
獵戶座母子星系
在19世紀,天文學家還不甚瞭解星系本質,故早期星表(像梅西爾星雲星團表)只單純的將疏散星團、球狀星團、瀰漫星雲和星系集合在一起。仙女座星系就是M31,獵犬座母子星系則是M51。在新星雲星團表(NGC)中,已經收錄了數千個這樣的天體,此外還有IC星表等其他附加星系總表的衍生。而太陽系行星的命名,天空中能用肉眼看到的五顆行星在古代已被命名了,科學的命名法承襲了舊有的名稱: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我們自己所居住的行星稱為地球。而稍晚發現的兩顆行星,就直接採用西方的翻譯名稱。
系外行星的命名,到目前為止,國際天文聯合會還沒有共識該如何為環繞其他恆星公轉的行星命名,也還沒有創造一個命名系統為太陽系外的行星命名的計劃。目前暫行方法是以由b開始的小寫字母擴充恆星的命名。例如:HD 188753 Ab是最初被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他的軌道環繞著HD 188753A執行,而HD 188753A是三合星HD 188753中的一顆。
也就是說,科學家在國際天文聯合會制定的規則下將自己發現的天體星系根據其形狀進行命名。
天體的分類和命名都不是隨便亂定的,而是依據一定的規律和規則進行制定,這樣科學家也方便展開研究工作。
回覆列表
父母給孩子命名時,有很大的隨意性,但也希望名副其實。父母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孩子面貌特徵,家族背景,對孩的厚望等因素來給孩子命名的。名字對孩子的未來成長往往有重大影響,所從人們總是謹慎命名。天文學家發現了新的天體,往往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給這個新生兒命名。譬如,太陽早已看到,乃為眾陽之首與最,這是根據易經理論和陰陽學說來命名。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根據五行學說來命名,也結合了它們各自的面貌特徵。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根據神話故事,冥王星形體太小,被科學家輕視,便取了這個不吉利的名字,以至了它命運乖違,終於被踢出九大行星族系。黑洞之命名,是因為它象深不見底的洞穴,進去的東西永遠出不來,是根據它的性質特徵。中子星是由於它是由凝縮緻密的中子微粒匯聚而成。名字取得合適否反映了科學家的素養和綜合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