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逍遙浪蕩子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三國鼎立!但是沒我外國實力入侵!再亂那也是自己人幹仗!逗的玩呢!

    但是西晉末年不一樣先是司馬炎政策不是特別合適裁撤了自己的軍隊!而沒有裁撤藩王的實力!導致八王之亂之後又演變成了五胡亂華!漢人差點滅亡,幸好冉閔這個牛逼閃閃的人頒佈了殺胡令!才勉強平息了!所以總體來說,還是西晉最亂!也是最動盪不安的年代!

  • 2 # 歷史何必認真

    我認為,西晉末年更亂,原因如下。

    東漢末年,從董卓作亂開始,包括黃巾起義在內,諸侯混戰時間並不算太長,馬上就出現魏、蜀、吳三個相對較為穩定的政權,即使是三個地方政權,相較於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更為強大,北方遊牧民族依然向曹魏進貢,南方少數民族也被孫劉兩家整合,中原大地沒有受到外部勢力的干擾,漢農耕文明依然在延續,在各自的範圍內,百姓依然可以很好的活著,不必為溫飽和性命朝不保夕擔憂。

    反觀西晉末年,外戚干政引發“八王之亂”,統治階層互相攻伐,但又沒有能力降伏敵對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內耗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遊牧民族乘機內遷作亂,北方漢人為避戰亂大量南遷,造成中原大地胡漢勢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各民族紛紛在佔領的土地上建立胡人政權,長達一百多年的大動亂就這樣出現在中原大地上,漢民族被大肆殺害,農耕文化幾乎斷層,甚至出現“人相食,飢死者十之五六”的慘事,史學家稱之為“五胡十六國”,漢民族最接近滅種的一次危機 。

    可見,東漢末年的動亂對農民生產和經濟發展的影響還在可控範圍之內,而西晉末年的動亂幾乎沒有農業生產,赤裸裸的人間屠宰場,所以說西晉末年得動亂更厲害。

  • 3 # 嶽之嵐

    歷史上每個朝代末期都會產生大的動盪,戰爭頻仍,流民失所,百業荒廢,生靈塗炭,給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帶來嚴重破壞和損毀。“寧做太平犬,不做離亂人”就是每個朝代末期人民生活的殘酷寫照。  

    首先看東漢末年的動亂。東漢末年是指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持續36年。一個王朝的覆滅,通常是內因在起催死的作用,東漢末年就是這樣走向終結的:第一,天災頻仍,民不聊生。第二, 官員貪黷,朝政腐敗。第三, 奸佞握權,虎狼當道。第四,惡行猖獗,昏天黑地。黃巾遍野,赤地千里,諸侯蜂起,亂世攘爭。最後,三國鼎立,征戰不止,山河分裂,將近百年。“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這是曹操《薤露》詩,寫的是董卓脅帝西遷長安,焚燬洛陽的慘景。

    而從人口來看,東漢末減少約60%人口,漢桓帝永壽三年,全華人口統計約5648萬人,而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僅剩約1616萬人左右。 曹操在另一首《蒿里》的詩中,描寫了當時中原一帶的悲慘景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由於農民起義不斷,朝政腐敗,群雄並起,諸侯間割據稱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最後被西晉統一,結束長期的分裂局面。

    西晉末年由於皇室昏暗,朝政腐敗,同樣爆發了各地流民爆亂。西晉末年流民起義是晉元康六年(296年)至建興三年(315年),各族流民反抗西晉王朝的起義戰爭。 在這場浩浩蕩蕩的流民起義中,各地流民起義雖然沒有走上聯合的道路,但沉重地打擊了西晉的腐朽統治,加速了其滅亡過程。

    “永嘉之亂”,對於兩晉臣民來說,更是刻骨銘心。因為在永嘉五年,匈奴攻破洛陽,西晉的第三個皇帝晉懷帝被俘,稱為“永嘉之亂”,“永嘉”也就成了亡國的代名詞。自晉惠帝“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長期以來受到壓迫的胡人趁機起兵作亂,整個中原地區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達130多年的分裂割據、互相混戰的動盪時期,中國北方長期陷於戰亂,晉室政權流亡南方,建立了東晉。

    從人口來看,晉武帝太康元年,全華人口約有1616萬,而到了永嘉之亂後,匈奴等五胡在晉室內亂之時攻陷洛陽,史稱“五胡亂華”。中原漢人紛紛南渡,越過淮河或更越過長江。北方的人口約50萬戶,以一戶6人計算,則只有300萬人左右。

    綜上所述,東漢末年的動亂是農民起義及各諸侯割據之間的戰亂,北方在曹操的統一下並未發生邊境異族勢力的侵擾。而西晉末年,在流民動亂及王室內亂後,匈奴入侵,“五胡亂華",造成中國歷史上最至暗年代。所以兩相比較,東漢末年,英雄輩出風雲際,群雄逐鹿更精彩。西晉末年,皇室庸弱無能人,五胡亂華更昏暗。

  • 4 # 夢圓史話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熟悉這段歷史才可以。

    個人認為,沒有誰更亂,只有歷史的變革和紛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幾千年的紛爭幾千年的戰亂,和平只是短暫的。多數時間還是在大戰。

    東漢末年是指從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到公元229年東吳孫權稱帝歷時45年,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軍閥割據,彼此混戰。當時東漢共分為十三個州,每個都有豪強割據,最後發展到三國割據的局面,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全國。由於持續戰亂,人口持續減少,人口從東漢最高5000萬減到三國末年800萬左右。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從公元291年元康元年到至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續16年。八王之亂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就是之後的五胡亂華,公元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漢趙,五胡亂華開始。公元317年,司馬睿南遷建立東晉,北方陷入大亂。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

    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北方的漢族到了亡種滅族的境地,在歷史上是唯一一次北方少數民族超過漢族人口。五胡之一的白種人羯族把漢族少女當做“雙腳羊”,白天當軍糧晚上姦淫。後來羯族人建立的後趙政權中漢族將領冉閔自立為王,頒佈“殺胡令”,羯族幾乎被屠殺殆盡,胡人從此才不敢屠殺漢人。從東漢末年到西晉的五胡亂華時期不過幾十年,東漢末年大大小小的軍閥也是打的相當慘烈,到了三國時期還是一直在打,絲毫不亞於西晉的八王之亂,那東漢末年為啥五胡沒有趁中原大亂之際入主中原呢?而偏偏是西晉八王之亂後,北方的胡人紛紛在中原建立政權呢?

    西晉八王之亂

    劉邦建立漢朝後,漢朝始終奉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西漢武帝時,衛青與霍去病率領漢軍騎兵深入匈奴腹地擊敗匈奴。東漢與西漢系一脈傳承,東漢明帝時,派大將軍耿秉與竇固擊敗北匈奴。到公元91年永元三年大將軍竇憲、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徹底解決漢朝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依然延續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精神,對於入侵的胡人基本就是一個字打。兩漢四百餘年,華夏族進一步融合,民族意識增強,家國天下,內部如何亂,華夏民族也不容蠻族欺凌,對於這一點,無論是東漢末年的各路軍閥還是後來三國的開國國主都是相當的默契。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烏桓族屬於東胡,在東漢時成為東漢的世襲的僱傭軍隊,在公元216年曹操把南匈奴肢解為五部,安置在平陽郡,匈奴單于王朝終結。

    五胡亂華

    從公元二百年到約公元六百年,是整個地球的寒冷時期,可以說是小冰河期。北方的族群都受寒冷氣候的影響紛紛南移,到東漢末年,胡人已經大量地內附。然而即使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面對華夏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胡人也是相當的忌憚。但是歷史卻起了變化,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兒子晉武帝司馬炎於正式取代三國中曹魏,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統一了中國。司馬炎當上皇帝后,西晉整個統治階層開始盛行享樂主義,士族階層驕奢淫逸墮落腐化,晉武帝的舅舅王愷與石崇鬥富,晉武帝不但不斥責,反而覺得有趣,還把一顆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讓其去鬥富。司馬炎本身就是驕奢淫逸的典型,他曾經在中級以上的官員和普通士族家庭中挑選了五千名處女進宮為自己服務,滅吳以後,又在吳地選擇了宮女五千人,總計一萬人。據統計,當時西晉全國只有一千多萬人,結果晉武帝使其中千分之一的人都成為自己的老婆。在他任內還大封宗室,吏治腐敗,有隨後的八王之亂以致五胡亂華也就不奇怪了。

    從這些歷史可以看出,東漢末和西晉末都是最亂的時候,沒有誰更亂之說。從軍事角度來看。東漢末年的軍事紛爭和實力要遠比西晉末期強大的多。西晉倒是牽扯的面更廣,連五胡都紛爭中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德杯TOP碾壓IG,現在TOP被IG打的感覺有點懵,TOP的問題出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