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電影鏡頭讀名著

    五一假期到了,對於小長假來說,出門遠行時間上似乎有點緊迫,最好的方式是就近選擇。有些是郊區遊,有些是市內遊。其實現在每個城市都有很多博物館,假期裡,陪著家人朋友,尤其是小朋友去博物館遊覽一下,既能學習到知識,還能寓教於樂,倒不失是一種很好的出行方式。

    我每次去別的城市出差,有幾個最常去的地方:一個書店,一個是博物館,一個是菜市場。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書店,每個書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去書店是個很好的選擇。還有博物館,博物館是收藏曆史的地方,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館,每個博物館都記錄了一座城的過去,其實城市你當然無法遊覽夠,但是想要快速瞭解這個城市的歷史,去博物館待一個下午就足夠了。還有一個就會菜市場。其實逛菜市場是瞭解城市生活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一個城市的所有生活都集中在菜市場,在菜市場你能感受到一個城市的脈搏在跳動,你能感覺到城市人民的生活透過那些新鮮的蔬菜。博物館裡你能感覺到歷史的溫度,能感受到歷史並未遠去,一直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在書店裡,你能感覺到一個城市的文化脈絡是如何形成的,你嫩感受到一座城裡那些文化和知識活動的空間。

    書店我是說的最多的文化空間,而博物館是另外一種需要我們重視的活動空間。每座城市都有i幀及的記憶,這些記憶透過博物館保留了下來,你透過瀏覽博物館可以感受到幾千的歷史都在腳下,還能感受到這些歷史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它們並未遠去,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去遊覽的時候,一一向我們才敞開。博物館是濃縮的歷史,而生活是瑣碎的歷史。經過了時間的淬鍊,我們剔除了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瑣碎之後,才濃縮成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說,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種記憶的記錄,透過遊覽的方式,透過觀看一幅畫,一座雕塑,一個古老的建築,一個首飾,他們觸發了我們內心中對歷史的那種溫情,還能喚起我們對歷史的很多回憶。我們的大腦是個很奇妙的所在,一個歷史物的觸及就能喚醒我們對這件事物的很多記憶——當然,前提是你做了很多準備,知道歷史是由什麼構成的。

    這是我最喜歡遊覽博物館的原因,我們能夠歷史近距離接觸。現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智慧化時代,幾乎足不出戶就能遊遍天下。所有的東西都藉助手機和網路進行聯絡的時候,我們就缺乏了最重要的一種事物:那就是經驗。與歷史面對面相遇的經驗,與歷史對話的經驗,與歷史相互成就的經驗。這種經驗很重要,而且這種提供經驗的語境同樣重要,這就是我們需要博物館的原因所在。

  • 2 # 在下千城

    一般來說,我幾年才會去一次博物館,而不是一年去幾次博物館,而且去的還都是其他省市的博物館,即只有在外出遊玩的時候才會瀏覽其他地區的博物館,並瞭解一下當地的發展歷史;而對自己家鄉或住所的博物館並不會專門去看,甚至我從來沒去過。

    但即使如此,這些年也大大小小去了七八個博物館,從洛陽、南京、北京,到重慶、拉薩等等,博物館帶給我的感受用兩個字來形容:厚重。博物館一般展覽本地的歷史文物、文化特色、地貌特徵等等,比如一些遠古時期的石頭、文化遺物、兩千年曆史中的文化產物、近現代的發展歷程等等。

    站在時間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厚重的歷史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學校帶孩子去博物館學習的原因,瞭解生育並撫養我們長大的這個地方的歷史,它是怎麼來的、經歷了什麼,但更關鍵的是提醒給我們不要忘本,這才是博物館帶給我們真正的啟示。

  • 3 # 甜小姐的精緻生活

    我個人非常喜歡逛博物館,幾乎去到每一個城市都要去當地的博物館轉轉。但現在我發現在國內逛博物館,特別是知名博物館,完全不是享受,簡直就是噩夢...那哪兒是逛博物館?那就是逛菜市場!

    我覺得很多人逛博物館一不是喜歡二不是懂,就是為了追時髦;第三因為很多博物館的常設展都是免費不要錢還可以吹空調吧…呵呵噠

    特別是像《國家寶藏》這類節目的熱播,逛博物館彷彿成為了一種潮流,好像不去就out了似的。

    其實,逛博物館看什麼還在其次,首先好不好先了解一下博物館禮儀:

    1、比如輕聲細語,不用手去按展櫃的玻璃,再按也不可能讓你離展品更近: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時候,一個人看到清代乾隆二年陳祖章所雕橄欖核舟的時候,張開手指用一個大巴掌死按著展櫃回身兒大喊:“你們快來啊!真的有核舟記嘿!”自己無知還這麼招搖真的好嗎?

    2、比如不追跑打鬧:在國博看《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展》的時候,一幫小孩就在展廳追跑打鬧,咣咣的撞展櫃,我就想請問這些熊孩子的家長,你們是看不見嗎?還是你們發自內心的覺得我家萌寶太活潑了,撞得好!撞碎了更能證明我家寶寶身體健康?

    3、比如看書畫、紡織品等展品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不開閃光燈,真的會褪色啊呦喂:在首博看《養心殿展》的時候,一位大叔,估計是攝影愛好者吧,拿著個大單反對著緙絲龍袍咔咔咔咔!那閃光燈上下飛舞的閃爍,雖然及時被工作人員制止了,但我就想問:您真的不怕惹怒了龍袍的主人,把魂兒攝到相機裡帶回家嗎?單反,真是大叔最後的倔強...

    4、比如能不能遵守規則,人家不讓拍照的地方就把相機手機收起來好好欣賞?荷蘭梵高博物館的規定是,仿製品隨便拍照,真跡只能看不能拍。就有那欠的,在人群中偷摸非把手機掏出來拍一張,拍完四下看看發現工作人員沒注意,笑的那叫一個開心。我也不太懂,偷拍一張沒有構圖、歪歪扭扭、畫質模糊的圖片這到底是佔了多大便宜至於美成那樣?

    5、比如別人在拍照的時候好不好稍微等一下按序留念?在南京博物院正準備拍“帶蓋明洪武釉裡紅梅瓶 ”的時候。就有那種人,你的手機或者相機還沒按快門那,他蹭一下把他的手機擩到你面前,順便把你擠開,然後自顧自的拍照完,連句對不起都沒有,風一般的就離開了。這些人是家裡有皇位著急要繼承還是怎麼的?怎麼就那麼著急呢?

    6、比如看一個展覽之前好不好了解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哪怕度娘一下呢?在國博看“中國古代佛造像”展的時候,一個小夥子站在一尊鎏金阿彌陀佛銅造像前像發現新大陸是的大喊:“哎呦我去!原來阿彌陀真的是個佛啊!”...內心一萬匹草泥馬飄過...這個段子果斷列入當年最**TOP10

    7、比如排隊有序觀看一個展品,然後順序離開,即便再喜歡一個展品也不要站半個小時不動地方,因為就算站在那兒立地成佛它也不會屬於你;在故宮博物館看《千里江山圖》的時候,經過五個小時的艱辛排隊,好不容易快接近展品了。就有一個阿姨,站在展品前就不動地方。最後所有的工作人員圍一圈兒讓她趕緊走,後面排隊的觀眾也異口同聲的催她,人家就是不為所動,遵循不抬眼皮、不迴應、不走的三不原則像定海神針一樣,定在千里江山圖面前...按照規定,每個人的參觀時間最多五分鐘,我幫那阿姨掐了一下表,18分半...然後看完了人家一句抱歉也沒有,扭頭就走...這麼強大的內心,說實話我是服氣的!

    8、再比如不要站在一個展品前面就開始估值,這是博物館,不是拍賣行:盧浮宮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冬宮魯本斯的《 等待的女人 》、西斯廷教堂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的《雅典學院》、荷蘭國立博物館倫勃朗的《夜巡》、烏菲齊美術館波提切利的《春》...這些名畫我都眼見著被中文拍賣過.........

    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而且,特別想對家長說,給孩子選擇遊學機構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我們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是博物館禮儀,讓他知道什麼是博物館?而不是看完就要學會多少知識。

    我真的親眼見到在南京博物院,某遊學教育機構派出四個老師,一個老師負責去展品前佔地兒,把其他看展的觀眾轟走;一個老師負責拿著大擴音喇叭講解,那聲音,隔壁展廳都聽得清清楚楚;一個老師負責維持秩序,扯著嗓子喊:張三別亂跑,李四別說話!一個老師負責前後左右的拍照。那陣仗,彷彿整個展廳就沒別人,可以由著他們可勁兒折騰。一個展品講完了,老師就會拿大擴音喇叭喊:快!大家快跑到某某某展品前,然後一幫熊孩子就像蝗蟲一樣嗡嗡嗡的滿博物館亂飛。我就想知道這麼看展孩子能記住什麼?就算記住了也是博物館約等於菜市場吧?在國內也就算了,就這樣的,出國不丟人才叫奇了怪了!

    國外很多博物館,一樣是人滿為患,一幅傳世名作的前面也全都是人,但大家大部分都在安安靜靜的欣賞,真的是一種沒的享受...

    當旅遊從單純的景點打卡變成把博物館安排其中,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可惜,我們跑的太快,忘記了或者很多人還不知道為什麼出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氣動扳手要多少氣壓才可以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