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俗趣談
-
2 # 生而無涯
. 我所聽說過的,最早擁有姓的人是文王姬昌!再往前就沒聽說過還有誰有過“姓”,往前的人只聽說過用“氏”……現今使用的各大姓氏,他們的得姓始祖都是在周朝建立之後,從沒見商代以前的人用過“姓”……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文王姬昌的父親是季歷,爺爺是古公亶父,直到他們這一脈的始祖“棄”,都沒有過姓,就是姬昌的有封國的那些兒子,也是好幾個姓氏,也沒有幾個是姓“姬”的……甲骨文裡翻譯過來的商代帝王世系,也沒有一個是有姓的……
. 比如說孔子的姓氏,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母親是顏徵在,就沒有跟“孔”靠邊,自孔子的兒子孔鯉往後才用“孔”作為姓氏。但有人就說是孔父嘉是姓“孔”,你還很難辨別,就是孔氏家譜貌似也沒把孔子作為得姓始祖看待……
. 到了清朝,歷代皇帝開始下旨修家譜,先從士大夫開始,後來是官員也要修家譜,再後來是百姓也要修家譜,到了最後,是全民都要有家譜,不有都不行!修好各自的家譜之後,還要上交一部給衙門,作為備案,就像現在的戶口本一樣,作為將來抄家滅族的依據……從那以後人們就開始瘋狂的追溯自家的祖宗,追認到得姓始祖還不算完,還要追認到三皇五帝時代,有的甚至追到開天闢地,堅定的讓三百代之前的祖宗也跟著自己姓……
. 尤其荒唐可笑的是,有人讓黃帝姓“姬”,讓炎帝姓“姜”,然後再把自己的姓氏接上去,於是乎,他們就成了炎黃二帝的直系後裔,理由是住在姬水邊的就姓“姬”住在姜水邊的就姓“姜”,試問,炎、黃活著的時候,哪來的姬水姜水?不錯,那條水肯定存在若干萬年了,可山川河流都是後世命名的,就是長江、黃河以前也只是叫江水、河水,在文字出現之前,山川大地可曾有名字?反正我從來沒聽說有過,只知道山海經才有記載過……
. 我個人猜測認為,開始的 姓氏類似於地名,並非是表示個人的稱謂,古代問別人的姓氏,跟現在問你是哪個村的類似,在上古,多見樹木少見人,有人的地方才有地名,出遠門的時候,可以報自己的出生地,比如軒轅,比如盤古,說出之後,別人就會知道你是哪一個族群的。就像某個孩子,別人會問你爸爸是誰,而對那孩子的名字不在意……
. 原始社會的姓跟氏類似,一般來說是母系氏族用姓,父系氏族用氏,畢竟,父系社會沒法用分娩的母體來始系……
. 認為我說錯了的,可以來噴……
-
3 # 讀書人說
姓和氏本有分別,姓起於女系,氏起於男系。秦漢以後,姓氏合一,通稱姓或兼稱姓氏。
“姓”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女(姓是母系社會的反映,故從女),上古八大姓中,姓“姬”、“姒”、“媯”、“姚”、“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戰國前,只有貴族有姓,奴隸沒有姓,故又指官吏、貴族百官族姓。所謂“百姓”指的就是百官,而不包括平民和奴隸。戰國以後漸指平民。
“氏”是象形字。甲骨文像種子初萌長出一根一芽之形。 “氏”的本義是古代貴族一種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上古時, “氏”是“姓”的分支。後來子孫繁衍,一族分化成若干個分支,每一個分支都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以便和別的分支區別開來,這就是“氏”。此外,“氏”也用作遠古傳說的人物、世襲官職後面的稱謂。如“伏羲氏”等。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
貴族獲得氏的方式有:
• 以國名為氏,如周、鄭
• 以邑名為氏,如葉、梁
• 以官名為氏:司馬、尹
• 以職業名為氏:樂、師
• 以住地之名為氏:西門、南宮
• 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公孫
• 以貴族的字為氏:國、駟
姓氏的功能主要用來區分血統淵源和身份地位,並且在通婚時規避混亂(古人門戶等級不對不通婚,同宗同族不通婚)。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血緣。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後來在中國一直保持了這種傳統,同姓之人通婚被視為禁忌。直到現代,這種傳統才被逐漸打破,但是許多地方民間仍然不贊成同姓通婚。
-
4 # 三分文說
說起中國的姓氏起源,那不得不說起中國上古時期的八大姓氏,由於華夏文明開始時期中國為母系社會,因此,幾乎所有的人只知道自己的母親,不知道自己的父親。那為了準確的區分各個氏族之間最好的辦法就是劃分姓氏,由此中國上古時期開始了用特定的符號劃分氏族,而那時正值母系社會時期,所以大多數的姓名都跟女有關,如部落名稱和部落首領的名字等。上古八大姓氏也跟母系社會有關。
上古八大姓氏: 姬、姜、姚、嬴、姒、妘、媯、姞
-01-姬姓起源——黃帝軒轅氏
根據《帝王世紀》記載,黃帝生於壽山,長與姬水,所以以姬為姓,故此稱姬姓的始祖為軒轅黃帝。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黃帝軒轅氏是“人文初祖”或者“人文始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黃帝全名為姬軒轅。歷史上著名的姬姓名人也有很多,列入堯帝名“叫伊放勳,父姓姬”。大周王朝的締造者周文王姬昌和武王姬發等。
-02-姜姓起源——炎帝神農氏
據史料《說文》記載,“神農居姜水,因以為姓”。傳說中神農氏炎帝,相傳為中國歷史三皇之一,因此炎帝的出生地姜水,也就是炎帝的姓。姜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大姓,從神農氏炎帝開始到清朝的結束,姜姓大都為世代王朝的名門望族,比如商朝時期的姜皇后,輔佐武王文王推翻周朝暴政的姜子牙姜尚,都是姜姓的後人。
-03-媯姓起源——舜帝
媯姓起源於舜帝,據上古時代傳說,當舜帝還是一個平民的時候,部落首領堯帝就發現了舜帝的才能非一般人能及,於是把自己說的兩個女而娥皇、女因嫁給了舜帝,並讓他居住在媯水邊,古以此的姓。此外,舜帝還繼承了堯帝的位置,成為了當時黃帝氏族最大部落的首領,被稱為“四大古賢帝”和五帝之列,稱為中華文化的先祖之一。
-04-姒姓起源
相傳夏禹之母生禹,因此姓姒,周文王之母為太姒,出自姒國,北魏時改姒先氏為姒氏。
-05-贏姓起源
傳說在大禹治水成功之後,受到了舜帝的讚賞,但是大禹卻說治水不知自己一個人的功勞
,還有大費的功勞。此時舜帝便賞賜給大費一哥黑色彩帶,並對他說有此綵帶,後代必定繁榮昌盛。 於是把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他。大費行拜禮接受了賞賜,為舜帝馴養禽獸,禽獸大多馴服。這個人就是柏翳(ì,益)。舜帝賜他姓嬴。
-06-妘姓起源
妘姓本為火神祝融的後代,以封國為名,後被楚國所滅,子孫後代為了儲存實力,一部分改姓“雲”,另外一部分南遷,以羅為名。
-07-姚姓起源
姚姓出自於媯姓,是舜帝的後裔,舜帝有稱虞舜,後來由於四嶽的推舉,坐了堯帝的接班人,成為了氏族部落最高首領,並且把自己的量和女兒嫁給他,因此姚姓也出自媯姓。
-08-姞姓起源
“姞”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黃帝的姞姓兒子當系古代“五帝”之初“黃帝部族聯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領,黃帝賜其“姞姓”,他得姓後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隨著“姞姓氏族”的子孫繁衍,其後裔分支為“吉、雍、燕、鄂、密須(密、須)、闞、嚴、光、羊、楊、孔、尹、蔡、魯、允、斷、敦、逼、郅、雖”等姓氏。
歲月就是如此的讓人摸不著頭腦,姓氏也是,說起當今姓氏,有些已經不可烤了,但是我改過大部分姓氏都是由此八大姓氏轉化而來,也有一些事以國為名,以地為名,對此,你又什麼看法呢?
【三分語錄】:我姓陳,卻無法成全你和他的過往
-作者簡介-
回覆列表
中國姓氏源遠流長,據我所知中國的姓氏有一千多種,但是姓氏的起源差異不是很太大,隨著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人口逐步增加,姓氏也越來越多。
哪問題來了,真要追起姓氏的起源的話,要追溯到母氏族了,這從古代帝王的姓氏都能看的出來,特徵也是很明顯的,他們的姓裡都帶個女字,例如:皇帝姬姓,炎帝姓姜。
再來看下我們的姓氏的姓字,也是一個女加個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