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肯定式教養
-
2 # 晉唐風骨
學著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是我們一生的修行。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無法再挽回了。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父母先從克服自身的缺點和弱點做起,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怎樣做一個“完美”的人。
現在的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而且很是急迫,她們不惜親身上陣,要親手安排孩子的整個未來,從入學、升學、工作、結婚、生子,皆未雨綢繆,覺得這樣才是盡父母的責任。然而孩子的命運是父母決定的了的嗎?孩子的未來只能是由他自己來掌握,既是他應對外在遭遇的態度和能力。這就需要父母給他正確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優秀,從而有能力爭取自己的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需經歷的苦難。如果不是這樣,那你們就會發現,你們苦心和努力全都是白費力氣,一個心靈的弱者,永遠走不遠。
孩子的未來,不要做具體規劃,只做方向的引導,就是要讓他成為身體健康、心智優秀的人。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能夠快樂、健康、自由的成長。
暗示和規劃孩子的未來是一種僭越和誤導。很多偉人的後代都是平凡人,可見再優秀的人也決定不了別人的未來。我們能做的只是正確的引導和陪伴,至於孩子將來做什麼,到時候他會自己做出最好選擇,只有這樣他才能走的更遠。
-
3 # 樟yang
感謝邀請~首先我不完全認同這個觀點,我們的父母迎接我們來到這世界,養育我們長大,並教導我們人生道理,在我們幼年時期,我們還不會獨立思考,不會判斷事情的正誤,這時是由父母告訴我們什麼事是對什麼事是錯,父母會把的自身的人生經歷收穫的道理教給我們。我們學到多少主要取決於父母能教給我們多少東西。但當我們長大,能獨立思考,我們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可以自主學習各方面知識。這時候我們走多遠取決於我們自己。現實生活中,比如一些農村父母的孩子,可能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依然有很多農村孩子活得很成功。所以父母的高度並不代表孩子的高度。修行高的父母,的確對孩子成長有優勢但孩子的未來還是主要取決孩子自己。自己的未來還是需要自己打拼的。
-
4 # 丁香88577228
說俗氣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應該是八九不離十。。。
說儒雅點:水隨著不同的容器而變化。。。(1)君王是容器,百姓是水。(2)老師是容器,學生是水。(3)父母是容器,孩子是水。
...請所有的成年人都開啟悟性吧!!!別帶壞了孩子們的榜樣!!!...
道貌岸然地“教育”孩子們:不要打架,要友好!...結果,到處都是“戰爭”!...
道貌岸然地“教育”孩子們:男女同學不能這樣那樣!...結果,校長老師卻姦淫猥褻未成年人!...各個角落充滿了“色情淫穢”!!!...
-
5 # 愛子思考
父母的修行決定孩子能走多遠,我比較認同。但是這不意味著父母脾氣好,孩子一般考個好大學問題不大。
父母脾氣的好壞和孩子的能力沒有太大關係,決定孩子能走多遠關鍵在於孩子的能力的多少。如果要和家長的修行掛個鉤的話,我覺得要和家長對孩子能力培養的能力有關。
如果家長要修行,那也要著重在孩子能力培養的修行提升上。我覺得家長要這樣修行:1.孩子的長處在哪裡,怎樣能讓孩子的長處發揮;孩子都短處在哪裡,怎樣能幫助孩子彌補他們的短處。我一個妹妹就是因為愛畫畫,學習卻不怎麼樣,結果在爸媽的支援下學習美術,憑著這個特長上了一個211大學。
2.孩子社交、溝通等情商的培養能力,孩子以後是走向社會是與人要打交道的,而一個好的情商會讓孩子在事業上、交友上、生活中游刃有餘。
3.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能力,挫折在人生中此起彼伏,而只有直面挫折才能笑對人生,幸福生活。而在孩子受挫折能力的培養上,幾個父母能看到孩子困苦無助而忍住不幫一把呢?所以該讓孩子自己成長時,忍住不幫,也是種父母的修行啊!
4.財商培養能力。我們越來越離不開錢了,這不是拜金,而是實打實地說現實。有很多比錢重要的東西,譬如親情、友情、愛情,但是錢會讓生活錦上添花。所以教給孩子正確看待金錢,培養孩子駕馭金錢豹能力還是很重要的。
-
6 # 百科雜燴
這次需要回答的題目是:父母的修行決定孩子能走多遠,你怎麼看?
我非常贊成這句話,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無論做什麼都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的說教和命令遠遠不如父母的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
可能大家都看過電視上是有這樣的一則公益廣告,畫面是這樣的:一位孝順的媽媽給婆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裡,他便有模有樣的端了一盆水,要學著要給媽媽洗腳。
同樣的,如果做父母天天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不孝順老人,動不動大聲吼叫,這樣的家長是不是很失敗,只能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了,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的,由此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真的相當的重要。
我們來再看看名人們是怎麼說的,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啟發呢:
1、在我家裡,關心別人是理所當然的事。父母親從小就向我們灌輸,一個人既要有雄心壯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自立自強是生活的基本原則。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美國第34任總統)
2、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孩子們對謊言或虛偽非常敏感,極易察覺。如果他們尊重你、依賴你、他們就是在很小的時候也會同你合作。
—甘地夫人(卡斯圖巴·甘地)
3、儘管孩子們說不出,他們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態度。與其用嘴向他們灌輸正義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體力行來示範,可以說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我認為:能夠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歸根結底,並不是教給孩子什麼東西之類的教育技術問題,而是父母本身作為一個人,是否能有正確履行職責的生活方式問題。
——池田大作(日本著名宗教家、作家、攝影師)
由此可見,父母的修行決定孩子能走多遠,也決定了孩子的高度,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水平有限,有不妥之處,萬望諒解,如果你有好的觀點,分享一下,讓我們共同學習,如何?
-
7 # 某某某的薑餅屋
對我來說,育兒路上,是我和孩子一起並肩的修行。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反過來看,孩子又何嘗不是父母的老師呢。
修行是指宗教中的修煉或修養德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
剛剛從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誰都能在上面塗上一兩筆,但是這些只是過客匆匆。只有父母,才是一直陪伴在他們的身邊。而父母的一言一行,想法、眼界,都會影響著孩子。
譬如,如果你認同詩和遠方,於是總是覺得世界那麼大,帶著孩子出去走走。那麼孩子看的東西多了,距離遠了,相比起很少到處走的孩子,是會有不一樣的。
這個世界一開始是沒有熊孩子,只是熊父母多了熊孩子自然就出現了。孩子的性格塑造過程中往往受身邊的人的影響。我們在要求還是的同時,想一想同樣的要求,自己是否能做到,是否能身體力行去影響孩子。
對事情的態度上,比如學校的活動,你是積極陪同孩子一起參與,還是很敷衍的呢?和孩子參加活動,是情感交流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有些話在家裡不一定能說出口,但是在外面就能很自然的溝通。而且因為你親身示範積極參加活動,孩子也受到影響,幫助孩子提升積極性與參與性。
可能孩子小的時候,不顯山露水,但是慢慢長大了,如果之前父母喜歡貪小便宜,孩子也會有這種習慣;如果父母都是胸懷若谷,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會溫潤。
在育兒的路上,不是看我們做父母的怎麼說,而是看我們父母怎麼做。
回覆列表
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上。
有個笑話,一天在網上一個哥們,巨有錢。然後有人就問他,你有多少錢。哥們回答到,不多也就1000來萬吧。問:你是怎麼變的這麼有錢的哥們答到:我老爸死時給我留了1個億,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終於從億萬富翁變成了千萬富翁。同理,父母水平越高,孩子再差也會比一般的孩子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