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日軒主人

    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事周瑜的二分天下戰略,三國志中記載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的二分天下,簡單說就是趁曹操國內動亂無力難顧的時候,一舉拿下益州,進而吞併漢中,統一長江以南的地區,然後交好西涼馬超對曹魏政權形成合圍,與曹操劃江而治。

    當時孫權對周瑜的策略是支援的,書中記載“權許之”,只可惜,周瑜在西征途中病死,而劉備得到龐統和法正的投靠,趁機拿下了益州,二分大計胎死腹中。

    其實按照周瑜的設想還有一個戰略性的提議,那就是透過孫尚香的關係,把劉備這個梟雄早一些圈禁在東吳,杜絕後患,可惜這一條建議孫權由於種種顧慮沒有采納,如果當時孫權早一些採取周瑜的手段遏制劉備的發展,很可能二分天下的戰略就能夠得以實現。

  • 2 # 噩夢魚兒

    這一點毋庸置疑,孫權是一定支援的。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上是這樣說的——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公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

    那為何後來不見東吳提二分天下呢?一是形式已經變了。曹操理順了自己國內的關係,開始陳大兵於邊界;劉備實力壯大亦已不可小視。可以說,周瑜實行二分天下的時候,曹操劉備騰不出手,天時是在東吳這邊的。而隨著時間流逝,機會沒有了。二是周瑜這個人。孫權曾與陸遜談論周瑜魯肅呂蒙,說周瑜“公瑾雄烈,膽略兼人”,所以才能“遂破孟德,開拓荊州”。而周瑜死後“邈焉難繼”,沒有人能有周瑜這樣的才能和膽略。可以這麼說,只有周瑜才能讓孫權看到二分天下成功的希望。周瑜死後,無人能夠替代他的位置,江東也再沒有志在統一天下的人了。

  • 3 # 餐飲技能交流中心

    所謂“紙上談兵”是特指某一戰役的設想規劃,決定國家的政治、軍事發展和方向的對策而是整體戰略。在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魯肅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戰略的,他說的三分是指曹操、孫權和劉表,劉備當時還在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毛都不算一根。魯肅於公元200年初見孫權提出的榻上策與207年諸葛亮對劉備提出的隆中對如出一轍。“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意思大漢朝廷已經完了,曹操也不可能一時半時就能夠殲滅,我覺得將軍應先牢牢佔據江東之地,然後看天下大勢的變化謀而後動,等到北方多事的時候,消滅黃祖,進攻劉表,將長江以南據為己有,然後謀取天下。孫權雖然假意推遲,但在以後的決策中進擊江夏,斬殺黃祖等軍事行動證明其內心是承認的。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曹操以風捲殘雲之勢平定北方,南下攻擊荊州,劉表病逝,其子劉琮獻出荊州實際控制區域投降,迫使孫權、劉備聯軍抗擊曹操,並於公元208年爆發了中國歷史上冷兵器時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使曹操元氣大傷,北撤荊州的南陽郡並據此防禦。在這個時候,曹操無暇南顧、劉備根基淺薄、劉璋昏聵無能,而東吳軍隊士氣高昂,周瑜向孫權提出整合荊州、攻擊益州、聯合西涼馬超,進而與曹操二分天下的戰略大計,這是非常合理合適的。孫權也是同意的,但究竟支援不支援?支援到什麼程度?因為周瑜的過早去世,這個計劃的過早夭折,沒有實際具體實施導致這個問題恐怕不好說,任何軍事行動都會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分析判斷後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不過,我認為,正因為周瑜的英年早逝使這個戰略沒有實施,讓東吳最起碼多存在了幾十年,有以下幾點原因:

    1、東吳雖然在赤壁之戰中大勝,但是孫氏掌控江東的歷史原因使這塊根據地還是不太穩定,各氏族仕大夫支援的不多且很有可能後院起火。

    2、東吳軍隊再怎麼擅長水戰,畢竟在沒有機械動力的情況下,由江河的下游往上游進攻得不償失,地理位置非常不適合。至於東吳的陸軍呢?呵呵,其戰鬥力打相當大的問號。

    3、赤壁之戰最大的受益者是劉備軍團,不但佔了南郡、荊南四郡,人才和軍隊的規模已經超過東吳,你周瑜的戰略要在別人的嘴裡搶飯,劉備能答應嗎?肯定不會,孫劉兩家的過早死磕,“傷人一千,自損八百”只能讓北面的曹操笑得嘴都合不攏!孫權敢做這樣的事嗎?

    4、東吳的政權和軍隊的主導思想基本上是依靠長江天險採取守勢,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東吳歷次的戰役除了偷襲就是守,唯一的進攻場面就是合肥,舉全國精銳在數十年間攻了五次,一次都沒贏過,反而被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連孫權都差點被活捉。這樣的戰鬥力,進攻能撐多久?

    5、劉備得益州因為“劉皇叔”的名號和其宣告遠播的為人佔盡天時、地理、人和。尚且熬了幾年,東吳純粹一個侵略者,名不正言不順,不引起人家的殊死反抗才怪!東吳打得起這樣的消耗戰嗎?

    6、即或就是奪取了益州,東吳軍隊北出漢中與曹操分庭抗禮,西涼的馬超能答應嗎?曹操在他疲於進攻的時候會袖手旁觀嗎?難不成曹操還會邊玩邊說,讓東吳這隻猴子去蹦躂吧!等它長大了才去收拾它!東吳的實力能經得起兩線作戰嗎?

    還有很多很多因素註定了即使周瑜不死,他的“二分天下”也只能在初期稍稍的試一下就算完了,在當時的天下大勢下是不可能成功的!

  • 4 # 知常容

    孫權不是支援,而是孫權的戰略一直沿用的就是周瑜版的隆中對。具體如下圖。

    事實上,整個三國的走勢基本上就是周瑜預測的,只不過是馬超被曹操幹掉了。你也可以看出來荊州對吳國來說是必爭之地。吳國後來偷襲荊州,也是完全能解釋的。

    有一些網友說孫權為什麼不去統一天下?周瑜戰略,呂蒙戰略其核心就是自保,魯肅眼光身稍遠一些。自保的方法就是把長江天險拿在手裡。為什麼要取荊州,攻合肥道理在此,只要是和長江天險有關的,孫權就會不停的想辦法弄到手。另外孫權方有一個先天缺陷,一個騎兵天下的時代缺少戰馬是註定不可能統一天下。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我是孫權,不會支援周瑜的二分天下戰略,那絕對是戰略冒險,風險太大,成功機率不高,絕對不如魯肅的三分天下,從戰略眼光看,魯肅強於周瑜。

    論軍事謀略,周瑜還是很強的。周瑜本想軟禁劉備,再興伐蜀,假設周瑜沒有病死,我們從當時赤壁之戰後的形勢來分析為何二分天下不可取。

    1、如果對待劉備?周瑜伐蜀等於擠佔劉備的生存空間,劉備必以死相搏,雖然劉備勢力還不大,但終究是一方諸侯,周瑜要想伐蜀,必先解決劉備集團,那麼首先孫劉聯盟開戰,一旦開戰局勢必向有利於曹操的方向發展,周瑜能頂的住嗎?內亂加外敵,這可是冒險,能否成功尚是未知數。

    2、伐蜀不容易。就算周瑜解決掉劉備,順利伐蜀,水陸並進,但萬里長江在三國時可是崇山峻嶺中穿過,況且還是逆流而上,劉璋再昏庸,他總得抵抗吧,劉璋只要派人據險而守,就是不出戰也能拖垮周瑜,要知道劉備是劉璋邀請入蜀,而且劉備還得到蜀中名士法正和李松的支援,就是這樣,劉備也打了一年多,周瑜可不是劉備,連蜀中的大門都好進。

    再就是周瑜伐蜀至少要帶走東吳一半的兵力,就算五萬吧,大舉伐蜀。曹操只要一看到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出動,只要曹操重點進攻荊州,拿下荊州,那周瑜與孫權就被切斷聯絡,到時候只能是曹操一統天下。

    3、曹操的現實威脅。很多人覺得赤壁之戰後曹操無力南下,那是太小看曹操了,曹魏集團佔據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個(赤壁之戰時,後取涼州),論人口、地盤、軍隊哪一點會弱,況且赤壁之戰曹操手下有一半的原荊州降兵,他自已的軍隊有損失,但並沒有全軍覆沒。而且史書記載赤壁之戰後曹操在幹嘛?在練水軍,在吸取教訓,如果孫劉聯盟不破,曹操暫時是不會南下,現在是二分天下,孫劉聯盟破裂,曹操為何不南下?簡直是天賜良機。

    4、孫權的猜忌。假設周瑜真能打進蜀中,那絕對是名震天下,之前赤壁之戰,周瑜已經名震天下,這樣下去,整個東吳政權只知周瑜,而不知孫權,那麼孫權作何感想?孫權不可能和周瑜一起出徵,等到周瑜打下蜀中,少則一年,多則兩年,孫權能否在此期間頂住曹操的攻擊都難說,曹操就算不攻擊江東,只要拿下荊州,整個東吳將被分割包圍,難逃滅亡。這種後果難道孫權想不到。

    所以二分天下是戰略冒險,弄不好整個東吳滅亡,孫權應該只是表面同意周瑜,內心反對,反而以實際行動支援魯肅的三分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此刻為什麼會有意識?它究竟來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