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劉在外賣路上
-
2 # 唯愛雯521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水滸》作者施耐庵。水滸傳是一部以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全書透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失敗的全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3 # 汀洲自綠
《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傳》,又名《忠義水滸傳》。該書熱情地謳歌梁山好漢的反抗鬥爭,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全書故事性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其語言形象、生動,極富有表現力。在明清小說中有一定的地位。它與《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被認為中國四大名著。
-
4 # szh白玉京
首先謝謝邀請!水滸傳又被稱為水許傳,白字先生這麼念。其實《水滸傳》還有被稱為《水泊梁山英雄傳》,或《三十六天罡》。當年宋江以36人為匪,嘯聚山林,佔據八百里水泊梁山,橫行河朔,官府無可奈何。小說是美化了水泊梁山巨匪宋江及其手下,其實就是一群盜匪。
-
5 # i貓貓i咪i
謝謝邀請。水滸傳的來的來歷有一段佳話。元代有一著名小說家叫施耐庵,有一天,施耐庵拿出了一本剛剛寫完的書,當時書的名字叫《江湖豪客傳》,施耐庵與羅貫中師徒兩人在一起探討這本書,兩個人都認為此書文筆、情節、筆法俱佳,但都對書名不甚滿意。後來,羅貫中提議,不如改名《水滸傳》,並提出了自己的依據,羅貫中認為水滸有在野之意,而且合於詩經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歧下”的典故。施耐庵聽後,甚為滿意,因此就將此書定名為《水滸傳》,又稱《忠義水滸傳》。此故事情節是否野史無從考證,但透過這一書名的更改,首先體現出了古人對文學的認真態度;其次體現了古人無論師徒,以品為高的致學精神。
明白了《水滸傳》的來歷,就很容易明白施耐庵寫此書背後的深意。梁山好漢們之所以上梁山,多數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無法生存,而被逼上梁山。但是,梁山當權者反貪官不反皇帝的狹隘思想,最終決定了他們們的悲慘結局。因此,區區八百里水泊梁山,又怎能成為宋江等人的最終安身之所,因為既然能被逼上梁山,就會被官方勢力逼得無法在梁山上立足。所以,作者施耐庵在無其他解決的辦法下,只能以悲劇收場,所以作者安排了梁山兄弟在徵方臘時,讓好漢們死掉了一大半,以一種大悲劇結束了尋找出路的使命。但是,作者施耐庵心中對改造現實的渴望,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卻驚醒了無數夢中人。
因此,《水滸傳》對於人們來講,雖是悲劇收場,但是水泊梁山的好漢們留給世人最重要的是:公平、正義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回覆列表
水滸傳又被稱為,(英雄傳奇)。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眾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絃。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群眾的,而是緊緊圍繞著“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佈,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鬥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裡,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裡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痺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孃。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著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幹,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閒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裡,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裡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準確和細緻。《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髮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武松醉打蔣門神 選自明代萬曆容與堂刻本《忠義水滸傳》插圖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準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著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上了崗子。這裡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透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透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準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麼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梁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透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