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吃烏冬的山貓

    二年級數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數學教學的“難題”,如何突破這個“難題”,切實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課題。現在主要談談我的一些體會。一、引導學生仔細審題,真正弄懂題意。不能正確理解把握題意,是錯誤的主要原因。所以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解題步驟:(1)、讀題。理解題意,明白事理。(2)、看問題。關注所求問題。(3)、選擇演算法。根據問題,運用加、減、乘、除的意義選擇演算法。(4)、列式計算,口答。(5)、有序反思解題過程。使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藉助動手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於低年級的教學,我基本能圍繞“藉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有些題目除老師演示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模擬,畫圖練習。可以利用圓磁片當做教具在黑板上讓一些學生動手操作,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學生藉助直觀演示,再結合以前所學生的知識,從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模擬解決問題的情景,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理解題意。三、 注重對數量詞、數學用語的理解,重視對數量關係分析。平時的教學中要適當培養學生多認識一些數學用語,注重對數量詞、數學用語的理解,這樣為以後的學習解決問題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如“增加”與“增加到”等易混淆的詞語不能夠準確區分,造成對題意的錯誤判讀,從而影響解題的正確率。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作適當的改編,對學生可能誤解的詞語要事先適當引導學生討論,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準確理解題目中所包含的資訊。透過加強語言文字的處理能力,減少語文知識方面的影響。因此,教學要像語文教學一樣,讓學生理解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引導學生為鋪”的思想,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數學能力,並發展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多讀書、讀好書與學習可以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