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媽親子陪伴英語
-
2 # 大逗師
朋友家裡有一個小公主,她現在是整天發愁,不知道該怎麼養女兒才是正確的。畢竟女兒不同於兒子,各方面細節都應該注意到,還要時刻注意女兒的心理變化,絲毫不能放鬆。這要比養兒子不省心多了。光是這方面的專家,她都找了好幾個,總結了一厚本子的經驗,就是害怕自己教育方式不對,讓女兒以後走彎路。
確實,孩子本來就是一片空白,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家長,家長的教育方式能夠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甚至關係到孩子的未來。然而,養女兒和養兒子也不一樣。女兒相對來說更加的敏感脆弱,家長要多花費一些心力去關心女兒的成長,一不小心,就會犯錯誤,不利於女兒的成長。因此,養女兒的三大底線,守不好會讓女兒走彎路,家長可別犯錯誤。
不能太嬌慣女兒,讓她以為想要什麼都能得到
很多家長都認為“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要給女兒富足的物質生活,讓她不用羨慕別人,長大以後也不會因為一點好處就被別人騙走。所以女兒想要什麼家長都滿足,就算是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東西,家長咬咬牙也給買了,想讓女兒擁有了這些東西,以後不會貪圖別人的小便宜。這樣真的對嗎?
人的慾望是會不斷增長的。長久的滿足女兒的各種要求,會讓她覺得這一切都來的很容易,很簡單,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一次要的是幾十塊錢的包包,下一次就可能要幾百甚至上千塊的包包了。一旦滿足不了她的要求,她就不會體諒家長,反而會產生怨恨。因為之前就沒有遭受過拒絕,心理上的不平衡很可能會導致她和家裡的關係疏遠,去外面找能滿足她要求的人,很容易走彎路。給女兒富足的生活是沒錯的,但是家長要同時注意樹立女兒正確的三觀,不能對女兒太嬌慣了。
讓女兒能夠獨立,不依賴他人而活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最大的忌諱就是依賴別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就算是親人,也只能依靠一時而不能依靠一世。總要學會自己面對生活,面對以後有可能遇到的風浪,能夠自己面對,自己解決。而不是一遇到什麼事就依賴別人,自己什麼也不做。學會獨立對於女孩子來說更加重要。本來這個社會對於女孩子來說就比較殘酷,要是再學不會獨立,吃苦受騙還是小事,可能會遭受更大的傷害。所以,家長養女兒,要首先培養她這個意識,再慢慢引導著她獨自面對一些問題。這樣以後也會少走一些彎路。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夠重男輕女。家裡只有一個女兒的話,不能對她說“要是你是個兒子就好了”這句話。要是還有個兒子的話,,也不能對女兒說“你讓讓弟弟,他是男孩”這話。這樣會讓她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是個多餘的人,對於她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
3 # 家庭教育selena
女孩犯錯後回嘴,我家也是閨女。
有一天我姑娘說,你少管我。當時那個氣呀,我自己知道孩子年幼,需要大人的指導。她可能不想被束縛,但是我深深的知道,在家庭系統裡,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權威。我直接告訴我閨女,我是你媽,我就得管你,我和你爸都不管你,誰還會管你。後邊我姑娘就沒話了,意識到自己可能說錯話了。
孩子小,不知道是非對錯。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權利和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她還沒有成年之前,需要把她不合適言語或者行為指正。(但是不是孩子一說個什麼就打壓,是在孩子想在家裡挑戰你家長的權威的時候,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需要把權威的規則感樹立給她,讓她遵守這種規則。)
-
4 # 陽光情感覓思
對小孩要有耐心,要給她足夠的成長空間和時間,不要著急,不能逼得太緊,一下是見不到效果的,相信時間,相信孩子。
-
5 # 蘭羽屏
既然是犯錯誤,她再怎麼說也是狡辯。現在的家長真的很難當。一個年代養一代人,代溝就是父母與子女的屏障,很難逾越。我發現和自己的孩子無法溝通,但和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溝通,尤其是同學。應該可以與她的同學交流,談談父母的想法,聽聽同學的意見和建議,如果同學可以不動聲色幫她一把,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願如此)
-
6 # 使用者101245384671
這個問題應該從父母自身反思,有句話叫做以身作則,凡事自己以身作則,孩子很多時候是仿照父母的,過多的責備無疑對孩子來說並不能起到實質性作用!
-
7 # 家語幼學
比如,我總是不肯自己吃飯,非得讓我我喂。(其實她自己可以獨立完成)
我問她:馬上要上學了,到學校要怎麼辦?
她一本正經地說:“不跟小朋友說話,看著飯吃。”意思就是我們大人說的“好好吃飯”。
然而事實是,她不動手還是不動手,就是等著我喂她,也不願意其他的喂她。
嘴特別會說的孩子,腦袋很聰明。他們很懂得用語言“應對”大人的期望,同時呢,也很自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油鹽不進。
我也見過有些孩子,做錯後嘴上哭著說要改,事後還是屢教屢犯。這型別的孩子,其實並沒有真的認識到自己犯錯。因為他們背後總有一個嚴格又兇的媽媽或爸爸。
尤其是,如果他們犯錯了,會引來懲罰的話,他們的注意力就全放在如何應對生氣的父母,怎樣做才能避免受責罵或捱打。
馬上認錯,是很好的辦法,之前在父母看來,孩子已經認識到錯了,因此不會再呵責孩子。
在這種壓力下成長的孩子,內心是惶恐的,他們更多的精力用來觀察父母的情緒。折騰一番後筋疲力盡,他們也沒心思去思考哪裡做錯了。他們只會考慮,如何不讓媽媽生氣。這兩者是有區別的,所以就有了我們遇到的孩子嘴上認錯,行為照舊。
同時也折射出一個問題: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滿意的。孩子的逆反心理,會在潛意識中指導他們重複犯錯,做父母不喜歡看到的事,來跟父母抗衡。
不管是哪種情況,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錯誤中成長。那麼,有哪些辦法可以修正這種現象呢?
我拋磚引玉說說我的有效經驗,畢竟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只能從共性中找到啟發。
一、給孩子立規則,讓孩子承擔錯誤的自然後果。比如上學的書本要自己收拾好,第二天忘帶,就自己承擔被老師責罰的後果。而不是命令父母火急火燎地送過去。孩子承擔起他該承擔的責任,他才更懂得對自己負責,對身邊的人負責。
二、父母給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沒有人做事情一次過的,我們都是不斷地從試錯中積累經驗,在受挫中堅決前行。如果少了這份挫敗感學習,孩子會害怕面對失敗。但失敗不會因為我們害怕而不存在。反而根據墨菲定律,越是害怕越是應驗。
孩子是吸收性心智,父母對待錯誤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待錯誤的態度。
三、教育孩子的態度,和善而堅定!對待原則問題上,我們堅守底線,不因孩子的一句“我知道錯了”就被矇混過關,也不因為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大發雷霆。
這樣做,的確很難,但我們為人父母,不就是跟著孩子一起修行,輔助孩子越來越好嗎?不要因為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忘了為人父母的初心。
回覆列表
其實這種情況,不止一個家庭有吧!關鍵在於我們根本沒有深入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犯錯,當下立馬認錯,當下次繼續一般是有以下幾種原因
她根本沒有覺得自己錯,只是當下被媽媽批評,為了逃避懲罰而選擇了一種辦法。如果我認錯,我媽就不會再批評,不會再有進一步加深有懲罰。
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出門前,規定孩子只准吃一盒冰激凌,但回來時,她卻吃了兩盒。首先她明白她已經犯錯,她可能會出現被批評的情況,那麼在媽媽一批評時,她就會主動接受並且認錯。
她的態度很真誠,你不忍心懲罰,相信下一次他不會再犯。第二天你出門,交代說今天不能再吃冰激凌,回來後你發現她又吃兩盒。
你很生氣,想說你再吃,我就兩個月內不准你再吃。她又立馬認錯,淚眼汪汪,保證下次不會,但她下次依然會,主要的原因不在她,而在於父母!
父母對於懲罰的時間點,都是有延遲,總有下一次。那對於孩子來說,她就沒有深入認識到事件的錯誤性。我媽下次還會這麼說,我媽不可能真的罰我。
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告之犯錯之後要得到懲罰,並及時執行懲罰,那在這個過程中,她才會慢慢明白,自己這麼做是真的不對,媽媽會真的懲罰我。
例子中的吃冰激凌事件,如果媽媽第一次在得知情況後,就直接將剩下的全掉丟,並保證在兩個月之類不會再買。這個過程是嚴格執行。那麼孩子就沒有再犯錯的機會。不止這個事件,其它很多事件,都是因為父母處理的方式問題。
很多事件裡,語言懲罰是最沒有效果的,它反而會讓孩子養成伺機下次錯誤的時間。當然我不建議打一頓,或者一直不停說罵孩子。沒有必要,這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清楚你的底線。明確自己的底線,執行自己的底線,相信孩子也會很清楚底線,這樣也就不會再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