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貝羽
-
2 # 看景聽歌
對心理學沒有很好學習和研究,但這種討好性人格不足取,應對是非曲直,勇敢面對,大步向前,無需左顧右盼,做好自己,方能成就未來和希望!
-
3 # 蘇姐劇場
討好型人格是心理學薩提亞學派裡提出的4種人格型別應對模式:指責型、打岔型、超理智型以及討好型。討好型人格的特點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的付出,委屈求全,百般忍讓,沒有原則。
小A在跟人打交道也遇到這樣的困惑,她在物質上非常大方,出去吃飯她買單,有時一起去超市她非要搶著付錢,甚至有些消費卡她也大方交給別人去刷,上次小A打來電話跟我抱怨說一張2000塊錢的美容卡被她的一個朋友刷完了才告訴小A的。小A後來說這張卡是她主動塞給別人去刷的,但小A說可她也沒想到對方真的能刷完。
我問小A:既然你並不想把這張卡全部交給對方去消費,那你為何要把這張卡交付到對方手上,同時還反覆跟對方說“你隨便用吧我自己不用”,你為何如此主動?為什麼要這麼言不由衷?
小A還提到上次她跟朋友購物商家送了一隻精緻的皮箱,朋友直接跟小A說把這箱子送給她,小A說明明她當時心裡是不樂意的,但是仍然不好意思說出口,嘴上蹦出來的話是:好啊,你拿走吧反正我也不用。然後小A眼睜睜的看著朋友高興地拿走了那隻精緻的行李箱......小A苦惱自己總怕拂了對方面子不好意思實話實說。
小A也說她身邊的朋友對別人都不會這樣開口要東西,但這些朋友就是喜歡跟小A在一起,說跟小A處的來,還說小A大方。
事實證明小A的人緣很不錯,周圍朋友都說小A大方講義氣、樂善好施等,她也很享受跟朋友們打成一片。
這個現象說明討好型人格的獲益方式是透過自己的一味付出、忍讓、求全來換取更多的朋友和更廣的人緣。很難說哪一種人格型別全部是好的,或者全部是壞的。
人是複雜和矛盾的集合體,我們的人格型別也是組合狀態的,如果是單一型別會讓自己比較困擾,比如小A這種討好模式也有她積極的功能,但如果因此讓自己產生鬱悶情緒,則需要調整和豐富自己的溝通模式,既看到自己這種討好付出的背後收益和委屈是並存的,並不全然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不用完全否定自己。
讓小A能比較全面的看待每一種溝通模式,看到她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在這個基礎上去引領自己做出改變。——這正是一個討好型人格接納自己的過程。
-
4 # 墨白Jojo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一個主題:我再也不想去討好別人了!她說:“在日常和朋友相處中,我發現我不會表達自己的不滿,我不會展示自己的很憤怒的一面。”
蔣方舟在後來接觸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的時候,她覺得非常可怕,可怕之處在於兩點:
第一點是:在做什麼事之前,我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以及我做這件事情是不是在迎合他人的一種期待,我有沒有符合他人的期待。我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我沒有上過幼兒園,所以等上學之後就特別怕朋友們不理我不跟我玩。有一次大學好友讓我送她一款對於我來說很貴的香水作為生日禮物,我為了怕她不開心,咬咬牙還是買給了她,然後我連續吃了一個月的雞蛋餅。
第二點是:我發現在跟別人交往當中我經常是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所以自己已經非常不愉快,但是不會表現出來。
同樣是這個好友,因為她幫我介紹的工作,而在單位裡隨意給我起外號,不僅在我面前說還跟新同事直接介紹我的外號。我當時特別羞惱,但是我忍住了,用自黑的方式把話題插過去了。
討好型人格有幾個方面:第一,沒有清晰的自我認知;第二,沒有自我價值感,不自信;第三,過於敏感,太過在意其他人的言論;第四,渴望他人的認可。
那麼如何接納自己,遠離討好型人格呢?
第一,我們需要客觀的看待自己,適當的拒絕不是自私,是愛自己;第二,我們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們要具備渡邊淳一說的鈍感力,有些時候不敏感也是一種能力;第四、他人的認可,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內心想法。
2016年蔣方舟花了一整年時間獨居在東京、不懂當地語言、不刻意社交、享受獨處的時光,閒暇時逛逛展覽、獨自看演出、逛書店。這一年的時間不僅出了一本書籍《東京一年》也治癒了她的討好型人格。
蔣方舟說:“我一直覺得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價值,在他實現這個價值的過程中,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他有可能顯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棄了去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我覺得那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險。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因為我覺得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好的樣子。”順便說一下,我已經拉黑了大學好友,告訴每一個和我聯絡的前同事,請叫我大名,不要叫我外號,這樣令我很不舒服。我擔心他們不高興並沒有發生。他們還驚訝說原來你介意,我們之前都沒看出來,如果你早說,我們根本不會這樣叫你。最後,我想說世上不會有一方全責另一方免責的情況。
祝早日擺脫“討好型人格”這個壞朋友,安好。
-
5 # 小橫道
討好型人格如何接納自己?
我對別人的討好是,用對自己難受,以為對方會喜歡的方式對待想要討好的物件,這樣去做往往自己很難受卻也說不出口。
那麼討好型人格怎麼接納自己呢?
最好是你也找個諮詢師,好好的探討自己這種人格形成的原因,尋求解決方案。
那麼,對於討好型人格,這裡需要干預,精神分析的一個目的是讓人恢復自己失去的勇氣,你其實是想透過討好的方式脅迫別人對你要有好的看法,把「討好」換成「脅迫」,是不是自己擁有了很多力量?
你有沒有想過不討好的情況呢?我想可能是如果你不討好,別人就會生氣甚至發怒,那麼你賦予了你自己能夠毀滅別人的力量,你認為你很強大的啊哈哈!
又或者,你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內心對別人是有很多攻擊的,本來就很痛恨對方,卻不得不表面裝著和善。
接納自己,這個話題很大,就不在這裡詳說了。
-
6 # 朋朋朋日記
當你把自己標籤化了的時候,你就不是你自己了。
題目中,討好型人格如何接納自己,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標籤為討好型人格,那麼即使他接納了,也是接納了“討好型人格”,而不是接納了真正的自己。
一旦你從討好型人格偏離進入另外一個人格表現時,你依舊會陷入“如何接納自己XXXX”的糾纏。
一旦對自己標籤化,你就失去了探索自己的興趣;
而一旦不去探索自己,自己也就成為了一個僵化的概念,一個傀儡。
就像那部書裡說的,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回覆列表
自從學了心理學以後,感覺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內心自卑,價值感低,主觀體驗也不高,往往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無論自己的家人還是外面的朋友都說我是一個好人,為了做這個好人,心裡的累和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其實在你討好別人的時候,心裡也是有期待的,期待自己的付出能有所回報,如果得不到回報,心裡就會有怨氣,這種怨氣又發洩不出去,到頭來傷害的還是自己。
就因為自己太痛苦,太糾結了,所以,透過學習心理學,讓自己慢慢的去成長,去改變。
首先要覺察自己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心裡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不舒服的話,就及時的制止自己,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其次要學會拒絕。因為總想取悅他人,所以別人不管有什麼要求,是否合理,都會全盤接受,不會拒絕,也拒絕不了。
開始雖然可能有困難,可以從簡單和信任的人面前開始練習,這樣可以減少自己的心理負擔。
第三就是發展一項自己業餘愛好,把它學精學好,努力超過一般的人。去接受自己比別人優秀的這個事實,更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比如我練習瑜伽多年,只是一個學員。為了提高自己,我報了一個瑜伽教培班,從一個學員過轉變為一個瑜伽教練,在教學過程中的去體會自己的價值感。
李嘉誠說: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不錯!
所以只要不斷地學習,就會有成長。相信總有一天你會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