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現在很幸福

    這個問題我感覺沒有什麼好辦法,就像我們在公司就得中規中矩,聽上級領導的,而我們在家裡面對自己最親的家人確很放鬆的問題,在不觸及原則的情況下,小孩在家裡調皮就調皮吧,這是他感覺最放鬆最自在最喜歡的地方

  • 2 # 玩具影片大王

    孩子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很正常。孩子在幼兒園老師面前一直繃著,回到家總算可以放鬆放鬆了,這樣對孩子沒什麼不好!

  • 3 # 俏媽百科全書

    如果孩子偶爾淘氣,不聽大人的話,父母往往不以為然;如果孩子經常不聽話,管不住,父母就會深感頭疼。“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說什麼,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一律是先否定再說。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 幼兒園 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麼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誌上。統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瞭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誇獎別人等等。   看了 小學生 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麼想法?第 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 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願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線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並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麼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 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願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裡老師經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

    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種方法 (一)任性的表現 孩子太隨心所欲了,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道理根本行不通。比如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想要,否則就大哭大鬧。相信很多媽媽為此都傷透了腦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 這種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比如,父母總是在孩子哭聲的折磨下順從寶寶的心願;加上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緒不穩定,易衝動,經常以執拗發洩不滿,更助長了任性行為。有的孩子不聽話,父母感到無奈,於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 (三)轉移注意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轉移後,會很快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提示在先 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只要帶孩子去商場,提前就跟他約好:“今天上街買衣服不是買玩具,答應就帶你去。” (四)有意冷落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耍賴時,家長要不予理睬,給他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沒趣而作出讓步。事後再對孩子做簡單而認真的說明,說清不能做的原因,並用“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榜樣示範 利用孩子喜歡童話故事人物的心理,激發他克服任性的信心。如孩子不肯吃菠菜,家長可以說:“你不是喜歡鐵甲小寶嗎?他就喜歡吃菠菜。” (五)適當懲罰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寶寶故意把東西扔到地上,家長可以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後,要求他將東西揀起來。如果孩子不服從,則可採取取消購買食物或玩具的承諾,或是“單獨隔離”的懲罰方式。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十分堅決。這樣,寶寶那種“我獨佔”,“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六) 注重表揚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限孩子的不良習性,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誇獎。這樣孩子就會懂得什麼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麼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專由自己的性子來就會受到懲罰,聽話乖巧、不亂髮脾氣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 4 # 呆呆43505

    謝謝邀請,孩子挺聰明的,說明孩子可以很好的區分在那種環境下能自我管好自己,在家裡面的不聽話是不是因為大人說的沒按照去做,我們就界定孩子不聽話呢?幼兒階段在安全範圍內的,適當叛逆一點,大人不要去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哦,如果孩子無理取鬧,過分要求,那樣是有些不聽話,如果只是沒按照大人的想法跟指示去做,那不算不聽話,孩子也有獨立的思想哦。

  • 5 # 斯語嘛嘛

    從家長身上找原因,你的孩子不是調皮孩子,孩子喜歡誰,愛誰,就會聽誰的話,同樣,誰愛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和誰親

  • 6 # Miss小月肖

    老師和家長不一樣,有句話老師可以教好別人的孩子,但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老師有原則,而我們的父母可能就沒有那麼有原則了,孩子要求什麼給什麼,不給就發脾氣。幼兒園裡是集體生活,是一對多,而家裡可以一對一,甚至多對一。

  • 7 # 大橙vlog

    孩子在家依賴家人,到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很多事情都陌生。家長在家教育孩子要有原則,對孩子該管嚴的時候嚴。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處事有原則,而不是什麼都隨孩子。孩子在家表現的好,適當的給孩子表揚獎勵!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 8 # 雲彩教養筆記

    幼兒園小朋友,在學校超級聽話,家長說話一點不聽話,怎麼破?

    我覺得這主要原因還是在環境上和家長與老師不同溝通方式的區別。

    首先,在環境上。

    幼兒園是個集體環境,跟在家裡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規則意識感,在集體環境裡,從小班開始,老師就會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感,每個小朋友都要遵守每個班級的常規,比如喝水要排隊,去衛生間要排隊等候,不能欺負小朋友,活動中要聽清楚的老師的要求,不能自己瞎跑等。

    每個孩子都潛移默化地遵守這些常規,並把這些規則當作一定的標準來評判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如果那個小朋友沒有按照這麼做,他就會認為那個小朋友是不對的,就會去找老師告狀。越大的孩子,這種規則意識感越強。

    在這樣的規則環境裡,孩子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生活的節奏感,每天都很充實。

    就拿成人來說,雖然我們不喜歡上班,天天想著呆在家裡,可你有沒有發現,其實上班的日子更充實,在家無事可做,無聊打發時間更讓人痛苦。一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和塑造是很大的,有規則,更有方向感和節奏感。

    其次,在於老師與家長溝通上的區別。

    比如同樣是個摺紙,在幼兒園,孩子學不會,會反覆耐心的學,最多掉幾滴眼淚,在家卻會爆發成小火山的態勢。

    這之間,除了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會放下防備,展示最真實的一面而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面對孩子的情緒,老師比家長更能淡定,能更好地來解決問題。

    老師,出於職業習慣,面對孩子的哭鬧情緒都會迅速的去理解,揣測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並能重複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從而做到更好的溝通。

    家長很難做到這點,家長一看到孩子發脾氣,第一反應就是哄,或用別的東西轉移注意力,剪壞了,我給你買個更好的,就想讓孩子立刻安靜下來,但就是沒有真正地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所以,越哄孩子哭得越厲害,家長也火大,最後,乾脆直接揍她一頓。

    平時,跟孩子說話,我們也說了太多廢話,不管孩子在沒在聽,沒有堅定的原則。

    但在幼兒園,老師會透過調節自己的聲調變化,來強調那些話的重要性,會對著孩子的眼睛說話,孩子自然是能聽進去的。

    總之,家長說孩子不聽,除了家庭塑造的環境外,最主要的還是在於與孩子溝通的問題上除了問題,不是老師的話比家長更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初感染艾滋病的人數和現在相比增加了多少,沒人控制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