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坡先生
-
2 # 用振江
其現在的用詞與古有差別,其二,地理位置也是不一樣,風俗習慣也不同,還有一個至命的困素,是說白了就是紙多墨少,文化有限?
-
3 # 春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改道了,滾滾長江東逝水,已經再也不見了!長江再也不會來這裡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此情此景不是那時那景。
-
4 # 男風起兮
星驛哥哥曰:
1:古今多少年,經歷了滄海桑田,自然是昔非今比。
2:文章裡面描寫的自然比現實中的要好,蘇軾文章寫的好,即便是不好的東西也能用文字美化,化腐朽為神奇。何況赤壁本來就是不錯的地方,著名的赤壁之戰在這裡發生。
-
5 # 九磚學士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一首流傳千古,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關於這首詞的解釋有很多,大家也都很瞭解,這裡我就不想多說了,我們主要談談以下的一些問題。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今天看到的這個地方,我聽別人說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那個赤壁,實際上並不是,難道蘇軾不知道嗎?蘇軾《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實際上他看到的赤壁是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
地圖來自中國地圖出版社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赤壁的有關記載《三國志》:“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志·吳書》的諸大將傳記也都提到“拒曹公於烏林”的字樣,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紮在江北的烏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赤壁山在今蒲圻縣西八十里,一名石頭關,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元和郡縣圖志》是現存最早的古代總地誌,全書創作完成於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故名。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鑑》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採用了這一學說。
地圖來自中國地圖出版社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實際兩地地方的距離今天看還是有點距離的,更何況是在古代交通並不是很發達的時候,那麼蘇軾到底知道不知道他看到的赤壁並不是古赤壁戰場的赤壁呢?我們可以說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就連我們今天都有爭論,更不說他那個時候,可見我們和他一樣都是稀裡糊塗的。而實際上他根本就不關心那是不是赤壁,他只是借這個題來抒發自己的情緒罷了。
古代文學批評的一些材料我看看張伯偉的《全唐五代詩格匯考》主要的材料來源是日本僧人空海的《文鏡秘府論》。他於唐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在中國留學約 3年,與中國僧徒、詩人有友好交往。本書是他歸國後應當時日本人學習漢語和文學的要求,就帶回的崔融《唐朝新定詩格》、王昌齡《詩格》、元兢《詩髓腦》、皎然《詩議》等書排比編纂而成,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裡面收錄一些當時的詩評作品,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研究詩,最早是說詩的平仄四聲押韻情況的,後來到皎然和尚,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存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閒適,語言簡淡。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從這裡開始詩的研究就開始到了我們現在說的詩話類的內容,開始研究勢這樣的抽象的問題了,我們說很多文化的東西,最原始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一旦跟宗教扯上關係就扯不清楚了,就開始哲學化了。所以我們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看裡面跟道家陰陽、五行、天干地支這些一旦扯上,連字的本意許慎也說不清楚了,後世的文字學家也是解釋不清楚了。
詩詞裡面的論勢我們知道後來文學的發展與宗教的融合,造就了一批這種論思想哲學上面的問題搞到文學批評作品裡面去,即讓文學批評作品有了更高的意境的觀念又使得很多越來越不清楚,越來又越模糊了。而蘇軾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他關注的本來就是勢這個東西,他才不管哪裡是不是真正的赤壁戰場,所有的描寫都是他用文學的修辭手法,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所以我們根本不用深究赤壁是否還有當年的雄宏壯觀,可能他當年看到的場景跟你今天去看到的根本就是一個場景,只是你的理會跟他不一樣而已,你站的角度跟他不一樣而已。我們說說皎然《詩式》裡面是怎麼說的,其華豔,如百葉芙蓉,菡萏照水。其體裁,如龍行虎步。其勢中斷,亦須如寒松病枝。風擺半折。勢有通塞者,如驚鴻背飛。要了親命了。雖然這個勢並不是出入皎然首創,但是很多時候後代討論勢都比不過皎然的影響。我們看神彧《詩格》詩有十勢中是怎麼說的,又是個和尚,我們要習慣很多漢學領域都比不了和尚的影響。說;一曰芙蓉映水勢,二曰龍潛巨侵勢,三曰龍行虎步勢,四曰獅子返擲勢,五曰寒松病枝勢,六曰風動勢,七曰驚鴻背飛勢,八曰離合勢,九曰孤鴻出塞勢,十曰虎縱出群勢。什麼?你確定我不是在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這是武功秘籍嗎?我們看看當時引的一首詩;
唐朝女詩人李冶的《送閻二十六赴剡縣》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
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誰說女子不如男?說詩言高要做到,言中自見高,言遠,言中自見遠。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我說高了嗎?我說遠了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不高嗎?不遠嗎?後來說中國的山水繪畫,也是怎麼說的,什麼高遠、平遠、深遠。都這個意思。所以說詩書畫是一家。
所以你根本不用對著那個場景站在哪裡去思考蘇軾當年看到的是什麼模樣,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們說李白說“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三百杯?早送醫院去了,那是說的一種氣勢,跟喝多少沒關係。李白說“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人是隨便殺的?信他早就被砍頭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蘇軾看到的赤壁為什麼不如今天看到不如他描述的那樣了,實際他看到的還不就是那樣,他的眼裡的東西和你眼裡的東西只是因為,你和他的學識,和才華不一樣的區別罷了,所以為什麼蘇軾只有一個蘇軾,你要想理解為什麼不一樣,那就好好讀書吧。他也是人我們也都是人,努力還是有可能趕上的。
回覆列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感慨中國的很多地方原本是青山綠水的為什麼會一下子就變成了一灘死水?今天,我們選取聞名中外的赤壁來進行剖析!
話說當年蘇東坡時代的赤壁,那是何等的波瀾壯觀,最適合文人墨客遊覽觀光!其理由為:
一來,有著三國時期的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寫起文章來可以一吐胸中的悶氣!
二來,空氣清新明朗,怪石嶙峋,草木悽美,甚是值得怡情養性!
而當今的赤壁?是什麼樣的呢?
凡事去過赤壁的遊客,都能夠體味到這樣的畫面:房屋眾多,草木稀少,遊客擁擠,清水變質,岩石消失……哪能找到當年的模樣?
故筆者遊覽之後詩云:昔聞赤壁風光好,今上棲霞幾多愁。 一湖春水少游魚,兩岸赤壁化高樓。 汽笛蓋過稀鳥叫,香爐更勝花一籌。 清風徐來水波漾,豪壯不復水悠悠。
那為何會出現如此浮躁的景象呢?筆者認為:
第一,由於重抓GDP,而輕視了自然景觀。
自從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更看重物質效益與經濟效益,造成了文化退化,精神追求較為低階。
第二,由於人多地少,加上房產商的個人私慾,致使很多文化景區不得不開荒破土,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幢幢的高樓大廈。
於是,汙水亂排,垃圾亂丟,樹木濫伐,尾氣汙染嚴重……從而破壞了原本優雅別緻的自然風光,取而代之的是人為的“塑膠景觀”。
故遊者呼曰:“何處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何處有‘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