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史暮想

    關於秦國統一之後,當年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百萬秦軍為何在秦末農民運動中鮮有登場,這個謎團一直被後人當做茶餘飯後的聊資。

    在闡明我的觀點之前,我們先聊聊其他的主流看法。

    現在絕大多數朋友的觀點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給了趙佗50萬秦軍,南征百越,並在那裡設定了郡縣,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員管理。同時命令趙佗領軍守衛南邊,不得輕易歸國。

    傳言甚至說到,秦始皇嚴令趙佗,無論中原發生何種狀況,都不得輕易放棄百越地區。

    當然,這只是傳言。而趙佗的確率領了50萬秦軍駐紮了百越。後來趙佗在百越地區建立了南越國,自己成為第一任南越國國王。這些軍隊和移民慢慢地在百越地區和當地土著融合,成為了我們現在南邊的先民。

    還有一部分秦軍,大概30萬左右,由大將蒙恬駐守在長城一線,防備匈奴人和監工修築長城。蒙恬死後,這支部隊的統帥由王離接任。而王離後來帶著20萬秦軍,和項羽在鉅鹿之戰中PK,被項羽KO。剩下的十萬部隊連同驪山囚徒跟著章邯投降了項羽。

    我的觀點可能和其他人的不一樣,我認為當年驍勇善戰的秦軍將士,被秦國推行的郡縣制消化掉了。

    現在的考古發現,有秦國郡縣長官的家書。裡面提到郡縣長官原先是秦軍一員,勝利後被委派到地方為官。

    好,秦國統一了六國之後,自然要在天下推行郡縣制。郡縣制的最大特點,就是主要官員由秦國中央直接派遣到地方進行管轄。

    所以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之後,面對那些剛剛佔領卻人心還不穩的六國之地,秦國推行郡縣制度,並且要派出大批信得過的基層官員和脅從去管轄這些地方。在不可能在每個地方都安排駐軍的情況下,只能夠用軍隊中有戰功或者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去擔任這些基層官職。

    所以,因為秦國在六國故土推行郡縣制,大批的秦軍將士被委派到基層為官,從而軍隊被消化掉。

  • 2 # 洞悉歷史

    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大幅提升,是經過商鞅變法以後,變法規定,

    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徹底廢除了舊世卿世祿制,今後將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

    商鞅下令“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爭,各以輕重被刑”,以獎勵軍功而禁止私鬥.規定爵位依軍功授予,宗室非有軍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榮華”.

    由於推崇戰功,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增強.秦國在對外戰爭中,國力進一步增強,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被動落後的局面.

    就是這樣一股虎狼之師,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打的六華人馬恐懼不已。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沒有停止對疆域的擴張,北擊匈奴南征南越,把主力部隊都調了出去。秦始皇派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擊退匈奴上千餘里,致使匈奴多年不敢南下,

    接著他又調了二十五萬大軍南征百越之地,南征百越也不是那麼順利,經過數年終於征服了南越之地。正好秦軍主力在南征北戰之時,秦始皇病逝,六國之地大規模的起義爆發,趁著秦國中央空虛,短命的王朝結束。

  • 3 # 小賀公子

    再厲害的軍隊也經不起“內外夾擊”吧。

    從百姓角度來說,秦殘暴,野蠻,當時天下苦秦久矣。這句話不止陳勝吳廣說,劉邦也說過。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當時造反是他們唯一生路。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大約900人奉命去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防守邊疆,臨時集結在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的時候,遇到了大雨,通往漁陽的路被毀壞,他們已經不可能如期到達漁陽,不能按時達到,就會軍法處置,最後他們決定起義去爭取一線生機。而他們的這種苦只是遍天下無數苦中的一點,人心思反是肯定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啊。

    從秦帝國內部的角度來看,出現了能左右政權更迭的奸臣,出現了沒用的秦二世。趙高和李斯掉包了秦始皇任命接班人的詔書,扶植了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胡亥是個大混蛋,無能殘暴,殺了秦始皇其他幾乎所有的子女。秦帝國的效率是不低的, 各種起義的情報都能送達胡亥而胡亥是誰送情報給他就殺誰。這樣的朝廷最容易完蛋。

    我有時候想畢竟秦始皇還是留下了很多能人強將在秦帝國裡。秦始皇的正宗接班人公子扶蘇如果沒有被狡詔賜死,他的仁義賢能能不能救秦?或者他對賜死這件事情去反抗,結果會不會和劉邦,項羽一爭天下?

  • 4 # 老飛豬俠

    公元前230年,親王嬴政陸續掃平其他六個國家,一統天下,戰國時期結束,而秦朝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個大統一的朝代,不過這個秦始皇肯定沒想到他一直為之奮鬥的帝國僅在歷史長河中存在了十五年。

    在同一戰爭期間,秦軍消滅六國200萬軍隊,而秦國動員的兵力高達100萬左右,在當時絕對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也是最可怕的,但秦始皇去世後僅僅3年,大秦滅亡,這支百萬大軍是如何在期間神秘消失的呢?其實在那個年代都是打仗時集結,打完仗就大部分解散回家,再打仗時再按郡縣集結,所以當時秦朝的百萬大軍在統一完六國後,因為沒有戰事也不想浪費皇糧,部分暫時解散回家了。

    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時候已經38歲了,所以那群跟著他征戰的老兵,年齡在30-50之間,哪個年代平均年齡不高,活到50多歲就不錯了,所以從這時,老兵開始大量逝世,真正意義的百萬大軍在那時候已經開始削減了,之後的秦軍更多的是招募新兵,軍隊數量也不必之前。在後來大澤鄉起義時,秦二世並沒有當回事,等真正打上門的時候,秦朝從郡縣集結部隊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當時的秦軍部分沒有回撥,部分戰死,部分自立成國,部分投降,對於起義軍並沒什麼抵抗力,三年被破已屬極限。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蒙恬領30萬大軍打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屠睢與趙佗率50萬大軍平南越地區,都城咸陽區域至少有10萬大軍,其他地區至少10萬,總和秦朝保持了一支100萬人的部隊。秦始皇活著之時看到一塊隕石上寫著亡秦者胡,秦始皇認為胡是指匈奴,於是秦始皇就派蒙括帶著三十萬大軍前北上攻伐匈奴,秦始皇還對蒙氏兄弟下過一條命令匈奴不滅,蒙括大軍不許南下,所以在秦亡之時王離只能調動十萬秦軍南下參與平叛。

    南方的五十萬軍隊沒有北上參與平叛也是因為秦始皇下過一條命令,秦始皇讓南下鎮壓百越的五十萬大軍和當地人通婚,在當地落地生根,為了更好的守衛和穩定南方疆域,徹底的將嶺南之地變成大秦領土,秦始皇給南方集團軍下令,不管中原地區發生任何事情鎮壓百越地區的五十萬秦軍都不能北上,可能也是怕在自己去世以後有人利用南方五十萬軍隊篡權奪位。公元前208年9月也就是關東全面叛亂的第二年,秦軍大將章邯率秦軍主力三十萬,大破趙軍乘勝進佔邯鄲,趙王歇與張耳率殘部退守鉅鹿。秦軍兵多糧足猛攻鉅鹿,趙王遣使向天下諸侯求援。至十一月燕軍與齊軍近二十萬增援鉅鹿,但面對秦軍浩大的聲勢與嚴整的陣容,燕齊援軍不敢觸秦兵鋒,皆從壁上觀。十二月,項羽率楚國援軍趕到鉅鹿,這位“力霸山兮氣蓋世”猶如古希臘阿硫疏斯一般天馬行空的戰神,率領著破釜沉舟、英勇無畏的西楚子弟兵怒吼著衝向秦軍。楚軍陷陣之士,不顧一切的突入秦陣與秦兵拼死肉搏,楚兵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惶恐。強調集體協同作戰的秦軍從沒有見過這樣不顧生死的軍隊,心理上以被震懾住了,在三天的時間裡,楚軍九戰九捷,秦大將王離、副將蘇角被殺,另一員副將涉閒在惶恐中自戧,被稱為虎狼之師令關東人士聞之喪膽的秦軍重兵集團遭受了百年以來最沉重的打擊,在楚軍凌厲的攻勢面前,在鉅鹿前線的數十萬秦軍全線動搖了。這之後,項羽被公推為聯軍統帥,統一指揮各路諸侯大軍四十餘萬對秦軍發動了總攻。從棘原到洹水,秦軍連戰連敗,士兵減員了三分之一,倉狂撤退中損失了大量的輜重糧草。自去年九月邯鄲戰役至今,秦軍已經連續作戰了近一年的時間,士氣低落、疲憊不堪,已經無力抵抗諸侯聯軍優勢兵力的持續進攻了,只得邊戰邊退,六月壞訊息傳來了,秦軍南下的退路被聯軍徹底切斷了。

    前207年7月在洹水之南,殷墟之上,走投無路的秦軍大將章邯、司馬欣脅迫殘部二十餘萬向項羽所統率的諸侯聯軍投降。在解除了秦軍士兵的武裝之後,對秦軍有深仇大恨的項羽命楚軍違約坑殺秦軍降卒,其它諸侯的軍隊也都參與了這場血腥而慘烈屠殺。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在全國範圍內確立了獎勵耕戰“賞不遺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處於一孔”的基本國策。奏內修明政理以儲軍國之資,外開疆闢壤與列國爭衡。秦國統治者運用嚴酷無情的法家思想以賞罰為二柄,徹底地動員了傾國之力,投入到戰國時代規模宏大而慘烈的兼併戰爭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情“涼”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