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18358

    努爾哈赤是在1626年去世,而皇太極是在1636年改國號為清。嚴格來說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努爾哈赤是被追封為皇帝的。

    努爾哈赤死的很突然,並沒有立下儲君。去世時,雖然建立了初步的政權,但是還並沒有建立完備的嫡長子立儲制度。努爾哈赤的兒子中,長子褚英心胸狹小,心懷怨恨司機謀反,被殺。第二個兒子代善,以為自己有了機會,沒有拒絕後宮中人不斷的巴結,被努爾哈赤知道後很是生氣,對他也很冷淡。

    皇太極素有軍功,手裡掌握部分兵權,妻子也是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的貴族,有了這些條件他的即位也順其自然。政權草創階段,需要一個有才有實力的君主,皇太極滿足了這些條件,他是被眾貝勒推舉為皇帝的,同時他還要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人共同主持朝政,分享權力。

  • 2 # 胡八二

    努爾哈赤那個在女真起家的歷史上比較早,那時女真部屬還是明國的邊地屬部,非常落後,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部族首領制度。另外,嫡長繼承製只是一種原則上的制度,歷朝歷代並不一定嚴格遵循這個原則的。你要是有興趣可以用數學歸納法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歷史上兄終弟及也是一種常見的制度。如明朝就有。

  • 3 # 閱覽古今事

    這個問題問的好,清朝是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何皇太極非嫡長子而能繼承皇位,帶領大金一路發展。首先就是,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反明,在薩爾滸大戰中,大破明軍,從此開始了開掛的人生。這個時候,他的人馬很少,而且制度並不完善,主要的靠山就是自己的親屬,努爾哈赤一生一共有十六個兒子,自己的幾個兒子都是打仗的一比一好手。

    其中皇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以及十四字多爾袞是比較出色的幾個兒子。

    首先就是繼承人這個問題,大兒子褚英是最有希望繼承的皇位的,從制度上,從戰功上來說,褚英繼承皇位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可惜褚英只活了三十六歲,沒有活過努爾哈赤,無奈努爾哈赤就得重新考慮繼承人了,而這個時候皇太極作為當時歷史風雲中一顆耀眼的新星綻放了屬於他的風采。

    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被袁崇煥打的大敗。一時間竟然無法從失敗陰影下走出來,氣死過去。然而他死的時候,傳位詔書也沒留下來,大金的皇位爭奪也是非常的激烈,皇太極非一般人也,其他的皇子自然也清楚這一點,聯合起來,一塊對付皇太極。

    皇太極經過一番慘烈的政治鬥爭,最終奪得大金的可汗皇位,並且改大金為大清,發展經濟,整頓軍備,為大清入關奪得天下奠定了基礎。

    所以說皇太極能成為努爾哈赤繼承人,可謂是不是基礎,而是自己打下來的,經過了慘烈的政治鬥爭奪得的江山。

  • 4 # 一貳一橙

    要說眾王朝之中,最不興嫡長子繼承製的,那清朝絕對可以當選第一。沒想到吧!清朝前期是不興嫡長子繼承製的,這種制度嚴格來說,只在康熙一朝有過。

    清初期(努爾哈赤至順治)實行的是“貴族公推制度”,也就是“滿州貴族公開投票,選舉皇帝”。皇太極也是依據這種制度登上汗位的。

    努爾哈赤去世後,八大和碩貝勒的實力分配

    努爾哈赤一生曾三次指定過繼承人:第一次是他的弟弟舒爾哈齊,但兩人因政見不合鬧崩,舒爾哈齊被迫害而死。第二次是他的長子褚英,但眾兄弟不服,聯名上奏廢除褚英,結果褚英也被努爾哈赤處死了。第三次就是他的次子代善,結果也是被誣陷和努爾哈赤妃子阿巴亥有染,也被廢了。

    所以努爾哈赤在臨死前,鑑於前三次立儲的失敗,於是規定:汗位繼承人由分掌八旗的八大和碩貝勒共同商議,推舉。

    此時努爾哈赤心儀的人選是自己的小兒子多爾袞和多鐸,併為他們安排了後手:八旗改制。經過一番改制之後,努爾哈赤死後的八旗勢力分配如下:

    鑲黃旗旗主阿濟格(多爾袞哥哥),十五個牛錄(牛錄為八旗軍事單位,一牛錄約三百人)。

    正黃旗旗主多鐸(多爾袞弟弟),三十五個牛錄。

    正白旗旗主皇太極,二十五個牛錄。

    鑲白旗旗主多爾袞,三十個牛錄。

    正紅旗旗主代善,二十五個牛錄。

    鑲紅旗旗主嶽託(代善長子),二十六個牛錄。

    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努爾哈赤三子),二十一個牛錄。

    鑲藍旗旗主阿敏(舒爾哈齊兒子),三十三個牛錄。這裡需要提一點的是:努爾哈赤改制的時候,曾把鑲黃旗的二十個牛錄作為自己的親兵,所以自努爾哈赤時期起,鑲黃旗為八旗之首。

    總的來看:多爾袞三兄弟領導的有三旗,八十個牛錄,佔八旗力量的百分之三十八。而且代善和多爾袞家族的關係較好,按努爾哈赤的預想,代善兩父子的兩旗五十一個牛錄應該是會支援多爾袞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最後關頭偏偏出了岔子。

    皇太極能繼承努爾哈赤汗位,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年紀。努爾哈赤死後,當時皇太極三十四歲了,正當壯年。比起已經四十三歲的哥哥代善,和還沒成年,只有十四歲的多爾袞和只有十二歲的多鐸來看,皇太極的優勢不言而喻。

    當然年齡不代表一切,即使皇太極年齡差不多,可同樣的阿濟格也有二十二歲,三哥莽古爾泰也才四十歲,也同樣可以去爭。所以年紀並不是皇太極能贏得最終勝利的原因。

    第二:戰功。從公元1612年開始,皇太極幾乎參加了後金對外的所有重要戰役。最著名的那場薩爾滸大捷,也是皇太極奇兵突出,才奪取了最終勝利的。

    皇太極二十一歲入伍,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才鍛煉出來的鐵血硬漢,像多爾袞、多鐸這些溫室花朵,自然不是他的對手了。

    第三:代善。沒錯,就是那個曾經汗王的人選,努爾哈赤認為會站在多爾袞一邊的代善,在最後關頭歪道了皇太極一邊,使得形勢急劇逆轉。

    當然代善的倒戈是因為被他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璘威脅的。他們不願支援多爾袞,因為就是他老媽阿巴亥和父親代善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才令到這哥倆兒沒了汗位可以繼承,所以怎麼可能幫助仇人多爾袞呢?

    同樣的也不會去幫助別人,除去多爾袞兄弟三人和皇太極之外,剩下的旗主就只有阿敏和莽古爾泰了。可阿敏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不幫;莽古爾泰以武服人,還有殺害親生母親的劣跡,也不幫。那麼最後剩下的:就只有一個皇太極可以幫了。

    這兩兄弟算了一筆賬:現在多爾袞家有八十個牛錄,即使不加上自己家的五十一個牛錄,也是贏面很高的了,而皇太極只有二十五個牛錄,若加上自己家的幫助,則有七十六個牛錄,輸局則會變為贏局。錦上添花永遠比不了雪中送炭,對多爾袞來說,兩紅旗可有可無,但對皇太極來說,兩紅旗的支援卻是至關緊要的。

    於是,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二十天,皇太極在眾人的支援下,於瀋陽故宮大政殿繼承汗位,改元天聰。

  • 5 # 秋水長天1972

    清朝從來就不是嫡長子繼承製,皇太極和順治是透過皇族會議各派系鬥爭妥協確立的;康熙及以後諸帝均有上任皇帝確定,一般是選賢而立,慈禧時期為任親而立。

  • 6 # 開心鼻子叔叔

    首先清朝尤其是清初並不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是八旗旗主及主要宗親薦賢制,這樣做為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就有了爭汗位的資格,注意此時爭的是汗位而不是皇位,雖說此時地位差不多,但意義大不同。

    天命十一年(1626),天命汗努爾哈赤突然病逝,終年六十八歲。由於努爾哈赤生前沒有明確指定也沒有留下遺囑指定繼承人,因此,後金(後來的清朝)汗位的繼承人就成了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長子褚英早年被努爾哈赤廢而後被殺,不再多言,而此時有資格和實力繼承汗位的有四個人:大貝勒代善、汗侄阿敏、八子皇太極和幼子多爾袞。代善生性粗俗,持軍功自傲,與眾宗親貴貫多有不和,而多爾袞生母大妃烏拉那拉氏與代善關係暖昧,認為代善必接汗位而與其有染,被告發,經努爾哈赤徹查,由此疏遠了代善,代善蒙羞也由此絕了繼大統之心。阿敏為汗侄,血緣較遠,因此也不敢妄想。多爾袞尚年幼,此時才十四歲,雖其母假傳遺召宣稱遺命多爾袞,並令代善為首輔,但輔政多年,又戰功卓著,羽翼己豐的皇太極豈肯就範,以汗遺命大妃等三人生殉為由輕巧化解。在拉攏代善三個兒子後,成功繼承汗位。

    清史稿·太宗本紀》記載:太祖崩,儲嗣未定。代善與其子嶽託、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上:就是皇太極)當然,皇太極也不負眾望,改國號,立大清,終結了大明王朝276年壽限。

  • 7 # 歷史男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比較突然,並沒有直接指明誰是繼承汗位的人選,當時幾位中,實力最強的有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還是皇太極,但是前面三位的人品都不怎麼樣,得不到老臣們的擁戴,只有相對低調的皇太極,戰功赫赫,是個合適的人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歌的仙劍奇俠傳3是在2005年幾月幾日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