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不叄讀秦史

    兩人都是所謂四大名將之列,從活躍的時代來看,白起在秦昭王時期活躍,王翦主要是秦王政時期,此時他已是老將,所以青年時期極可能是在秦昭王后期,然後相繼經歷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再到秦王政這幾任秦王。這樣看來,青年王翦不排除與老年白起有交集的可能。

    時代和形勢的變遷導致他們用兵風格有極大差異。秦昭王在位的五十六年,是整個戰國時代戰爭最密集和激烈的時期,秦國選擇殲滅戰的方式,經常以殺傷敵軍有生力量為作戰目標,而白起領軍把這一戰法發揮到了極致,首推長平之戰,殺傷和坑殺趙軍四十萬,伊闕之戰、鄢郢之戰也是斬首無數。此外,白起的用兵風格也極為多樣,伊闕之戰是聲東擊西,鄢郢之戰是奔襲流動作戰+水戰,長平之戰是誘敵深入+設伏,也正是憑藉一系列殲滅戰,秦國逐一擊垮了原本與自己實力相差不大的六國。

    從秦昭王末期開始,統一之勢已是水到渠成,對秦國而言,六國的民眾即將成為秦國的百姓;天下又進入到秦國一強獨大、六國齊齊衰落的格局,也就是說,秦國有必要、也有足夠的實力在統一程序中注重收買人心,這樣一來當然要改變曾經嗜血殺戮的戰法,《秦本紀》中經常出現某戰秦軍斬首多少萬,到了《秦始皇本紀》,這樣的記載已經很少了,很可能是從秦始皇時期開始,秦國不再追求斬首數。王翦也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脫穎而出的。

    史記中很難看出王翦的用兵風格,但也許“沒有風格”正是他最大的風格。滅楚之戰,他堅持六十萬大軍滅楚,然後與楚軍長期對峙,直到項燕承受不住每日物資糧草的巨大損耗主動撤軍,這才突然殺出,一戰擊潰楚軍。而這種看起來平凡無奇的戰法,一來是以秦國的雄厚國力作為基礎,二來不必追求將敵軍趕盡殺絕,只要攻克敵國都城、擒獲敵國國王即可,滅其他幾國都是不見傷亡記載,滅齊更是幾乎兵不血刃,可以說都是這一風格的體現。

  • 2 # 麻辣一加一

    王翦和白起,同列戰國四大名將(其餘兩位是廉頗、李牧),人生結局卻截然相反。總結下來,白起死於不懂政治,王翦善終於政治智慧。

    白起:戰功無人比肩,卻死於不懂政治

    若論戰功,白起在戰國無人可比,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實屬罕見,有人甚至指出: “古今中外各大名戰略家,誠無出其右者。”

    白起善於用兵,“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但卻因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被正統史家永遠打入冷官,揹負道德上的譴責,在歷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頁,因此在後人眼中,白起多以“殺神”的形象出現。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託,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利用秦相范雎挑撥離間,勸說秦昭王和談,白起對此非常不滿。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已大不如前。

    秦昭王派王陵出兵,結果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認為現在並非好時機,斷然拒絕。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齕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卻傳到了昭王的耳裡,昭王惱羞成怒,令白起上陣,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倔強如牛,拒不從命。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覆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裡,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在咸陽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秦昭王賜死的命令。

    王翦:戰功卓著,善終於政治智慧

    同為戰國名將,王翦也是戰功赫赫,和他的兒子王賁一起成為秦滅六國、統一華夏的最大功臣。王翦一生沙場征戰,最突出的特點是強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十分的難能可貴。

    在滅了趙、燕等五國後,為研究如何打好滅楚這一仗,秦王嬴政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 嬴政先問將軍李信:“取楚,如派將軍,需兵多少?”李說:“二十萬足夠了。”嬴政又問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嬴政道:“王將軍老了!怎麼如此怯懦呢?”於是當即決定由李信、蒙恬率大軍二十萬伐楚。

    王翦請了“病假”,回老家頻陽“養病”去了。李信、蒙恬出兵之初,連戰皆捷。當秦軍深入楚境,被拖得筋疲力盡時,楚軍一個反攻,李信幾乎全軍覆沒。

    嬴政聞報大怒,親自來到頻陽見王翦,說:“寡人不聽將軍的,李信果然使秦軍受辱。將軍能忍心看著不管嗎?”王翦說:“我病了,大王另請高明吧。”嬴政說:“行啦,別說這些了。”王翦說:“必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嬴政說:“聽你的。”

    王翦率軍出發,嬴政送至灞上。王翦說:“得勝之後,望大王多賞些好房好地。”嬴政笑道:“放心吧,你還怕受窮嗎?”王翦說,我這是為子孫著想啊!嬴政大笑。

    王翦在行軍過程中,又五度派人拜見秦王以求良田,希望照原數再增加五倍的賞賜,有人於是勸王翦不要太過分了。王翦說:“大王用人,易生疑心。他現在把全國的軍隊交給我,我只有表明胸無大志,斤斤計較於房子、地產,才能避免殺身之禍。”

    王翦的遠慮是有根據的。李牧被殺、白起遇害、樂毅伐齊功虧一簣而被迫出走,不都是建立大功後而發生的悲劇嗎?王翦的用意也是很明智的,透過“養病”不出,和要房要地的舉動,不僅免除了嬴政對他的懷疑,也擺脫了嬴政對他在戰役指揮上的干擾,使他能按自己的作戰意圖行事。

    王翦先是堅壁不出,反客為主,讓部隊吃好、休息好,以逸待勞。直到楚軍銳氣殆盡,糧盡兵疲、倉皇撤退之際,他才揮師一擊而全殲楚軍,順利地完成了統一大業。

    其後,王翦便遠離朝政,告老還鄉,回家安度晚年,避免了功高震主,以致招來殺身之禍的悲劇,得以善終。

  • 3 # 歷史簡單說

    白起和王翦做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都在秦國,兩人的軍事能力都是一流,但是在為臣之道,白起就遠遠比不上王翦,這個也就是為什麼王翦能善終,白起不能善終的原因了。

    白起

    戰國殲敵兩百萬,白起就佔了一半,就戰績而言,白起完全稱得上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長平之戰後,本想繼續攻打邯鄲,韓趙就派蘇代去遊說應侯範睢:武安君白起為秦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即使周朝的周公和姜子牙也不過如此。

    秦滅六國之後,白起肯定是能位君三公的,範睢肯定是在白起之下的,你能接受這種結果嗎?範睢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就向秦王說:此次長平之戰,秦國士兵太過勞累,我們還是同意韓趙兩國的割地請和,讓士兵們都休息一下。

    秦王就聽從了範睢的話,沒有繼續攻擊邯鄲,獲得了南韓的垣雍和趙國的六座城池,兩軍就停戰了,白起聽到了這個訊息,就對範睢更加的厭惡了。

    九個月之後,秦王派王陵攻打邯鄲,白起當時有病,就沒有出征,王陵進展不大,白起病好了,秦王打算讓白起來統軍,白起說:邯鄲現在打不了,各諸侯國的援軍也到了,長平之戰,秦軍也死了一半,國內也是空虛的,這個仗是不能打的。

    秦王親自下令,白起還是不願意去,秦王派範睢去請,白起還是不肯起,乾脆稱病了。秦王只能派王齕統軍,還打不下來,楚國的春申君和魏國的信陵君率的援軍來了,與趙軍一起攻擊秦軍,秦軍損失很嚴重,白起說:秦王不聽我的意見,才會這樣的!

    秦王再派人去請白起,白起還是不願意,又派範睢去,白起仍是不願意,最後,秦王大怒,直接將白起由武安君貶成平民,驅逐出咸陽城,到了杜郵,秦王派人賜白起一把劍,白起自裁了。

    王翦

    秦王想攻打楚國,就問李信和王翦需要多少人才夠,李信說,只要二十萬。王翦說,至少得六十萬。秦始皇說:王翦老將軍老了,有點膽小哦。秦王派李信帶二十萬前去攻打楚國,被項燕打敗。秦王就去請王翦出山。

    秦王答應給王翦六十萬,王翦才率軍出征了,秦王親自到灞上送行,王翦向秦王請求很多良田,宅地,園林。秦王說:王將軍只管出徵,不用擔心家裡啦。王翦說:我替秦王帶兵,即使有功勞也不一定能封侯,還不如趁您現在特別器重我,我都要一些好處來給我的子孫後代置辦家產呀。

    秦王聽了,十分開心。王翦率軍到了函谷關,連續五次派人去跟秦王求賜田宅。有人很不解:將軍,你這樣一直請求,好像不太好吧。王翦說:秦王這個人還是比較多疑的,現在把秦軍都交給我了,我如果不多求一些田宅,他會懷疑我的。

    王翦滅掉了楚國之後,就退隱田園了。

     

  • 4 # 鴉karas鴉

    王翦與白起最大區別不是君主麼?你換秦昭王試試,看王翦敢稱病麼?白起的事,明顯就是被冤的,該打趙國的時候不打,不該打了秦昭王又想逼著別人打,他白起有那麼蠢?蠢到不去打仗?他是知道長平之戰大勝之後趁勝追擊一鼓作氣滅趙才是最佳時機,然而秦昭王不肯。好了,等趙國緩過氣了,找幫手了,現在你秦昭王又要打,別人是傻子麼?更別說正是白起坑殺的40萬,是首仇,趙國會不舉國拼死抵抗? 所以,誰都能打,唯獨白起不能。無它,時機已過而已。 說真的,以秦國國力和秦軍的戰鬥力,加上白起之能,看看白起戰績,韓魏趙楚,有哪個不被打的一闕不起?我敢說換嬴政的話白起早就滅掉這幾個國家了。 秦昭王,真心沒擔當,白糟蹋白起這麼個殺神了!可惜! 而且,在我們評價王翦的功績時,請別忽視王翦的兒子王賁,秦滅六國他的功績可不比王翦差哪去了!

    總拿白起後面的事來說他政治水平不行是不是太想當然了?為什麼嬴政就能親自去請王翦還敢自承錯誤而秦昭王不能呢?擺明了就是秦昭王不如嬴政所以才冤了白起啊。別的不說,光白起後面論戰趙國有哪句錯了?長平之後秦昭王又有哪次再大勝了?還不是直到嬴政上臺才開始滅國之路的。哪個皇帝會在自己開疆闢土時留著給後代去做?

    所以,白起不如王翦唯一的地方就是,未遇明君,導致晚節不保乃至冤死他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IT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