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一雁916

    因此,提高閱讀效率,有效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素材,成為了現代人必備的一項重要技能。來自日本的原尻淳一教授閱讀了百餘冊閱讀方法的書籍,並結合自身閱讀體驗寫出了《高效能閱讀》一書。他在書中根據讀書的四個不同成長階段,給出了89條讀書技巧,貼合生活,設計獨特,體現了他的閱讀智慧和生活哲學。

    說到讀書的成長,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學生時代學到的讀書方法就是一篇關於讀書的課文,記得講到了略讀和精讀,這是唯一關於讀書方法的記憶了。後來斷斷續續讀書,都是隨性而讀,不得其法。直到遇見[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和查爾斯·範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才對讀書方法有了瞭解。那些年,老師口中提起卻不曾告訴的“方法”,我終於在書中找到。

    如果說《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關於讀書方法的系統化教材,那麼,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就是一份更細緻、貼心的讀書技能寶典。說是讀書技巧,其實這些技巧同樣適用於我們生活中各種需要閱讀的領域。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在碎片化資訊中有效獲取知識,為我所用。

    下面,結合讀書成長的四個階段,和你分享我印象深刻的幾個讀書技巧:

    一、 讀書初級篇:變得喜歡讀書

    你喜歡讀書嗎?許多人都想要讀書,但是常常拿起一本書卻讀不下去,甚至一讀書就犯困,漸漸的,他們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原尻淳一在書中提出的第一個技巧,就可以幫助解除這些 “不善讀書”人的煩惱。

    讀書技巧01 達尼埃爾.佩納克先生的“讀者權力十條”

    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在著作《宛如一部小說》中介紹了讀者權力十條:

    看完之後,是不是鬆了一口氣?我特別有共鳴的是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對於自己不感興趣或者看不明白的地方,我就直接跳過去接著讀。還有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瀏覽書的目錄後,我通常會做出決定:先讀哪個章節,哪些地方是我要重點來讀的,有的就只要略讀一下即可。因為,其實一本書,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最後能起到作用的,可能就是一個片段,或者幾句話,當然,這些也已經足見其價值。

    如果想要變成“讀書體質”,最主要的還是要找到自己讀書的動力。原尻淳一在書中提出:有了興趣才會行動,有了行動才會學習。真正的學習=“3D”ד2D” 。

    讀書技巧03:從“2D學習”到“3D學習”

    學校教育,多數是基於教科書進行的,也就是說,其基本形式都是平面紙媒上所寫的內容,從小學到大學,主流教育都是這種“2D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問題在於,學生空有理解但是缺乏實際感受,不知道如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社會聯絡起來,也不知道如何將其活用於生活,自然會感到無趣。

    但是,學習的興趣並非源自2D,而是來自真實的現場,即3D。現實(即三維資訊)才是我們需要的。所謂三維資訊,就是我們生活著、接觸著的現實世界的資訊。這也是本書所說的“3D學習”。

    簡單來說,要成為熱愛讀書的真正學習者,需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好奇、感興趣的領域(3D),然後再結合紙面閱讀(2D),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閱讀學習。

    例如:領導曾交給我一個任務,做一個主題為“如何評價兒童畫”的講座。我自知淺薄,於是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主題書籍閱讀,將不同作者的觀念進行蒐集整理,再結合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最後整合成一個分享。現在回頭看,這個將“3D”ד2D”的過程,對自己的促進很大。

    二、讀書中級級篇:速度/構思創意

    這一部分是我閱讀這本書的重點,即如何做到作者書名中所提出的:高效能閱讀,重點之一就是怎樣提高閱讀的速度。

    讀書技巧39:透過目錄讀書把握結構,預測內容

    原尻淳一提出:速讀術的關鍵在於“對關鍵詞做到心中大致有數,快速、多次閱讀關鍵詞附近的內容。”或許你會說,我沒那麼多時間讀書,那麼速讀高手告訴你,一本書(這裡主要指商業、社科等實用類書)大概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讀完,有人一年能讀200本書。具體可以這樣來做:

    1.首先進行“目錄讀書”

    仔細閱讀目錄,就可以對整本書的結構有一個大體瞭解。尋找“關鍵詞”,選好自己想看的章節。關鍵是,要把自己當成作者,具體想象自己會寫什麼內容(預測)。

    2.根據目錄,對特定章節進行“跳讀”

    在自己覺得重點必須讀的位置貼上便利貼,便於過後仔細重複閱讀。這一步也可以說是透過追尋關鍵詞,迅速把握書的整體感。

    3.仔細閱讀便利貼的前後部分

    將閱讀目錄後所想象的假設與正文內容對照,找出“差異”。這時,可以把自己仔細閱讀後的意見、新的假設,或創意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我用作者提出的速度方法快速讀完了這本書,但是發現,前兩點容易做到,最後一點提出意見,假設和創意卻很難。這一點其實就類似於中國宋人朱熹所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怎樣從作者的書中有長進,閱讀後跳出書本的獨立思考很重要,還需努力。

    讀書技巧52:垂直閱讀與水平閱讀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在工作或者生活領域成為“通才”還是“專才”?

    對應到閱讀中去,若想成為通才,需要在水平方向上閱讀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稱為“水平型閱讀”。反之,如果想成為專才,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讀書是不可或缺的,廣泛、深入地領會特定專業的讀書,稱為“垂直型閱讀”。

    說到“通才”,不得不讓我想起天才達·芬奇,除了是畫家,他還是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植物學家和作家。真正在各個領域都精通的“通才”畢竟很少,普通人的“通才”或許更多的是各個領域都知道一些皮毛,泛而不精。

    我想到,滴水穿石的啟示之一是集中力量向著同一個方向努力。職場或者讀書也是,關鍵還是要在掌握“普遍技能”的基礎上強化“職業專業技能”,也就是要在深入自己擅長領域進行垂直閱讀,而後,再進行拓展自己寬度的水平閱讀。

    讀書技巧57:把讀書的七成投資在垂直型閱讀上

    我很贊同這樣一句話:做感興趣的事情,幫你挖掘深度。瞭解你不感興趣的領域,幫你拓寬廣度。很多人在選擇書的時候,很容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結果自然就有失偏頗。讀書就像吃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身體營養均衡,我們需要有一個讀書的“投資基準”。

    原尻淳一在書中例舉了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比:70:20:10模式。根據該黃金比例,谷歌將70%的資金和時間用於充實現有服務,20%用於充實現有服務的周邊服務,10%投資全新領域。

    我們可以把這個基準引入到讀書中來:

    70:20:10模式

    這一模式不僅適用於讀書,還能活用於各種活動,作為參考基準。

    四、讀書產出篇:用於產出的體系建立和結構化

    讀書技巧88:讀書的終極目的在於著書立說

    人類是喜歡錶達並被評價的生物,我們之所以探討這些讀書方法,終極目標可能都要歸結於“自己寫書”。寫書,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想都不敢想。但是,所謂“產出”,其實也可以從看完一本書之後的書評開始。

    我以前看書是興趣、好奇心的驅使,但是漫無目的。所以,回頭看看書架上的那些書,留下印象的片段很少,幾乎都白看了。現在看書,我除了因為興趣,還帶著一個目標,就是看完之後要寫書評。有了這個目標之後,我發現自己對書有了更加主動、深入的瞭解。看書,寫書評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如果沒有高質量的輸入就很難做到後期的輸出。

    我在鼴鼠的土豆老師的寫作課中看到一段話,覺得特別好:書評是寫作的一種,當你把書評看作自己寫作的起點,看做自己的思維、職業必備技能提升的起點時,你會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同時,這個時候,你或許也能因為堅持而走得更遠。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高質量的閱讀,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不失為幫助我們在資訊洪流中擷取有效資訊的技能寶庫。

    堅持閱讀、思考、產出,總有一天,知識和思想會從點變成線,再由線變成面,繼而從面變成立體,不經意間,會成為你自己的“成功因果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m9創維電視說明書?