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傻二度
-
2 # 飛揚心理王老師
自卑,大致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對自己不能改變的不足而自卑,比如長的黑,矮,不好看等等,這要合理看待自己的不足,同時發展自己的優勢價值,提高自己的價值,是克服自卑的最好辦法;另一種是對能改變的不足而自卑,比如不會說話,不會辦事,這時候要善於向別人學習,即使超不過別人,也能達正常水平,不要盲目與他人對比,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等你做好了自己該做的,發展了自己的價值,就能從自卑中走出來,加油!
-
3 # 小青先生soul
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自卑感不管怎麼樣形成,不論我們經歷了什麼,我們要做的是一點點的積累提高自身的價值,
2自卑感無非就是看到比自身價值高的人或者事務,而感到自身的不如,設定一個明確的目表
3客觀的認識自己,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努力。
人不可能不自卑,自卑本來就是我們的一部分,不要想著拋棄它,有時候它給我們也帶來了一些保護。
所以呢我們要做的不是糾結自己的自卑,它是“我”一部分,正視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不要糾結於它呀!
-
4 # 淺月親子
自卑感的根源是內心力量不足,自我價值感低。
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內心敏感,外在表現有的是過分怯懦,不敢多言多語,行動要看人臉色,生怕哪裡做錯了遭人恥笑;有的是則表現為過分自尊,受不得半點批評否定,常常感覺自己的自尊心被傷害。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進行自我的心理建設,由內而外的改變自己,把關注點從外界轉回到自己身上,確立自我實現的目標。逐漸發現自己的優點,自己可以重塑的地方,同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不足,允許自己不如別人,卻依然喜歡和欣賞自己。無條件的愛自己。
這當然是一個過程,你不會看完我的解答一下子就走出這種自卑的情緒,但是你會逐漸好起來,所以不要因為“我怎麼還是自卑”而攻擊自己,允許這種“過渡”存在,堅持下來,你會獲得螺旋式的成長。
按照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克服自卑感是童年時期需要解決的問題。童年期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能力品質。所以也提醒父母呵護好孩子的兒童期,鼓勵他們形成勤奮刻苦的品質,肯定他們的能力和成就,當孩子向你展示他的成果,比如拼好的樂高積木,要發自內心的關注和肯定,不要籠統地說“不錯”,要真誠的肯定,給出建議,讓他們感覺真正被關注。這樣才有利於他們形成穩定的自我價值感。不然自卑會如影隨形跟隨他,成為他成年要解決的課題。
學習心理,關注親子關係,大家一起努力!
-
5 # 飛魚的樹洞空間
雖然沒接觸過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但單純看這個問題就能感受到你深深的苦惱,從我過往工作接觸到的情況來看,因自卑的性格而苦惱的人群並不再少數。希望借這次回答的機會,讓正為此苦惱甚至陷入困境的人能稍微獲得改善。
首先,我覺得我們需要澄清的一個概念是,性格是什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性格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簡單而言就是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現象的態度以及對此做出的相應的行為表現方式的綜合體現。性格它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的。自卑的人他陷入苦惱並不是因為他的性格比其他人差或者壞,而是他這種性格所伴隨的看到問題的思維、態度、自我評價以及相應的情緒狀態在處理問題時更容易出問題罷了。自卑性格的特徵過分敏感。自卑的人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往往會過分敏感,自尊心強,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唯恐被人忽略。其次過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任何負面的評價都會導致內心激烈的衝突,甚至扭曲別人的評價。比如,別人真誠地誇他,他會認為是挖苦。他們非常敏感,跟他們交往時,必須謹小慎微,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在其內心引起波瀾,胡亂猜疑。打個不太準確的比喻: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分數的話,性格自卑的人就有點像徘徊在及格線的差生,別人的每次評價都會引發他的激烈的迴應(因為每次扣分都可能導致落線)。心態容易失衡。性格自卑的人往往自我價值感也比較低,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才能不受到社會重視。自我價值感是一個人對自己是否安身立命的根本,喪失自我價值體驗,使他們容易產生心態失衡,陷入惡性的心理體驗之中。情緒化。我們在與性格自卑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他們突然脾氣爆發的情況,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會感覺他們這個爆發有點莫名其妙。這是因為性格自卑的人平時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態度等,他們表面上的逆來順受容易讓別人疏於顧及他真實的想法,這就容易導致他們產生不滿情緒,而過分的壓抑恰恰積聚了隨時爆發的能量。當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認為別人睢不起自己時,往往會產生過激言行。比如有些老實巴交的人平時老是受人欺負不敢還手,但卻也會因很小的一件事突然爆發,會因此自殺或襲擊別人。如何改變?正如上面提到,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在我們童年階段就已形成並基本保持穩定狀態,在成年之後想要改變性格是比較困難的。即使如此,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個人掌握一些技巧,可以透過調整個人的認知模式,從而改善自我價值感低、過分敏感、容易情緒化等問題。具體技巧如下:
悅納自我:所謂悅納自我,即是要充分接納自己的真實情況,客觀地看待自己。即使自己是學歷低、外貌不漂亮、收入不高,但我願意接納這樣的自己,並且無條件的愛自己。性格自卑的人,往往是因為在童年時期常常遭受到周圍人尤其是家長的負面評價,給他灌輸了“你不值得”的意識。因此在第一步,需要先接納真實的自己,重新樹立起自我價值感。
常懷感恩心:很多人一看到這點可能會疑惑,說為什麼你一個做心理輔導的要宣揚這種宗教色彩的東西。其實不是的。常懷感恩心,意思讓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把美好的事物視作理所當然,要多去肯定其正面的價值。抱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可以發現生活中細微的美好,常常遇見“小確幸”,自然就不容易出現心態失衡、情緒化等負面反應了。
“五步脫困法”最後,因為自卑性格的人很容易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而自我設限,導致行動力比較差。所以在此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輔導中一個很實用的,消除限制性信念的“五步脫困法”,它的操作理念是:很多人內心的困境,其實往往是本人的一些錯誤信念造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五個步驟,將我們處於困境的心態,變得更積極進取、有更清晰的行動目標和途徑。例如,當我們在遇到挫折,覺得做不到某一件事時,我們可以逐步的運用這個技巧:
第一步、分析困境:我做不到A 第二步、改寫: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A 第三步、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所以到現在為止,尚未能做到A 第四步、假設:當我學懂…,我便能做到A 第五步、未來:我要去學…,我將會做到A(注:第三步因果中的“因”,必須是某些本人能控制或有所行動的事)
這個“五步脫困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意識不到,“我做不到”實際上是描述一件過去的事實,過去的事實我們是無法改變的,然而往事對我們未來的影響卻可以改變,因此“我做不到”不應該成為一個包袱,不能阻礙我們向前走。上面的五個步驟,可以有效的打破我們意識上的困境,讓我們放下“我做不到”的包袱,勇往直前。
我們以“不會演講”為例,演示一下自我脫困的思維過程:
1、困境:我不會演講
2、改寫:到現在為止,我不會演講
3、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敢上臺,所以我現在還不會演講
4、假設:當我敢於上臺,並多加練習時,我就會演講了
5、未來:我要去參加中文演講協會的活動,多上臺演練,我就會做演講了
一般而言,當我們能推演到第5步時,基本上就已經能從消極狀態中走出來,並且已經有比較清晰的行動規劃。而當我們能熟練的使用這個技巧時,基本就很少會因為負性的自我評價而苦惱了。
回覆列表
您知道您自卑的根源是什麼嗎?如果您覺得您自己也茫然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自卑,那麼可以回憶一下您的童年,看是否自卑是童年時期的某些事情帶給您的,平時您也可以多觀察一下自己,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比如您脾氣很好,能一直保持善良。
人人生而平等,如果我們因為自己跟別人有一點不同,或者因為別人比我們優秀,我們就要自卑,那就有點對不起自己了。
不要討厭自己,慢一點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