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哈嘍給你帶一下

    其實餐具是非常能體現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的,就好比中日韓喜歡用筷子,歐美國家用刀叉,印度巴基斯坦用手抓等等!但是你不能貶低任何一個國家的餐具文化,存在即合理,所以並沒有貴賤之分,那為什麼中西方的餐具差距這麼大呢?

    其實餐具的使用還是跟食物有關的,華人吃的菜都比較豐富,一道菜就有好幾種配菜,並且菜也有很多形狀,丁狀的土豆丁蘿蔔丁等,還有絲狀的海帶絲土豆絲等等,這時候筷子的實用性就體現出來了,想夾什麼夾什麼,非常的方便靠譜。

    而西方國家喜歡吃整塊的肉,牛排之類的,使用刀叉之類的簡單工具也非常實用,叉子即可以固定肉塊,還可以叉著吃,刀則用來切割牛排,很方便。

    所以兩種餐具都各有各的好處,但是前段時間D&G品牌的一個廣告遭到了很多華人的怒斥,廣告中是一個亞洲面孔的女孩,用筷子切割披薩,似乎暗示筷子是低俗餐具,我個人也覺得非常過分,最後D&G也是做出了道歉。

    總的來說飲食習慣不同,使用的餐具也不同,但是作為一個華人,我個人更喜歡用筷子。

  • 2 # 瑾美人小廚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有以下區別:

    1、飲食文化:在飲食方面,華人很注重形式,講究“色、香、味”,所以中國烹調裡,菜的樣式千變萬化,具體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講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歐洲人很講實際,在菜的花色變化上從不下什麼工夫,更講究其營養搭配和保護,注重菜的內在質量。

    2、餐具的差別:西方一開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講究獨立,子女長大後就獨立闖世界的想法和習慣。而筷子帶來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單元,從而讓東方人擁有了比較牢固的家庭觀念。

    3、顏色的喜好:在中國的文化背景裡,紅色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吉祥喜慶,而在西方人的觀念裡,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衝動、挑釁和動亂,華人在喜慶的節日裡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選擇藍色,因為他們覺得藍色代表冷靜和沉著。

    4、在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是:華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

    5、在生活態度上的差別是:華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實用。

    6、在繪畫和雕刻藝術上:中國畫是潑墨寫意,西方的油畫講究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

    如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強大,實力也日漸提升。所以經常就會有世界各地的人來到中國生活,也有很多人定居國外,可見,中西方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的差異,文化,飲食等等。外華人對中國菜非常感興趣,而中國也開了很多家西餐廳。今天就來講一講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在中國,吃飯的時候幾乎是所有人一起在一張桌子上,大家是共用飯菜,在西方是講究自我主義,喜歡自己吃自己的。在中餐裡我們一般用到筷子,勺子等餐具,除了吃烤肉還有一些特定的時候,在西方就不同了,西方人喜歡把東西煮成一大塊,然後用刀叉切開,切成一小塊來吃。還有一點,大家瞭解一下,在中國,餐桌上經常有魚這道菜,當然寓意也很好,為了不把魚弄散,都是一整隻,或者說一大塊地就擺盤了,但是在西方,魚都是剔骨了以後才會供人享用。

    還有不同的就是做飯的方式,中餐做菜常見的也就是煎炸蒸煮燉,常用的調味料就是蔥薑蒜,醬油醋還有一些配料,但是在西方比較講究生吃,白水煮菜,口味沒有這麼豐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在中餐裡食材特別豐富,基本上能吃的東西有很多,但是西餐裡,可能就有些食材不經常出現。剛才也說了一下中餐的調味料,現在再來說一下西餐的調味料,西餐裡面多是胡椒粉,番茄醬還有一些香料。

    中餐就不過多介紹了,一般在外面吃飯,幾乎每個桌子上,都有醬油,醋,鹽這些自己可以根據不同的口味新增。但是在西餐的桌子就沒有這些用來調味的東西,有的是一塊乾淨的布子。旁邊還有一位隨時可以伸手向你要小費的服務生。這是在用餐的時候,在享用完美食之後,中餐裡,一般會有下午茶,水果。而西餐就是甜點,飯後甜點。

    剛才已經說過了,華人一般喜歡一家人在圓桌上吃飯,寓意一家團圓,還可以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放下很多的菜。但是在西方,桌子你會很少見到圓形的,一般都是方方正正。因為西餐講究的是唯己主義。這樣會更方便自己吃自己的。

    下來就說一下烹飪方法吧。西餐主要就是煎炸,烘焙,還有燒烤,前面也提過了,中餐就是煎炸蒸煮燉,中餐一般是用油來烹飪,花生油和植物油,西餐一般就只有黃油和橄欖油。

    下面呢,就跟大家聊一聊導致這些差異的原因。中餐一般講究的是飯菜的口味,不會太注意飲食的營養搭配這個方面。多是從,色,香,味,形來評判。在中國,除了要吃飽以外,追求的更是一種味覺上的滿足。簡單來講,就是華人對味道還是非常注重的,通俗來講,就是好不好吃。但是西方人就不同了,西方人喜歡精緻的東西,小而精。對於他們。做出的東西營養佔比絕對要高。他們會研究食物在某種狀態下,營養的佔比。比如說菜品幾分熟,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這些成分搭配的比例是否合理。而華人比較注重形式,菜的外在,西方人更多的就是注重營養角度哦,至於其它,不會放在首位。

    其實上面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我們的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主要的主食就是穀類,小麥等糧食作物。還有蔬菜,種植的都會比較多一些。有一項調查,中國的蔬菜十分豐富,比西方蔬菜種類高出幾倍之多。所以肉類相比這些,還是少了很多。但是在西方,主要吃肉比較多。所以在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量上就多了。他們主要吃牛肉,雞肉,豬肉,羊肉。所以肉在他們的飲食中佔比還是很高。西方人吃蔬菜一般就是生吃。在中國,很多菜都是熱吃,除了涼拌菜,基本上菜都是要加熱的,當然,東北人也會生吃很多菜,被叫做蘸醬菜,但大部分還是要熱吃的。其實,從東西方的飲食方式就可以看出來中西方對人性的差別。西方人講究唯己主義。比較在意個人的獨立自主。在中國大家可以一起吃一道菜,但是在西方,都有屬於自己的刀叉,就算是喝湯,有有講究,有自己專門的湯匙。

    在中國,有很多人愛吃口味重的東西,愛吃醋,愛吃辣椒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在西方,卻沒有這麼多的調味料,他們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就比如味精,雖然它可以提鮮,但是食用過多對身體不好,西方人卻不喜歡吃,因為他們認為對身體不好。華人喜歡每天都會購買當天的食材,因為這樣比較新鮮,蔬菜一般不會採購太多。因為放幾天就會變得不新鮮。但是西方人一般就會採購很多,可以足夠吃一週。然後冷凍起來。

    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下菜名,其實在中國,很多菜名跟歷史有關係,有很多典故的。就比如說,東坡肉,佛跳牆,這個佛跳牆就比較有意思了,就是形容菜十分的美味,就引得寺廟裡的和尚都不禁紛紛跳出院牆,是不是很有意思呢。然而,在西方,菜品的名稱就顯得沒有這麼複雜,就很簡單,就舉一個很熟悉的例子吧,當我們去肯德基吃快餐的時候,很多食物就是它本身的名字命名的,炸薯條,漢堡包,香辣雞腿等等還有很多。是不是仔細研究一下,真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中西方的地域差異造就了很多的不同,這也和中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隨著中外交往日益密切,很多文化都被植入了,在西方,同樣可以吃到中國菜,也有很多華人去國外,發展中國的飲食文化,同樣,在中國,想吃法國菜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大街上很多這樣西方文化菜館,還有肯德基和麥當勞,還是很方便的,這都是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的,也在發揮著不可不可小覷的作用。

  • 3 # 胖鹿歡歡

    筷子與刀叉並不是表面使用的區別,而更多的是文化的區別:

    一、觀念的差異:中國的飲食強調感性和藝術性,追求飲食的口味感覺。俗語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西方飲食觀念是一種理性的、講求科學的飲食觀念。

    二、物件的差異:中國的菜餚是“吃味”的,所以中國烹調在用料上也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而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裡等“硬菜”。

    三、方式的差異:中國吃飯,不管是什麼目的,大家都是團團圍坐在一起,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西方飲宴,核心在於交誼,透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

    四、習慣的差異:華人愛吃醋、姜、蒜、蔥、辣椒等作料,可以殺菌、消脂、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等運用;西方人雖作料單調,可也不乏優點,他們烹飪時不愛放味精,因為味精含鈉,攝入過量有損健康。

    或許筷子與刀叉只是作為吃飯的工具,但它們能完全代表中西方的飲食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腹直肌分離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