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機起名

    有董仲舒的功勞,但不是主動出一個人的功勞。有漢初的叔孫通。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弘。還有好多儒家弟子,咱就不一一列舉了。董仲舒只不過是一個代表罷了。

  • 2 # 黃昏的夕陽

    先來看看比較有名的幾家,法家,道家,儒家,墨家。漢朝建立之初採用的是道家無為而治,有了文景之治。但是出現了七王之亂,到了漢武帝肯定覺得道家不行了,而且發展趨勢也是道家不符合當時的情況了。法家那是更不可能的,秦朝就是因為法家太務實嚴厲苛刻導致二世亡了。再看墨家,墨子之後沒有出現厲害的人物了,衰敗了。

  • 3 # 看不見的角落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課本內容。事實上,儒學在漢朝的興盛與發展是漸進式的,先在民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再一步一步向上層擴張,然後透過皇帝的詔命在整個中央以及帝國範圍內加以實施。無論是打基礎的過程,還是向其他階層蔓延的過程,還是最終確立起統治的過程都經歷了非常久的階段,當中湧現出了不少儒家的捍衛者和傳播者。一直到西漢元帝之後的晚期社會,儒家思想才真正的被建立起來,成為了中央的統治思想。

    西漢早期,國家的各項制度並不完善,事實上我們課本中講的西漢初期實行黃老思想,無為而治也是有問題的。從西漢早期的法律文書來講,西漢早期的法律也是非常嚴酷的。漢文帝之前,砍手砍腳,刺字削鼻也都是存在的。漢文帝之後,廢除了肉刑,卻加重了杖刑,結果造成大量人員死亡。這些人原本只需要接受砍手砍腳的懲罰,但最後卻枉送了性命。這也是漢文帝刑法改革中的黑暗一面。所謂無為而治主要是在經濟層面,對於勸克桑農,收納賦稅上具有指導意義。但此時卻給儒家思想在文學博士和知識分子之間的傳播打下了基礎。

    因為儒家的教學體系發達,所以很多人都可以接觸到儒家思想,漢文帝竇皇后當政時曾經就有喜好儒家學說的博士進言觸怒了竇氏,結果當時已經是皇權掌握者的竇氏竟然命令這個博士去和野豬搏鬥,企圖置他於死地。這都是早期儒家傳播者所做出的犧牲。可以說當時的西漢王朝,經濟上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法律上用法家嚴刑峻法的思想,文化上相容幷包,多種思想並存。

    除了董仲舒之外,漢代的儒學大家還有公孫弘,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詩》、《書》等儒家經典的研讀和傳承,後來他開始研究《公羊傳》,頗有建樹。他是西漢第一位以丞相身份封侯的儒生,自他之後擔任丞相的人如果不是列侯,就會被直接封為列侯。他對於儒家經典在西漢上層的傳播也是非常積極的。但是從武帝開始,國家主要還是外儒內法、王霸混一。實際上還是在核心中實行嚴酷的法家學說,只是在外面披上了儒家華麗的仁義外衣而已。西漢直到漢元帝時期,才真正實現了儒家當道,蔚為大宗。這主要是因為漢元帝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薰陶很深遠,他本人的儒家修養也很高,所以才真正開始全方位的推進儒家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文:經典守望者

  • 4 # 跋一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一百年間,統治思想發生一個巨大的反轉,可以說董仲舒起了巨大的作用,這是因為他遇到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明君一漢武帝。武帝為了鞏固一統的江山和自己的地位,總結了過往朝代的歷史經驗,得出周朝可以無為而為,垂拱而治,而殷朝人制訂五種刑罰來防止奸詐,用毀傷身體的辦法來懲戒邪惡,並不能防止天下大亂。可是周成王和周康王放棄這些刑罰四十多年,天下也沒有犯法的,秦國使用這種刑罰殺死的人很多,受刑的人接連不斷,造成天下空虛丶人口減少的惡果。為了總結經驗教訓:他邀請了特別傑出的人來請教,有人談論當今的事情卻不實際,有人用古代歷史來印證卻不相符合,有人用現代的情況來考察又難以實行,而只有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才切合實際而又容易施行,才受到漢武帝的重視和推行。

    董仲舒,年輕時研究《春秋》漢景帝時己為博士,他為了攻讀春秋,集眾講學,留下了"三年而不到花園觀賞的美名,他首先繼承先秦懦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進一步發展成天人感應論”的哲學思想核心,適合當朝者的心理訴求,這種君權天授的理論,給皇權披上神的外衣,借天上的神權維護地上的皇權,容易使廣大人民群眾接受神學和迷信思想的約束。其二,他把各種自然災害描述成老天在譴告地上的皇帝,要趕緊改變政策,皇帝也必須順承天意。“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以求保持長治久安。其三,他提出自己的三綱理論,附會了天意,王道之三綱可求之於天。他認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是天的意志,天的安排。故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庭,正朝庭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壹於正。其四,他提出設立太學以教化萬民的思想,以達到教化行而習俗美的目的。他從秦亡的事例中說明其“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遺毒餘烈,而至今未滅”,這些都是不教化的結果。所以他提出在國都設立太學進行教育,在縣邑設立縣學鄉學實施教化,用仁來教育人民,用義來感化人民,用禮來節制人民,這樣,雖然刑罰很輕,卻沒人違犯禁令,這是教化施行,習俗美好的緣故。他提出了任用賢達人士的主張,各級官吏,所供賢達者有賞,所供不肖者有罰,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的正確主張,也得到武帝的稱讚,從此封建社會立學,科舉都是他的功勞。

    董仲舒以先秦儒學為基破,少量相容他說,如陰陽學說,法家的某些成份,加以改造發展,為後來的儒學家所承認,西漢儒者稱他為“為群儒首”班固稱他為儒者宗,南宋大儒朱熹稱他為“純儒”。他向漢武帝提出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使儒家主張得到獨尊的地位,並長期形成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所以儒家思想能在漢朝唯我獨尊,都是董仲舒的功勞。

  • 5 # 文刀沐子

    人類社會歷經神話時代,聖人時代,英雄時代和今天的公民時代。

    大約在兩千年左右,中西方先後進入了聖人時代向英雄時代的過度期,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徵,就是社會普遍意識到:應該按照聖人時代的聖人模型,在人間塑造英雄。於是人們在聖人時代的諸多聖人中選擇英雄之揩模,成為當務之急。

    最終,西方選擇了耶穌及其門徒,中國選擇了孔二及其門徒當樣板,在現實中塑造英雄。

    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不是哪個個人能夠決定的,在神棍董之前,秦儒和漢儒就為此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秦始皇設博士七十二人參贊政務,三百多方士觀天相,並按大儒們的建議,規制了皇家禮儀。漢劉邦雖然討厭儒生,但也不得不靠巫儒一聖叔孫通先生給他規制皇家禮儀一一這玩藝除了巫儒,沒人會幹。文景之治,雖然推崇黃老為聖而排斥儒徒,無奈儒教經過孔二的流氓化改造,成了打不死的變色龍,嚴禁儒教,巫儒之徒就假道而行,杜撰了孔二見老子的鬼話,自稱儒教就是道家,是道家分支,甚至在景帝年間,出現了大儒新垣平禍國亂政的事件。

    可以說,秦漢之交是孔儒體系化,成熟化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孔教偽造了孔二墳頭,聖蹟和崇拜的圖騰一一聖木偶,編造了三版《春秋》傳,巫儒六經也以箴言,讖語,偈語,論語等鬼話的形式被杜撰出來。

    神漢董仲舒,只不過孔儒成熟期的代的分享者。他的最大功業,就是將儒教自宮,自我陽痿,將超凡的″聖人″,降成了皇上的孫子。皇上成了″聖上",也就是″聖人的老子",從而解決了政教爭權的問題。

    皇帝權大還是聖人權大?這是世界其他宗教至今仍沒解決好的問題,為解決王權與神(聖)權誰大的問題,各個文明板塊爭得頭破血流,殺的血流成河,但,至今仍沒解決好。唯有中國儒教,在二千年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解決方案就是:皇帝是老子,是聖上,是聖人之上的″天子",天是老大皇上老二,聖人是臣,是臣子,也就是皇上的兒子。

    世界所有教派中,唯有巫儒甘居皇權之下,為皇上當牛做馬當兒子。

    這正是巫儒能得到歷代皇上喜歡的根本原因,也是巫儒綿延不絕的根本原因。

    想想看,諸子百家都不肯紿皇上當兒子,唯有巫儒甘心情願跪舔當兒子,皇上豈能不獨尊儒術?既然其餘諸子百家不肯效法巫儒給我當兒,也只有被罷黜的下場了。

    這就是董神的功業。

    當然,歷史的必然往往由偶然事件引發,董神之所以當成名,並不是他儒術高明一一巫儒經典沒有一部是他鼓搗出來的,而是因他是河北吳橋人,會變魔術,能呼風喚雨,大變活人....這在當時簡直就是了不起的″仙術",董神說這玩藝就是″儒術",劉徹等權貴敢不尊″儒"嗎?

    當然,劉徹被董神坑殘之後,醒過盹來,恨得牙根癢癢,發誓要殺了它.…那是後話了。

  • 6 # 嚴維權

    打腫臉充胖子,自吹自擂,而事實上,漢武帝對儒家的鎮壓並不遜於秦始皇 ,不信可以去看《上古三代全漢文》,上面有漢史擋案可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是如何慢慢從育兒幫手變成「育兒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