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的仰角L

    古代的開國皇帝,在皇帝中稱得上是一個苦差事。為了平定天下,他們必須身經百戰,歷盡艱辛,堪稱九死一生。唯獨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卻不必受這種磨難,因為每到需要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的時刻,兒子李世民都替他一手包辦。唐朝開國期間所進行的十幾次大戰,李世民幾乎陣陣不落全部參與,是真正的大唐江山締造者與奠基人。

      有位偉人曾這樣評價李世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這個評價非常中肯。在古代皇帝中,李世民無疑是軍事才能最高的一個。驍勇絕倫的“西秦霸王”薛舉,狡黠詭詐的王世充,謀勇雙全的劉黑闥,不管是哪種風格的對手,李世民都能鎮定自若,從容出手,一個一個全都被他放倒。李世民的用兵之道,確實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堪稱古今一人。

      李世民用兵有一個鮮明特點,身為統帥,卻不愛坐在後方遙控指揮。不管敵兵有多強大,李世民必須要親臨前線,親自上陣,親手與敵軍展開殊死搏殺,是個打起仗來不要命的主。唐朝史料中,有關李世民帶兵衝陣的記載比比皆是。常言說瓦罐不離井上破,久在河邊站哪有不溼腳,可李世民幾乎沒有受傷記錄。從大業十一年,李世民第一次帶兵出征開始,到貞觀十九年最後一次帶兵出征高句麗,足足打了半輩子仗,國內已有史料中,幾乎沒有唐太宗受傷的相關記載。網上流傳的“李世民被射中一隻眼”等等傳言,在已知的國內官修正史中,沒有任何史料可以印證。

      古代能征慣戰的開國皇帝不在少數,很多人都有過負傷的經歷,並被史官大書特書,以歌頌皇帝的勇武和功業。如漢高祖劉邦,就曾在楚漢爭霸中被項羽射中,《史記》記載,“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宋朝第二個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在北伐契丹的高粱河之戰中,也中過兩箭,《默記》記載,他“股上被兩箭,歲歲必發。其棄天下,竟以箭瘡發雲”。

      而李世民參加的戰事次數與激烈程度,都遠遠超過劉邦和趙光義。從李世民的愛馬“昭陵六駿”的經歷就可看出。平定王世充的洛陽之戰中,李世民身先士卒,戰馬颯露紫被敵軍射死。平定劉黑闥的洺水城之戰中,因為戰鬥激烈,他的戰馬拳毛騧,竟然身中九箭。但他為何很少負傷?難道他會刀槍不入的“鐵布衫”?“鐵布衫”自然只是傳說,李世民很少受傷,是因為他隨身有兩個“法寶”。

      第一個“法寶”,就是他的弓箭。李世民武藝高強,《新唐書》記載,他所用的弓箭,尺寸規制數倍於普通弓箭,且箭術如神,動不動就左右開弓,“自以大箭射卻之。”連以騎射聞名的遊牧部族騎兵,都曾被他射退,拿到他的加長版的箭矢後,都十分吃驚,爭相傳看。在一次戰鬥中,敵軍即將逼近,“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驍將”。

      平定竇建德之戰中,李世民帶領少數騎兵,輕裝簡從外出偵察敵情,結果遭遇竇建德的數千主力。敵軍一見他們人少,立即發起攻擊。李世民不慌不忙“按轡徐行”,只要有敵將靠近,李世民立即射出一箭,敵將應弦而倒。如此這般射死十幾個敵兵,結果再無一人敢靠近他。超人的箭術武藝,是古代戰場上殺傷敵人、儲存自己的不二法門。李世民生長在貴族之家,毫無驕嬌二氣,卻練就了一身強悍的箭術,實屬難能可貴。

      第二件“法寶”,就是唐朝精良的鎧甲。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大將軍不怕千軍,只怕寸鐵。李世民再厲害,也難免被暗箭射中。而唐朝當時的鎧甲製作工藝十分精良,創制出了明光鎧等名傳後世的“唐十三鎧”。唐朝鎧甲的防護能力,躍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光鎧等高階將領的鎧甲,對箭矢防護力大為增強。《資治通鑑》記載,虎牢關之戰中,唐朝大將淮陽王李道玄,奮不顧身衝擊敵陣,在敵軍箭雨中往返衝殺,“飛矢集其身,如蝟毛”,卻他行若無事,“勇氣不衰,射人,皆應弦而僕”。可見唐朝鎧甲的防護力有多強大。

      淮陽王李道玄是李世民手下戰將,鎧甲已經如此精良,李世民身為全軍主帥,鎧甲質量工藝自然毋庸置疑,絕對是優中選優的上乘貨色。普通兵刃箭矢的攻擊,難以擊穿他的鎧甲防護。所以才會有戰馬身中九箭,他卻毫髮無損的現象。有此兩個“法寶”隨身,李世民身經百戰卻很少受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2 # 填哥嗑歷史

    重要原因,他是主帥,主帥。雖說主帥是敵人的首要目標。但是主帥也是全軍主要的保護物件。主帥沒了,全軍必定立刻崩潰。

    還有,李世民敢於親臨戰陣,必定有過人的本事,和一定的防護措施。

    李世民軍事能力過硬。所帶領的軍隊,一般能擊潰敵軍,很少深陷重圍。除了包圍王世充,面對單雄信的那一次,和在遼東遇到契丹軍隊的那一次。但是,那兩次有一次遇到尉遲恭,一次碰到薛仁貴,都屬於運氣好,要不然,就不是身受重傷的問題了,是被俘或者斃命的問題了。

    李世民能力出眾,所統帥的軍隊也是能人輩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不是吃鈣的,玄甲軍也不是吃鈣的,不可能輕易讓李世民受重傷的。

  • 3 # 太急院士

    李世民是封建王朝少有的偉大皇帝,文武雙全,大唐帝國的締造者,異族的征服者。

    李世民半生都是在征戰中度過,締造大唐的過程中驍勇善戰的薛舉、狡詐如狐的王世充、實力雄厚的竇建德、有勇有謀的劉黑闕等人都一一敗倒在李世民的腳下。李世民作戰中一般都是親臨前線,為什麼很少受傷呢?

    第一,鎧甲精良。大家知道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武藝再高強也防不住冷槍暗箭,所以一件好的鎧甲作用是巨大的。唐的鎧甲工藝非常高超,著名的明光鎧就是這時候創作出來的。史書記載:虎牢關之戰中唐朝大將淮陽王李道玄,奮不顧身衝擊敵陣,往返衝殺,身上中的箭矢猶如刺蝟,人卻安然無恙,這就說明唐的鎧甲防護力很高超。

    第二,李世民武藝高強。李世民雖然貴族出身,但是沒有紈絝習氣,從小就刻苦習武,看來李淵是個成功的教育家。李世民善射,他的弓是硬弓,普通軍士是拉不開的,箭也是特製加長的。在平定竇建德的過程中,李世民帶少量騎兵輕裝簡從出外偵查,碰到敵軍2000餘人。敵人見他們人少,就準備圍過來,李世民是不慌不忙,左右開弓,敵兵應弦而到,在射了敵軍十幾個人後,敵軍就落荒而逃了。

    第三,來自親兵的保護。李世民是一軍主帥,衝陣之時周圍都有親兵的保護,而親兵是一支部隊中挑出來的高手。要是主帥戰死了,手下的罪責是很大的,有保護任務的都得死。

    雖然李世民沒有受過很大的傷,但是常年征戰對身體的損害是很大的,李世民到中年後,經常受到風溼性關節炎的折磨。

    正是由於李世民的付出,才有了大唐盛世。

  • 4 # 風去了無痕D

    李世民生性武勇,身為軍功貴族子弟,尤擅騎射,曾對尉遲敬德說:“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可見其人對自己武藝的自負,正所謂,藝高人膽大。

    至於為何每每身先陷陣而不受傷,其因有二。

    一:堅固的鎧甲,古代冷兵器戰爭,軍士蹈白刃,冒鋒矢,勇氣來源就是堅固的鎧甲,而非什麼精妙的武藝。大將陷陣突擊,身被二層重鎧,箭矢難傷也。曹操徵烏桓,輕騎疾進,於白狼山猝遇烏桓大軍,只因車重在後,披甲者少,使得左右諸將多有懼色~可見,鎧甲在冷兵戰鬥中的重要性。

    二:隨從衛士的層層遮護。歷代軍法,大將亡於陣中,親衛一體皆斬。李世民身為秦王,衝鋒時,身邊豈能無衛士左右隨行?如有一次,李世民坐騎中箭,緊隨於身側的丘行恭,立即將自己的馬交給李世民。史上,李世民選精騎千餘,號為玄甲軍,分由尉遲敬德、程咬金、秦叔寶、翟長孫等四將率領,每戰則隨其左右,陷陣衝突,這千餘玄甲軍,就是李世民的貼身親衛軍。

    李世民身歷數十戰,每戰皆親率騎兵突擊。大傷未受,小傷卻肯定難免的,前後戰馬死了六匹,由此可知也。

  • 5 # 白日何其短

    李世民即唐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在位二十四年,年五十二,隴西成紀人,貞觀之治的締造者。

    觀點一:作為上位者,太宗皇帝不會親冒矢石。如果統軍者親自上陣去參加最後的混戰,作為指揮官只須運籌帷幄,用不著像基層將士一樣親自衝鋒作戰。

    觀點二:古代作戰兩軍到達混戰的程度說明之前的遠距離攻擊武器和戰陣未達到效果。每次都打到混戰的程度,這樣的指揮官會是大唐帝國的主要創造者嗎。

  • 6 # 18歲的煙花

    唐太宗李世民文武雙全,麾下精兵強將,有李靖、李績、候軍集、秦瓊、尉遲恭等名揚天下的大將為之衝鋒陷陣,故而受傷的機會少之。

  • 7 # 鐵劍先生

    1.作為統帥,需要親臨險境上陣搏殺的情況不是很多。毛澤東就對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非常推崇。

    2.運氣確實不錯,幾次面臨危險,都化險為夷。最有名的就是尉遲敬德單鞭奪槊的故事。

    3.李世民本身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子哥,個人能力也很強。他的騎術和箭法史書有載,都很出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鑽石戒指如何保養才能閃亮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