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之夢之芸
-
2 # 環球縱橫
清朝可稱之為“治國有方”的皇帝,見仁見智,但我認為僅有兩位,即“康熙”和“雍正”。
清朝除了被追封的努爾哈赤和多爾袞之外,共有十一個正式登基的皇帝:皇太極(崇德);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顒琰(嘉慶); 旻寧(道光);奕詝(咸豐);載淳(同治); 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史學界公認康乾盛世完結後,從嘉慶朝開始,清帝國開始走下坡路,之後的歷任君主不僅未能力挽狂瀾,甚至連止住頹勢都成奢望,以至於昏招頻出。在世界大格局驟變之時,未能審時度勢,及時應變緊跟發展趨勢,最終使得“晚清”二字成為當今失敗政府和劣政治理的代名詞。
1820年清極盛時期版圖
玄燁(康熙)- 帝國興盛的根基如果說皇太極和多爾袞是帝國版圖的締造者。那麼康熙就是清帝國興盛的根基。
康熙帝在位62年,其中親政長達56年。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他以儒學為治國至本,加速促成了滿人的漢化,曾6次前往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地進行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禮,極大的拉攏了江南計程車大夫及明朝遺民的人心。
武功方面,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了臺灣的明鄭政權;另外還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
總體來說他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電視劇《康熙大帝》劇照
胤禛(雍正)- 帝國延續的清道夫真要論對內治國有方,還得當屬雍正帝。雍正帝雖只在位12年,但他的一系列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極大的彌補了康熙治下國庫空虛的弊病,也為乾隆朝延續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具體施政方面,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雍正帝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武功方面也頗有建樹,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之後還大敗準葛爾部。
電視劇《雍正王朝》劇照
治國有方為什麼沒有乾隆?論武功,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完整囊括了新疆、西藏區域,版圖面積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
政治方面,乾隆並無突出成就,後期吏治敗壞、腐敗不堪,致多地爆發起義。最為嚴重的是,和相對開明的雍正相比,乾隆採用了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為後繼者起了非常不好的表率!由此也拉大了和西方的全面差距,也為後續近代的諾幹屈辱埋下了禍根。
電視劇《乾隆王朝》劇照
結語回顧康熙和雍正二帝,雖為滿族統治者,但其好學且勤政,深刻認同中華文化,關心中下階層的百姓,其文治武功當屬中華歷史帝王典範。
-
3 # 有得觀史
清朝一共12位皇帝,比較有建樹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和乾隆。康雍乾是盛世,論成就這三位比較大,但論治國能力都不及皇太極。
努爾哈赤軍事能力極強,但他只是一個部落酋長,其治國能力很差,依靠軍事佔領了明朝大片土地後,他的管理採取的是落後的奴隸制。
康熙實施仁政,在執政過程中失之於寬,到了康熙晚年,國庫虧空,吏治混亂,國家暗含危機。
雍正勤政,銳意改革,收拾了康熙留下的爛攤子,在他執政的十三年中,吏治清明,社會穩定,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臨終還為乾隆留下雄厚的家底。但是雍正軍事能力太差,與準噶爾打了清朝敗得最慘的一仗。此外,雍正閉關鎖國的政策奠定了大清落後於世界的基礎。
乾隆好大喜功,到了晚年固步自封,不求進取,貪圖享樂,花空了國庫的銀子,還不過癮,又制定了議罪銀製度,繼續斂財,養活了清朝最大貪官和珅,全國貪腐成風,吏治腐敗至極,為大清衰敗埋下了禍根。
而皇太極無論是軍事政治經濟方面,還是戰略方面,幾乎沒有大的失誤。
皇太極接手的是奴隸制的遊牧部落,他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封建制的大清政權,努爾哈赤把抓來的漢人變成了奴隸,皇太極把漢人變成了農民。
軍事上,皇太極制定了問鼎中原的戰略目標,先解決了北韓問題穩定後方,然後再進攻中原。當山海關之路不通時,他轉而越過燕山直逼北京,逐步削弱大明,效果很好。
經濟上,當遇到災荒,大清出現生存危機時,他力求與大明和談,以求度過難關。
在政治上,他積極主動任用漢人,提高自己建國治國能力。
金庸評價皇太極說,“皇太極知人善任、豁達大度、高瞻遠矚、明斷果決,自唐太宗以後,中國曆朝帝皇沒有幾個能及得上。皇太極的軍事天才雖不及父親,政治才能卻猶有過之。”
要說治國能力,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都還可以,最好當數皇太極,如果要排個名次,第一皇太極、第二雍正、第三康熙、第四努爾哈赤、第五乾隆。
-
4 # 使用者67724358697
只有康熙。
康熙8歲登基,內有鰲拜未死,三藩未平,臺灣未收,天地會反清復明,外有蒙古西藏新疆葛爾丹,沙俄彼得大帝尼布楚北侵,你自己說小康熙如何統一大中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清朝只有康熙一個,尼布楚擊敗過彼得大帝。
1、沙俄彼得大帝,1672-1725年;對應康熙,1661-1722年。
此時彼得改革已經將沙俄從一個落後的農奴制國家,迅速變為歐洲工業強國,開始崛起,此時已經打到中國黑龍江省,並與康熙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
2、葉卡捷琳娜大帝,1729-1796年;對應乾隆,1735-1795年。
使沙俄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3、亞歷山大一世,1801-1825年;對應嘉慶,1796-1820年。
擊敗法國拿破崙,1769-1821年。
4、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年;對應同治,1861-1875年。
此時沙俄的農奴制已經走向崩潰邊緣(列寧,1870-1924年),依然雄才大略,儘量顧及各方利益的情況下進行改革,並與中國簽訂《璦琿條約》;
同治太平天國1851-1864年。
同期,對應日本明治(1852年—1912年,對應同治和光緒)。
5、亞歷山大二世終究無法力挽狂瀾,農奴被壓迫過於深重。
一戰後,十月革命(1917)羅曼諾夫王朝滅亡。大清朝1912年滅亡,袁世凱中華帝國1916年滅亡。
回覆列表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當中,要誰最有成就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了。康熙皇帝,還是非常有能力的,十六歲親政。當時權臣鰲拜不可一世,權傾朝也,根本不把這黃口小兒皇帝放在眼裡,但最後還是被康熙給收拾了。後面平定了三番,固顧了清王朝的統治。從這兩件事情上,不難看出康熙確實非常厲害。在治國上,康熙也是很出色的,擒除鰲拜,平定三番。還親自出徵收復了準葛爾部,打敗了俄國老毛子的侵略。所以說康熙帝在文治武功方面還是可以的。可到了晚年,康熙帝犯了一大錯誤,有不少官員向國庫借錢不還,導致國庫空虛。在治理朝政時,出現了一種歪風氣。加上又兩次廢太子,九子奪嫡,沒有合理的安排好九個兒子之間的爭鬥,以至於九個兒子之間兄弟相殘,這也是他自己最不願看到的事情。雍正帝在位只有十三年,雖說時間不長,但他勤奮理政,每天批閱大量湊折,休息時間甚少,慢慢把國庫充盈起來了,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雍正也算是位不錯的皇帝,同時,為康乾盛世打造了堅實的地基。後者再說乾隆帝也算得上一個明君。但他晚年時六下江南耗費了很多人力財力,乾隆帝最大的汙點就是寵幸大貪官和坤,明知和珅貪了許多錢財,收賂官員卻沒有處理和坤,讓和坤繼續當大臣,繼續貪髒枉法。這就是清王朝三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們各有千秋,在處理朝堂之事各有各的治理方案,成就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