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賀灝

    羅貫中沒有忘記鞠義這位漢末三國時期的西涼猛將。《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鞠義重裝出場。

    袁紹、公孫瓚二軍於磐河對峙,袁紹令鞠義帶八百弓箭手,步兵一萬五千眾列陣於中,自帶馬步軍於後接應之。公孫瓚遣嚴綱為先鋒鼓譟前來,鞠義命軍士亂箭發,義疾出,拍馬舞刀,斬嚴綱於馬下。直殺過界橋,斬將奪旗,復引軍攻公孫瓚後軍,撞著趙雲,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刺下馬下。

    羅貫中筆下鞠義死於趙子龍槍下,正史中的鞠人又當如何:容在下慢慢道來。

    鞠義一族是涼州的大姓,所統之部曲精通羌人的戰法,皆是百戰精銳,後歸附於韓馥。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與鞠義結盟,逼迫韓馥讓出冀州,袁紹出任冀州牧,鞠義至此在袁本初帳下效力。

    南匈奴單于於扶羅挾河內太守張楊反叛袁紹,屯兵於黎陽,鞠義奉命率軍於鄴南大敗南匈奴軍。191年冬公孫瓚之弟公孫越在爭奪陽城的戰鬥中中流矢而亡,當時正在征討黃巾的公孫瓚聽聞令弟的死訊怒不可遏,為弟報仇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凌厲,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兵鋒直指界橋(今河北威縣)。袁紹自將兵迎擊公孫瓚軍。

    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於方陣,兩翼以數千騎兵輔之,袁紹命鞠義帶八百精兵為前鋒,帶千張硬弩為掩護,紹自統數萬步兵殿後。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其精銳~白馬義從發起衝擊,衝擊袁軍陣。鞠義令士卒靜伏於盾牌之下,待敵騎距幾十步時一起躍起,斫其馬腿,同時千張硬弩齊發,公孫瓚軍遭此強擊,全軍頓時陷於混亂,人馬自相踐踏,鞠義率八百銳卒俞戰俞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之冀州刺史嚴綱。趁勝奪戰界橋。

    興平二年195年公孫瓚殺死劉虞盡得幽州之地,劉虞子劉和同時為袁紹將的鞠義全兵十萬攻瓚。於鮑丘大敗公孫瓚軍,斬首二萬餘。公孫瓚退守易京今雄縣西北。公孫瓚於易京內屯固守,鞠義與其相持一餘,後糧盡退兵,公孫瓚趁勢出擊,大敗鞠義軍,得其輜重糧草。

    後來鞠義居功狂傲,袁紹將其召來殺之,又兼併其部曲,悍將鞠義至此退出漢末三國英雄逐鹿天下的舞臺。

  • 2 # 君山話史

    的確如此,麴義是東漢末軍閥混戰時的一員悍將,由於隸屬袁紹陣營,故而被忽視了。其實,他的勇猛善戰,不亞於任何一位三國猛將。

    他最精彩的一戰,是袁紹與公孫瓚的界橋之戰。

    麴義本是韓馥部將,早年效命於涼州,頻頻與羌人作戰,為一時之良將,其部眾以驍勇精銳而聞名。董卓奪權後,群雄並起,冀州牧韓馥既無才幹,亦無大志,庸才一個,麴義遂起兵背叛,投靠袁紹。

    初平三年(192年),公孫瓚出動三萬精兵,殺氣騰騰地進抵界橋。袁紹不肯示弱,率軍迎戰。表面上看,袁紹勝出的機會很小。公孫瓚的幽州兵團堪稱精銳之師,他曾以兩萬之眾,力克三十萬黃巾軍,取得斬首五萬,俘敵七萬的驚人戰績。反觀袁紹,缺乏實戰經驗,兵力主要來源於所收編的韓馥舊部,無論是戰鬥力還是人數都比不上公孫瓚。

    兵力居於劣勢的袁紹充分利用公孫瓚輕敵的心理,巧施妙計,派一支數百人的小部隊率先出擊。公孫瓚根本不眼裡,令“冀州刺史”嚴綱率數千騎兵迎敵。幾千騎兵衝擊數百步兵,勝負還不是彈指之間的事麼?

    難道袁紹腦袋撞牆了麼?

    當然不是。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是迷惑敵人。這支先鋒部隊八百人,均是武藝高強的壯士,由沙場悍將麴義親自指揮。其實在麴義左右兩翼,早已各埋伏一千弓箭手,在他身後,還有袁紹親自統領的大部隊。

    嚴綱的數千騎兵直衝過來,八百步兵能頂得住雷霆一擊麼?

    只見步兵陣形收縮,士兵蹲在地上,用大盾牌擋住身體,紋絲不動,盾牌構築成一道銅牆鐵壁。馬蹄揚起滾滾塵埃,遮天蔽日,幾千匹戰馬如洪流直奔而來。當騎兵衝到距麴義陣列前十幾步遠時,只見兩翼人影聳動,埋伏在左右的弓箭手突然冒出來,搭箭上弓,箭如雨下。衝鋒在前的騎兵紛紛中箭倒地,馬匹受傷後四處亂竄。

    幾陣箭雨過後,騎兵已傷亡慘重。麴義大喝一聲,八百壯士一手持盾,一手持矛,從地上一躍而起,衝入敵陣。嚴綱被打得暈頭轉向,剛想重整軍隊時,不料一支長矛忽的刺來,躲閃不及,當即被刺身亡。

    嚴綱一死,軍心大亂,麴義乘機反撲。幽州騎兵此番出擊中陣亡一千餘人,其他人不敢戀戰,調轉馬頭逃回。騎兵乃是公孫瓚軍隊中的精銳,豈料剛一交手就大敗而回,全軍上下無不震動。

    原本以為穩操勝券,哪想剛一交手居然損兵折將,公孫瓚心中不禁一怔。袁紹見麴義得手,親率大部隊壓了上去,向公孫瓚的陣地發起猛攻。戰場的形勢總是瞬息萬變,當一方計程車氣打出來後,總是越殺越勇,士氣沮喪的一方,很容易心理崩潰。

    幽州兵團全線潰敗,公孫瓚雖驍勇,卻無法阻止士兵的逃跑。袁紹奮起直追,追了二十里。公孫瓚狼狽不堪,他心裡還不服氣,收拾殘軍,勒馬與麴義再戰。麴義不愧為悍將,再次大破敵軍,搶下公孫瓚軍隊的大旗。

    一向無敵的公孫瓚難以挽回敗局,只得灰溜溜地撤退。

    這是袁紹興衰成敗的關鍵一戰。

    在後來爭奪幽州之戰中,袁紹派第一猛將麴義與鮮于輔聯合,大敗公孫瓚,勢力席捲幽州。作為一員猛將,麴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偏偏袁紹是個小肚雞腸之人,怎麼容得下他。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終於痛下殺手,幹掉麴義,在以後與曹操的決戰中,他就少了一員猛將了。

  • 3 # 小黑侃大山

    小黑直接開侃,麴義是一名猛將,不僅存活在《三國演義》中,還存活在《三國志》中。換句話說,麴義不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是真有其人。

    在《三國志》袁紹傳中記載袁紹親自征伐公孫瓚的時候,兩軍在界橋相遇。公孫瓚以步兵三萬人為方陣,騎兵為兩翼,各有五千騎兵,他的精銳白馬義從未中軍,白馬義從可是公孫瓚的最精銳的部隊,當時的北方少數民族都對其有所忌憚的。

    袁紹呢就派了麴義率領八百步兵當前鋒,後邊跟隨一千弩兵,公孫瓚見其兵少,便派騎兵來攻擊,哪知麴義因為久在涼州歷練,手下都是精兵,一波攻擊下來,公孫瓚手下冀州刺史嚴綱就被打敗了,直接為了後來的界橋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後來麴義又為袁紹徹底擊敗公孫瓚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的是,袁紹沒有容人之量。”麴義後恃功而驕恣,紹乃殺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欣賞油畫畫作,從哪些角度切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