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昊遠

    對美國來說伊朗的挑釁已經把美國懟到了牆角,可選擇的餘地非常有限,剛炸完沙特又馬上扣留了一艘他國油輪,使美國這個“國際警察叔叔”不得不有所表示!但美國不願意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比較伊朗的個頭兒挺大,使用高科技武器的代價自然會很大!誰支付這筆錢才是後續行動的關鍵!如果沙特願意支付資金和配合美國,伊朗肯定會被胖揍一頓!

  • 2 # 上善若水15484762

    美國現在不會對伊朗動武,伊朗的綜合力量美國也見識了,美國一定再次加大制裁伊朗的力度,但美國還是不敢封鎖海峽,不敢封鎖伊海軍。總之沙特等國的石油設施再被爆炸十次百次,美國都不會出手打伊朗,只有一種情況發生,就是伊朗首先帶有挑釁性的襲擊美軍事設施、基地等,並且造成美軍大量死傷。那樣美國才能發動對伊戰爭,並且只敢空襲,只能空襲,其它無法

  • 3 # 勁松4682

    美國稱對伊朗報復,其實就是走夜路心虛吹口哨給自已壯膽,僵持數月無法收場,所以才說出對伊朗報復。如想報復必須具備幾個條件:一是有三到四個鐵桿盟友支援,因為伊朗地形複雜,縱深廣大,山林密佈,不適應縱深作戰,空戰還是用遠端導彈,伊朗多年反美早已做好防禦準備,第一波沒有讓伊朗致命,第二波伊朗反擊會讓美國損失更加慘重,同時伊朗也會評估戰況,在萬不得已情況下也許動用核武,這不得不作為戰爭風險考慮,一旦動用核武,美華人民對特朗普必將痛下殺手,他的家族和企業也就終結。二是世界被特朗普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有訴求和戰爭。一旦與伊開戰,各國需要戰爭解決領土問題的定會乘機開戰求解,到那時美國將損失巨大。三是美國現面臨貿易戰和國內大選。這都是特朗普必須權衡的問題,一步走錯將葬送自已政治前途。正因為內外因素複雜,在沒有百分之百的決勝情況下,美國講報復是在走夜路怕鬼。

  • 4 # 偉宏33121673

    美國不可能對伊朗發動戰爭,現在的美國不是蘇聯解體的時候如日中天,因為美國已經沒有更多的資金使用到軍事上面,在使用武力,美國的霸權也就將終結,美國現在自身的問題很多都無法解決

  • 5 # 武器急先鋒

    在我看來,其實這只不過是雙方打的嘴炮而已,再正常不過了,美國作為全球的“老大”,其“小弟”眾多,沙特此次遭遇自己,自己作為老大,一定要站出來為小弟撐腰,是不是真的會做,另當別論,但態度一定要擺在那,避免讓“小弟”寒心,而作為伊朗方面,美國既然已經放狠話了,自己當然不能認慫,努力為軍隊和國民提升信心。

    其實雙方按照目前的局勢,很難打起來,伊朗到目前為止一邊承受美國的制裁,一邊遵守遵守核協定,這就讓國際社會沒有了出兵伊朗的理由,如果戰爭開打,只能是美國以色列等少數阿拉伯國家,對戰伊朗,況且伊朗還有龐大的導彈庫,美國在中東的大部分軍事基地都在其導彈射程之內。雙方既然明面上打不起來,就只能打打嘴仗,就不難理解。

    以上是我的看法,感謝你的觀看,祝你生活愉快

  • 6 # 梅絲露

    這一場仗,戰或者不戰,中東的大局就定了!

    自從上世紀初中東挖出石油,美國就確定了保證中東石油安全輸出是美國國際政策的重中之重。而1970年代美國和沙特達成美元和沙特石油貿易掛鉤的協議之後,美國也就擔負起了保衛沙特的責任。

    沙特是財主,但是付出就是要有回報的。

    這麼些年來,沙特的石油不但關乎美國的能源安全,也關乎到美國的經濟穩定。在美元沒有和沙特石油貿易掛鉤之前,美國的經濟在連年征戰、大幅舉債的影響下,已經漏洞百出。根據美國當時的法律規定,美元的發行必須和美國黃金儲備相對等,一美元等於35分之一盎司的黃金;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當時發現了美國超量發行美元,就透過收購美元再換購黃金的手段來“揩美國的油”。美國既不能輕易放棄美元和黃金的掛鉤,又不能阻止英國收購美元,當時真的是走投無路。而關鍵時刻,是沙特答應美國把石油貿易和美元掛鉤,從而救了美國。

    沙特的付出是要有回報的,美國從此就擔負起保衛沙特的責任。老布什發起的海灣戰爭是保護科威特,也是阻止薩達姆稱霸中東的野心。那時候如果不擊退薩達姆,伊拉克下一個目標也許就是沙特。美國對沙特有責任;保護沙特也確保了美國的能源安全。

    這一次沙特受襲,不論伊朗有沒有自己動手,武器都是來自於伊朗;明眼人也都知道伊朗是最大的受益者。上一次美國$1.8億美元的無人機被伊朗揍下來,美國已經慫了一回;這些年,隨著敘利亞戰局的變化,美國在伊拉克、敘利亞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如果這一次美國“放下自己對沙特的責任”,不對攻擊者、或者涉嫌攻擊者作出一點動作,那麼全世界就有理由判斷:美國已經放棄了以中東能源為中心的國際政策,美國已經決定退出中東的地盤了!

    這一場戰,戰與不戰,全世界都盯著美國。

  • 7 # 軍武最前哨

    縱觀仍在持續上演的美伊對峙,期間發生的多起事件都曾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可能引發兩國軍事衝突的導火索:波斯灣油輪遇襲、美軍無人機被擊落、英國油輪被扣押......而近期發生的“沙特阿美石油設施遭轟炸”事件也不例外。

    事件發生後,美國就在第一時間將矛頭對準了伊朗,副總統彭斯甚至直言: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的槍已經上膛。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軍事選項將再次被提上議程。

    在伊朗問題上,美國似乎從來不掩飾自己落井下石的迫切心情:目前,包括作為當事國的沙特都沒有完全認定襲擊是伊朗所為(沙特僅確認襲擊中使用的武器來自伊朗),華盛頓卻在沒有證據支援的情況下將髒水潑向了德黑蘭。

    當然,在與美國的數次交鋒中不難發現,伊朗始終遵循“吃軟不吃硬”的原則:來自美國的壓力越大,伊朗做出的迴應就越激烈。也正是因此,自美國決定對伊朗發起“極限施壓”政策後,波斯灣局勢就一度陷入了掙扎。

    不過綜合分析來看,特朗普借“阿美石油襲擊事件”再次發難伊朗也無可厚非。首先,聲稱對襲擊負責的胡塞武裝的背後本身就是伊朗,這一點毋庸置疑;即便伊朗沒有主導這次襲擊,但其提供給胡塞武裝的支援也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

    其次,沙特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遭襲後不僅直接影響到國際原油市場,更對已在能源領域轉換身份為出口大國的美國形成了危機隱患:少數能源巨頭或許希望油價上漲,但在美國經體系中佔比更大且極度依賴石油的製造業和工業則恰恰相反。

    而且維持低油價也是美國控制中東,削弱伊朗和俄羅斯的重要戰略手段。所以說,阿美石油設施遭襲必然會推高國際油價,美國則可能再度成為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後油價暴漲的“受害者”。

    最後需要說的是,伊朗做好應對美國軍事打擊的準備實際上屬於根據自身國情制定的長期性戰略規劃。受美伊兩國存在根本性分歧的影響,德黑蘭有理由相信美國會在不確定的時候發起軍事打擊。

  • 8 # 不正經的軍棍

    美國伊朗的對峙其實是消停一段時間之後,又升級了,其實已經安靜了一段時間了,現在美國又出手了。這倒不是說美國是幕後黑手,而是說美國想要繼續制裁伊朗了,增加個藉口而已。

    特朗普說,將對伊朗報復,這個報復其實就很含混,報復的手段多種多樣,經濟制裁、石油封鎖、武器禁運、武力打擊等,都是報復的手段,當然,這些事情,除了武力進攻,美國都對伊朗做過,以目前的態勢看,美伊基本沒有開戰的可能性,美國也頂多是對伊朗繼續保持制裁。

    胡塞武裝打擊沙特油田,這沒有明顯證據就是伊朗指使的,即便誰都知道伊朗是胡塞武裝最大的支持者。而襲擊沙特的油田,這不是沙特軍事目標,也不是美國的目標,就是個大型的民用設施,美國沒有任何必要去為了這麼一件事去對伊朗開戰,如果炸死的是美華人,美國才有可能去開戰。

    而美國完全可以放大這件事情,繼續武裝沙特,給沙特輸送軍用物資,加強沙特的防禦力量,這些都是要美國做的,而沙特只要花錢就行了。武裝沙特的同時,可以加強對伊朗的軍事威脅,可以壓制胡塞武裝。而美國,也可以透過沙特油田被炸之事,對伊朗進一步打壓,這對於美國來說,算是好事。

    而伊朗方面呢,美國隔三差五威脅他一下,特朗普、彭斯什麼的動不動說道說道伊朗,你伊朗能怎麼辦?伊朗說做好了全面戰爭的準備了,這話有問題麼?難不成伊朗要說“我們投降吧”?這怎麼可能,隨隨便便認慫?根本就不存在的。他肯定要表示一下決心,態度起碼要有的,好歹你說一句話,全世界都看著呢。

    美國製裁多年,伊朗這些年進步不大,美國現在要做的其實就是繼續遏制伊朗,限制其勢力,限制其武力。而伊朗方面,只能態度強硬,不可能認慫,認慫就輸,認慫就必死無疑。其實吧,伊朗嘴硬的同時,內心也是很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榮耀20僅開售5秒,全平臺銷售額就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