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檬綠菓親子Vlog
-
2 # 身心靈成長的領路者
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的學習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 淨化一個人的心靈,但是光憑這些就說可以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我覺得有點牽強。
首先一個有趣的靈魂是個人修養與境界一個體現。每個人都有靈魂,但是有趣的靈魂確不是每個人所能達到的,能達到的人有著極高的精神境界。這樣的人於生活當中是極少數的人,但是要想達到這個境界,透過多讀一些經典的書籍,不斷學習和感悟書中精髓,也能使自己的靈魂得到不斷的昇華。
其次,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的學習可以使我們會更加精進,如果能悟到書中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慢慢的不斷的學習踐行也能不斷提高個人修養。
最後,靈魂書面解釋可以解釋成靈性和魂魄,而一個人靈魂包括著它的前世今身,有好多是咱們用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每個人的靈魂是生生不息的。也就是道家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我覺得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可以多讀書讀好書和學習這些途徑來增加閱歷,但是如果光多讀書,讀好書和學習就可以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我覺得是不成立的。
-
3 # 熹履
多讀書,讀好書,能否可以獲得一個有趣的靈魂。暫且不做最後的定論,我們來看三個例子。
第一個:提利昂·蘭尼斯特。
他是《權利的遊戲》中塑造的重要角色,人稱小惡魔,是個侏儒,一個又醜又矮的傢伙。一出場,有些令人反胃。就連他的家人包括他的父親都把他視為怪物。
“沒有好看的皮囊,就用靈魂來填充。”
在殺戮和等級森嚴的時代,幽默機智的小惡魔一次次化解危機,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讀書,是他最重要的武器。
雪諾問他,為什麼老是拿著本書,他說,
“我的腿太短,頭卻太大,總算這腦袋對我還算合適,憑著它我很清楚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它就是我的武器。老哥有他的寶劍,勞勃國王有他的戰錘,我則有我的腦袋瓜……不過,人若要保持思路清晰銳利,就得多讀書,就像寶劍需要磨刀石一樣。”而片中另一個人物山姆是個膽小的胖子,和小惡魔多少有點相似,與他相伴的是父親的藐視和戰友的嘲弄,他一次次用他淵博的知識和英勇的膽識找回了自信。
第二個:蘇東坡。
提起蘇東坡,大家會想起他的一系列作品《赤壁賦》、《念奴嬌》、《寒食帖》……
散文上,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在詩歌上,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在詞作上,他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在書法方面,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者之一。
……
他的許多作品都流傳千古,同樣迷人的是他高高低低的生活經歷,一顆有趣、達觀的靈魂。
蘇東坡的人生歷經可謂顛沛流離,被貶數次,流放杭州,流放惠州,流放黃州……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沒有枉活。
在黃州,因為沒有那麼多的俸祿養家,於是蘇東坡開墾了一片荒地,自力更生,取名東坡。他不悲觀,藉此可以體驗簡單而平凡的生活。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勞而有獲,他覺得心中歡喜,
“某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衣食足堪自給。
對於一般的貶官來說,被流放是一個無法拾起自信的事。但蘇東坡絲毫不會受到影響,反而趁機做點想做的事情,比如與白雲黃泥嬉戲:
“朝嬉黃泥之白雲兮,暮宿雪堂之青煙。喜魚鳥之莫餘驚兮,幸樵蘇之我嫚”趁機研究平常無暇關注的美食,發明東坡肉: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此外,他還發明東坡湯,釀東坡酒……
這樣一個有趣的人,無論誰也會覺得有趣吧。
蘇東坡的父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而他的兒子蘇東坡更是在書堆裡泡大的。
蘇軾不僅讀書,而且讀書勤奮。蘇東坡晚年時曾堆對弟子王古說,每讀一部經典,都是從頭抄到尾。
蘇東坡被貶黃州時,朋友朱載去看他,他在客廳等了很久,蘇軾才出來。原來是在做功課。他所說的功課是什麼?抄《漢書》。他曾抄了幾次。朱載看到他抄的書,隨口說出一個字,蘇軾都能數百字,無一差錯。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個愛書之人。
第三個:鍾阿城。
阿城,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幾個人口中或許能對他有個大概的瞭解。
陳丹青說:“阿城是作家裡的作家,北京這裡出了很多偉大的作家,比如寫《駱駝祥子》的老舍,但若要我在兩人中選一位,我選阿城。”竇文濤說:“阿城老師的東西,我覺得我是沒有資格取捨的,不管你是喜歡故事,是追求文學美,還是想更深地理解一個作者的思想,阿城老師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這樣一位作家,不管寫什麼我都看。”……
這是大家對作家阿城的評價,作家身份以外的阿城,似乎更加耐人尋味。
王朔,大家都是瞭解的,他浸淫娛樂圈多年,當年因為《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就死》等作品,名聲大噪。
提到阿城,他的回答如下:
“阿城,我的天,這可不是一般人。史鐵生拿我和他並列,真是高抬我了。北京每幾十年就要有一個人成精,這幾十年成精的就是阿城。我極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華人都必須追星,我就追阿城。”阿城曾經寫了《棋王》,震驚文壇,之後,他又寫過一些文字,但他對文字並不痴迷。後來,他有機會到美國,覺得這裡不用拼背景和後臺,沒有人情面子的羈絆,於是就留了下來。
在美國,他刷過牆,送過外賣,做過很多事情。
有一次王朔來到美國,見到阿城,他驚呆了,發現阿城的房子裡除了書就是工具。
他幹嘛呢?
翻新汽車。
他先到汽車廢棄廠,買一些破爛老古董,用幾十或幾百塊錢買下來,帶回家。然後買一本舊型號的汽車手冊,根據內容,把汽車的零件全套買下來,回去拆卸再重新換新。
其他部分,全都是他自己摸索著改換成新的。
組裝完成後,再噴下漆,成本也就是在幾千美元,但是,一轉手,就可以買到二三十萬美元。
這些,都是阿城透過自學來完成的。
在當時的文化圈子,如果非要找出一個聊天高手,那麼,阿城絕對是最有權威的一個,堪稱“高手中的高手”。
一個圈子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坐在一起,自然都能聊上幾句。但只要阿城一開口,其他人就只有聽的份了。
什麼風土人情,什麼左道旁門,他都涉獵。聚會十多年,阿城一直講,聽的人竟然很難聽到重複的內容。
他的知識結構太龐大了,攝影、陶瓷、音樂、繪畫、建築、傢俱、女人的首飾吃喝玩樂各種技藝,阿城無所不通,無所不精,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
當然,阿城聊天不僅僅是什麼話題都能接,最關鍵的是還能聊出味道來。難怪與他接觸的人都覺得他有意思。
阿城之所以能成為飽學的“雜家”,得益於他的對任何事都好奇,肯學的習慣。他對身邊的人和事充滿了興趣和求知,向生活學習,格物致知。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的閱讀量極大。
阿城小的時候,因父親被打成右派,生活清苦,他就跑到書店裡去看書,拿到什麼看什麼。有些書沒看完,怕被店員給買了,就把它放到書架的後頭或裡側,下次接著看。
後來,知青下鄉,阿城被安排到農場弟子學校去教學,他也一直帶著書,並且每天夜裡都給他們講故事。
在與別人的聊天中他開始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這份與眾不同正是來自他的閱讀和對生活的仔細體味和觀察。
之所以舉這三個人的例子,是因為他們的人生經歷豐富,他們的靈魂也不僅是有趣,可以說是豐盈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喜好,就是閱讀。
閱讀,是獲取資訊和知識極其重要的手段,拓寬了人生的緯度。
閱讀,是一個人瞭解這個世界的途徑。
不一定每一個讀書的人都能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但一個人的精神血肉一定離不開閱讀。
所以,讓我們認真閱讀吧,好好地珍惜每一分鐘和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
-
4 # 鄰家茶聚一笑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難度啊,讀書的人都知道啊! 我想從幾個概念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什麼是有趣的靈魂? 用孔孟的觀點,就是樂生忘死,用老莊的觀點,死生同一,我想,只有想明白了死的問題,才知道回答生的問題。有趣的靈魂就是生的一種表示形式,可以謾罵嬉笑,可以狂浪不羈,可以妙筆生花,可以寵辱不驚,等等,總之,生是存在形式,活是過程內容,一路走來,生活精彩,才是有趣的靈魂。
多讀書,讀好書與學習,是實現生活精彩,擁有有趣靈魂的途徑之一,但不是唯一。多讀書是我們見識世界,繼承前輩經驗的捷徑,有了知識,長了見識,學了思辨,我們可以將複雜多變的世界看透,知道合理的方法去適應環境,甚至改造環境。讀書當然要讀好書,好書才是智慧的結晶,才是真正的捷徑,否則,我們豈不是南轅北轍。學習嘛,分兩份,一份主要是生存技能學習,人生活在世上,怎麼也要吃喝拉撒,物質是個體存在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另一份呢,主要是知識轉化的學習,讀書再多,不知道應用到實際生活,也是傻讀,苦讀,何來樂趣可言?靈魂如何滋養,生活如何有趣。
無論怎樣,讀書沒壞處,多讀書,讀好書,即使我們達不到有趣的靈魂,也不至於是可悲的靈魂。
-
5 # 終身成長踐行者
我認為這樣確實可以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多讀書,可以讓你開闊視野,從多個視角觀察這個大千世界,你的眼中便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讀好書,可以滋養我們心靈,使它永遠都不會乾涸,永遠都保持著一種靈動和活力。
學習,讓你時刻保持進取的心態,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現實中的一切。不懂的讀書學習的人,很容易讓自己的靈魂變得黑暗;而經常讀書學習的人,即使身在黑暗之中,也能讓自己的靈魂追尋光明。
回覆列表
我覺得讀書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本好書中蘊藏著大量的知識或者技能或者人生的哲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讀好書書中的文化一定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更有自信更沉靜更淡定更從容更加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