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張老師的數學課堂

    不要體罰可以適當懲罰,12歲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不當的體罰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可以適當的懲罰但是懲罰一定要與他錯的事情之間建立連線,不要新賬舊賬一起算。

  • 2 # 親子故事蓮子說

    第一,體罰的目的要搞清楚:

    不能為了罰而罰,罰讓孩子罰的心悅誠服,懲罰了之後,下次不犯,這樣的懲罰才有意義。

    所以發之前一定要跟孩子說明白,為什麼罰?

    最好是用孩子能理解的話,有感受的事兒,讓他充分理解自己的行為,做錯了未來應該怎麼做?然後再罰,才會起到效果。

    第二,體罰用什麼形式?

    體罰是個很寬泛的概念,12歲的孩子,還用打,顯然不合適。可以用體育鍛煉的懲罰方式,這樣幫助孩子增強了體能,也讓他接受了懲罰。

    注意一定要控制好量,不能讓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為原則。

    第三,除了體罰,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懲罰有很多種,除了身體的懲罰,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

    據我瞭解,有非常多的方法,比體罰更有效。

    比如,原本的獎勵取消;他最喜歡乾的事,限制一定時間…這些方式要比單純身體懲罰更有效。

    第四,懲罰方式可以讓孩子定。

    懲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記住,是為了預防以後再犯,所以孩子接受最關鍵。不妨讓孩子來定懲罰的方式。

    我們家孩子做錯了事,就讓他自己去定懲罰,他自己也會體罰自己,比如說跳繩50個。

    這就很好,懲罰的過程,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總之,體罰可以做,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方式?體罰不對孩子的身體和內心造成傷害,也是一種給孩子定規矩的方法。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為什麼要用這種?同時最關鍵的是一定記著懲罰的目的是什麼?用的手段是否達到了目的?

  • 3 # 王子書童

    不管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最好不要體罰。就比如我的孩子,在他六七歲的時候,因為調皮被我扭了他的耳朵。不知道這算不算體罰,反正是他一直到現在都記得我曾經扭過他耳朵。或許這是我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的陰影吧,我覺得挺傷母子情份的,每次想來有點慚愧!

    孩子終究是孩子,何況只是一個12歲的孩子,如果他們犯了錯,家長最好是說服教育。我所謂的說服教育,不是給孩子說一籮筐大道理,而是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後果或給親人朋友帶來的傷害。

    比如,我孩子小的時候。他跟著小區裡幾個比他大的孩子在觀景樹下玩火,被巡視小區的保安抓個正著。另外幾個孩子的家長除了打罵孩子以外,就是和保安爭辯自家孩子還小,不懂事。我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先去了解了一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因為冬天來了,有幾個老年人在小區角落的觀景樹下偷偷的薰臘肉。薰完肉以後沒及時處理剩下的火種,被小區裡幾個熊孩子看見了,便興致勃勃地玩起了火。我從保安室把孩子領回家以後,問他知道錯沒有,他很不服氣的看了我一眼,然後默不作聲。雖然看見他這個犯了錯還很倔強的樣子,我很生氣,但我還是忍著沒發火。在電腦裡面搜尋了一些關於引起火災的報道給他看。他看完一系列關於火災的報道以後,終於服輸了,走到我面前小聲地說:“媽媽,我錯了!”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會私自玩火了。

    鄰居的孩子喜歡逃學,他父親發現一次打一次。但是這個孩子還是屢教不改,老師問他為什麼喜歡逃學,他說反正就是捱打,多一次跟少一次有什麼區別?老師覺得很無語,後來把鄰居叫去學校批評了一次,鄰居才稍稍收斂。逐漸的這個孩子逃學的次數也少了許多。可見孩子犯了錯,體罰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一個12歲的孩子,體罰教育簡單而粗暴,但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說服教育,才是拯救孩子錯誤的上帝。

  • 4 # 趙紹亮

    您的問題。所說的12歲男孩兒做錯了事,該不該體罰,我認為還是以教育為主,是上策,懲罰是下下策,也是不應該的。體罰孩子,只能讓孩子表面上的服從,其心理是高度不滿的。尤其是老師和父親的體罰,孩子會記恨的,心裡總是憤憤不平的,直接影響父子,師生之間的感情。久而久之,會形成孩子的性格暴躁,叛逆,爭強鬥狠,如果長期的簡單粗暴的體罰,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人生的成長,埋下了禍根。未成年犯罪的大部分是出自家庭暴力影響下產生的。但適當的體罰,也應該由母親來實施,因為母親是一個特殊的角色。從懷孕到降生在到嬰兒六個月當中,孩子的快樂感受,是來自母親餵奶, 擦屎擦尿和洗澡等無微不至的精心照顧下體驗出來的。母親對孩子的約束力和心理控制,還有情感的依賴,是來自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和信任。由於長期母親對孩子的關愛和陪護,孩子不會恐懼,有安全感。一年一年的長大,才形成了這種特殊的母子感情。所以在孩子犯錯時,母親適當的體罰孩子是不會記恨的,這是做父親和老師無法比擬的。但從六歲以後到成年,就不該體罰了,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是自尊心和記憶力形成的最強發展階段,所以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更不應該進行體罰了。

    再談一下孩子犯錯誤該怎麼辦,首先要分析孩子。因為什麼犯錯誤?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在哪?和犯錯誤的危害。透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知錯,認錯,懊悔,到改錯,才能取到一些好的效果。

    最重要的孩子應該從幼兒抓起。要他首先知道,孩子做事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培養他從小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好的規矩。讓他形成一個平和的心態和豁達大度性格。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也要從思想覺悟,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的教育,從音樂。閱讀,故事畫報。和古聖先賢,至理名言中吸取營養。培養他良好的興趣和愛好。更要注重培養孩子吃苦耐勞,艱苦樸素,堅強勇敢的意志力。

    總之,家長和老師也要以身作則,正言正己,克服一切不良習慣,用愛心和奉獻,智慧和藝術。培養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用體罰能教育出來好孩子也是極少數的。

  • 5 #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孩子做錯事,懲罰的目的就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錯誤,體罰從某些層面是可以馬上見到效果,就是孩子下次不敢了,但同時副作用也不容忽視,畢竟體罰帶來的立竿見影只是短期效果,那麼長期帶來什麼問題呢?

    孩子改正錯誤的心態是害怕懲罰大於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於是短期內不犯完全是因為不希望被懲罰,但至於自己為什麼要改正錯誤,到底做錯了什麼不一定非常清晰。同時伴隨的負面心態就是不服氣,生氣,在失去監管或者不會被抓住懲罰的條件下,孩子還有可能因為不自覺或者處於報復心態再次犯錯。所以,懲罰帶來的是他律,而非自律的長期結果。

    作業不好好寫的孩子,出去跑幾圈操場也不見得就會馬上好好寫作業;偷同學東西的孩子,回來打個幾頓也不見得會立刻改正;欺負他人的孩子,用暴力行為體罰他就能改正的話,那麼懲罰就是靈丹妙藥了,所以體罰懲罰的方式一定要慎用。

    當然懲罰不能一概而論或者完全不能被使用,但是當我們在使用的時候要考慮一致性,做了什麼事承擔相應的後果而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還有更多的要考慮的是可以給孩子帶來什麼?可以幫助他什麼?能不能起到提醒或者讓他自律規範自我行為的目地。如果只是一味的給孩子造成害怕的結果,那麼就需要降低使用比例或者把重點放在其他的地方上。

    對於題目裡12歲的孩子已經事青春期階段了,不再是小小孩,你嚇唬兩下他就屈服於你了,懲罰給他們帶來的負面作用就如開頭所述一定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他們這階段的自尊心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好好說話,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看到孩子行為背後到底哪裡需要我們成人協助,自查我們家長哪裡可以改進,這才是幫助青春期孩子很重要的方向,希望可以給到這位家長一定到思路。

  • 6 # 驊駿張老師

    12歲男生死了,懷疑遭老師體罰,是不是找人背鍋?

    5月29日下午,河南淅川一12歲男生在學校出現嘔吐情況,校方通知家長將孩子接回家。晚上,孩子的母親給孩子洗澡時發現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孩子說因為作業不會寫,老師早上把他打了。

    5月30日,唐俊被送醫治療,被告知患有急性白血病。當日,唐俊因顱內出血,經搶救無效死亡。

    唐俊父親稱,之前孩子沒有任何症狀,是被老師打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有急性白血病。之後他們報警,警方告訴他需經法醫鑑定才能證明死亡和體罰是否有關。“孩子身亡後已經下葬,我實在接受不了進行解刨。”

    唐俊父親與校方已達成協議,寺灣鎮下街小學一次性賠償15萬。協議稱,唐俊因未完成作業,老師為管教學生對其進行體罰,老師教育過程欠妥,而校方也未及時發現唐俊病情。綜上,校方在唐俊死亡一事中應承擔部分責任。

    6月5日淅川縣教體局對涉事老師因體罰學生停職。此事,當地警方仍在調查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期貨市場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弱肉強食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