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尤年1

    漲墨之說並非起始於王鐸。只是他運用的比較多、用的比較好,尤其是用在大幅的書法作品中極具衝擊力,能較好地緩解和調劑整個作品的溫潤度,即製造了矛盾、又豐富了表現手法,可為王鐸先生的拿手好戲。所以,後代人模仿者眾多。

    老話講:法無定法。無論用什麼表現手法、使用何種手段,只要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美感、帶來美的享受,就達到了書寫目的。

    至於如何寫出漲墨效果。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在墨上打主意、有的在紙上做文章,各有其道。

  • 2 # 一笑貫長天

    王鐸是我最喜歡的大書法家之一,喜歡他的漲墨,更喜歡他強勁的筆力。

    從晉時的二王到宋時的米芾,然後就是明清的王鐸,都是我的最愛。

    王羲之的行書自不釋言,王獻之的草書更是高於其父的存在,獻之的行書也不下於父親,而米芾是一個魏晉之後的一個獨立的存在,特立獨行,不拘一格。

    王鐸接過米芾的衣缽,更把米芾的雄健升格為雄強,其筆力之強,放眼書法歷史上,恐怕也是無人可及。

    王鐸的漲墨,是使用宣紙洇墨所造成的巨大墨塊,對應枯筆淋漓的飛白,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這是國畫的先進理念,王鐸把它引入到書法當中,這種對視覺的衝擊是震撼的,這是前所未有的那種震撼,也是 絕不同於傳統書法的震撼!

    雖說王鐸在屈於滿清的作為上,被太多人詬病,但是!那些問題,真的掩蓋不了王鐸卓然而立的書法。

    我喜歡王鐸,喜歡王鐸的漲墨,喜歡王鐸的雄強筆力!

  • 3 # 周帝君根石藝術

    書法藝朮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歷朝歷代的著名書法家們各有千秋,是我學習的標榜。王鐸、王義之等著名書法家們均有"漲墨″之手法,如同做文章一樣,佈局謀篇、均恆有度,一筆順風、行雲流水。我喜歡。

  • 4 # 讀書耕田人王七

    喜歡,就象正在走路的人突逢暴雨,時及慌忙鑽進茅草己開始滴水的路邊茅亭,可渾身還是溼透的感覺,酣暢淋漓,餘味悠長!

    可我不贊同當作一種墨法去學習和發揚,畢竟由感而發噴薄而出才是上上品,刻意去模仿或許會影響運筆的速度,其結果往往一踏糊塗。

    當然如果想寫出這種效果也不是沒有可能,首先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非常熟悉筆性,能夠靈活使轉,左右顧盼。二需對所寫的內容爛熟於胸,做到筆墨均無凝滯,如果需要補充,沾飽墨,中鋒用筆,力發毫端,紙要選吸水性強的生紙,因為我們要的效果是吸不完而漲,而非浮在表面的漫灘。

    以上所言並非根據真實的經驗而總結,而是書寫過程中偶爾出現的情形由感而發。

    再說得簡單點,就是用沾飽墨的筆寫字,然後試著寫出形即可。

    觀點未必成熟,僅供參考。

  • 5 # 瀚墨無極

    王繹書法中的“漲墨”,毛筆蘸墨豐滿,書寫出的字型筆畫雄壯,豐厚圓潤,而形成一種書法藝術的形式美。

    王繹是清初書法家,學書“蘭亭序”、“米襄陽”等有名字帖,汲取精華,書寫出的字型非常有功力,持別是在草書上進行了創新,創作出呼應縈帶,筆勢連貫,氣勢豪放的書法特點。

    書法著眼於墨法,用墨枯則燥;溼度大則俺沒點畫而失神,王繹書法潤墨飽滿不是一般書法家所能達到藝術效果的;王鐸書法作品筆畫圓轉,筆力遒勁,更具生命力,人們稱他為“神筆王繹"。

  • 6 # 留得青山孟留山

    《發幾張王鐸的漲墨欣賞》

    王鐸的“漲墨法”暢快淋漓,韻味無窮,有千巒疊嶂之韻,有畫龍點睛之妙。所謂“漲墨法”,就是蘸飽墨汁,利用宣紙的吸墨特性,任其自然滲透,從而在整篇作品中形成強烈的層次對比,極大的豐富了書法的內涵。

  • 7 # 狂喜淡墨a

    你對王鐸書法的漲墨喜歡麼?

    漲墨是一種墨法,運用的的妙則有增色,相反則有弄拙,因此對於王鐸的出現漲墨,應該如此理解,出現的這種墨法,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不是刻意而為的,因為我們在書寫作品都有的體驗,假若墨是乾枯,若要加水,那麼當沒有調勻的時候,那麼筆鋒的墨,水與墨分離,書寫時就有水墨洇在紙上的狀貌。古人都是研墨,用宿墨時,加點水,水墨即有未調勻,則會出現書寫之漲墨。

    另一種情況,生宣易漲墨,不小心書寫就有漲墨現象,出現墨豬現象。由此可見王鐸的用墨習慣用宿墨加水這種情況,而自然用之,因為他掌控筆法臻熟,其筆駕馭自如,則有巧妙提按使轉,會巧手奪工,能夠處理的非常完美,應該說用筆熟與用筆生疏有很大的區別,

    漲墨,書寫恰到好處,則有筆暈之顯,能夠讓墨色豐富,有強的對比性,讓作品有立體感,更有韻致,因此古今書家已經有了這種創作體驗。有的刻意為之。剛表現力有誇張造作之感,應該書寫時候,偶而出現,才有的水到渠成的自然味。

    對於王鐸的書法,追魏晉,草法學二王,尤是王獻之,特別有鍾愛,學宋米芾筆意。明代學書取勢,那麼王鐸的草書境,也是以取勢而勝,其草法極盡錯落有致,出現的漲墨都在其疾速運筆之中,從裕的筆力,達到神化。用筆精良,筆勢豐富而縣想象力,勢入獅奔石崩。後人稱“小王”,在明代名聲與董其昌同著。

  • 8 # 不二齋

    我是非常喜歡王鐸的“漲墨”筆法的,我覺得一般喜歡寫狂草書的人都不會排斥王鐸的這種筆法,這種筆法寫出來的作品,確實有很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讓人一眼就注意到,並給人以震撼的感覺。

    漲墨筆法,指的是毛筆入紙以後,墨汁隨著筆跡迅速的擴散開,增加了書寫的面積,有的甚至好幾個筆畫連在一起,增加了作品的塊面感,讓書法作品裡也出現了點、線、面的變化,在作品的內部也營造了豐富的衝突和變化。增強了書法的藝術表現能力。讓作品呈現出疏可走馬、你不透風的感覺。

    漲墨法並非王鐸所獨創,這種用筆方法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過了,王羲之和王獻之的作品裡都有,比如王羲之的《喪亂帖》和王獻之的《鴨頭丸帖》,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裡也多次出現。

    而到了王鐸這,漲墨筆法被進一步的發展,其寫法更加的誇張和主動,在一幅作品裡出現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成為一種獨立的筆法,可以說是王鐸再次發現並發展了這種筆法。王鐸把這種筆法運用的得心應手。

    我們學習書法,需要全面的掌握各種技法,漲墨法也同樣的需要學習,它的寫法其實並不難,只是需要以飽墨慢速運筆就可以了,但是它難在如何合理的把它安排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安排的合理能夠起到調整章法、增強書法作品趨勢的作用,安排的不好,則有可能把整幅書法作品破壞掉。

    所以,漲墨筆法的運用,需要書寫著有很強的書寫功力,能夠很好的駕馭書法的各種章法形式,這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嘗試,即使是這樣,也不能保證每一次都書寫成功,還有很大的偶然性,這就是書法藝術,也是它的樂趣所在。

  • 9 # 牛歌書法536

    漲墨漲墨應屬於潤墨,但又和潤墨有所區別。其區別在於用水,漲墨含水量比潤墨要多。要達到漲墨的效果必須要有如下要求:1、書寫紙應是生宣紙;2、筆應是羊毫或兼毫;3、書寫時速度較快。還有一點很重要,即筆毫先蘸濃墨後蘸水!

  • 10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你對王鐸書法中的“漲墨”喜歡嗎?怎樣寫出這種效果?這個問題,應該說本人就是對王鐸的書法研習多年,尤其喜歡其書法呈現出的“漲墨”及其處理的方式和方法。形成王鐸這一書法特色的因素與原因有很多,即有筆、墨、紙本身之間的使用關係,也有王鐸自身的刻意追求。實際上,“漲墨”突破並打破了歷來書法以“用筆至上”做為唯一審美與鑑賞的標準。雖然,“漲墨”不是王鐸首創和獨有。但是,卻是自王鐸開始,把“漲墨”真正的當做書法創作藝術要素來考慮、看待和追求。所以說,王鐸的“漲墨”法,具有劃時代的開拓和創新的意義。從此,人們便對“漲墨”一法進行關注和重視起來,並且廣泛的在各種書體與字型來應用與使用。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好像墨法從來都不是特別的講究。即使有墨色的變化,也都歸功於用筆的掌控和靈活運用。王鐸的“漲墨”法實際上也是書法藝術墨法的新領域,它並不干擾和掩蓋書法用筆的妙處,而是更加補充和烘托出書法整體的藝術美,筆墨自然完美的結合,令人有意想不到的絕佳效果。至於如何才能寫出這種效果?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處理難度,就如同用筆想達到最佳的效果一樣,存在著可遇而不可求。若使用不妥,不但沒有出現理想的狀態,恐怕還會弄巧成拙。在這裡要說明的是,王鐸的“漲墨”書法,也不是每幅作品都達到了理想的處理和選擇。而且,有著“漲墨”效果的書法作品,書寫材料大都為絹本。我們今天如果用宣紙來機械的跟蹤效仿和模仿,無疑是南轅北轍,有可能離王鐸的書法會越來越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都有一張“吃”錢的臉,你的錢都被“吃”到哪兒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